立秋,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标志着季节由夏向秋过渡的时期。在中医养生的传统观念中,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也是人们开始调整饮食、作息和生活习惯的时机。
中医养生小常识
中医养生强调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根据不同的节气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立秋时节,如何调养身体呢?以下是一些中医养生小常识,供大家参考:
调整饮食
立秋时节,气温逐渐凉爽,人体阳气开始收敛,脾胃功能也逐渐减弱。此时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少食油腻肥甘的食物。可适量食用一些润肺生津的食材,如梨、百合等,有助于润肺清燥。
调整作息
立秋后,白昼逐渐变短,黑夜变长,人体的生物钟也会有所调整。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有助于调养脏腑功能,增强免疫力。适当的运动也很重要,可以选择早晚气温适宜的时间进行户外锻炼。
注意防暑降温</hjson
虽然过了立秋节气,但气温仍可能时冷时热。要注意防暑降温,根据实际的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着凉。多喝温水,预防肠胃问题的发生。
关注心理健康
立秋是一个季节变换的时期,容易让人产生情绪波动。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可以通过适当的放松方式,如冥想、散步等,调整心态,保持心理健康。
总之,立秋是一个调整身体和生活的好时机。通过中医养生的小常识,可以更好地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保持健康和平衡。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jinji/131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