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原微生物名词解释,抗病原微生物

名解解释

1. 抗生素(antibiotics)由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有选择性抑制或杀灭其它病原微生物的一类天然物质

2. 抗菌药物:antimicrobial agents 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化学物质,包括抗生素、人工半合成、全合成抗病原微生物药

3. 抗菌谱 antibacterial spectrum 药物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范围,分窄谱和广谱。

窄谱抗菌药:仅作用于单个菌种或某属细菌的抗菌药

广谱抗菌药:抗菌谱广泛的药物

4. 抑菌剂:bacteriostatic agents对病原微生物仅有抑制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

5. 杀菌剂:bactericidal 不仅对病原微生物有抑制生长繁殖还有杀灭作用的药物

6. 抗菌活性: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菌的能力

MIC:能抑制培养基内病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MBC:能杀灭培养基内病菌的最低药物浓度

化疗指数 chemotherapeutic index 衡量化疗药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参数,通常用LD50/ED50 LD5/ED95表示

7. 抗菌后效应PAE(post-antibiotic effect):抗菌药物与细菌短暂接触后,药物浓度逐渐降低,降低至低于MIC或MBC或药物已经消除,仍对细菌的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eg:青霉素

8. 初次接触效应(First expose effect):指抗菌药物与细菌初次接触时即可产生强大的抗菌效果,再度接触或连续与细菌接触,并不明显增加或再次出现这种明显的效应,需要间隔相当时间以后才会起作用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指药物的杀菌活力在一定范围内随药物浓度的增高而增加。如氨基苷类、氟喹诺酮类等。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指药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其杀菌活性有关,其杀菌活性与药物浓度超过对细菌MIC时间的长短有关。如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等。

(“浓度依赖型”抗生素有首次接触效应,有PAE。“时间依赖型” 抗生素无首次接触效应,有PAE,需要考虑其“持效时间”)

9. 耐药性(resistance 抗药性):指常规治疗剂量下,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导致药物对耐药菌的疗效降低或无效。包括:天然(固有)耐药性、获得性耐药性

10. 天然耐药性:由于细菌的独特结构或代谢特性而对药物所具有的天然不敏感性

11. 获得耐药性:指细菌与药物反复接触后,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

12. 交叉耐药性:指细菌对某一种抗菌素产生耐药性后,对其它未接触过的抗菌素也有耐药性

13. 多重耐药性:指某一细菌同时对多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生素所产生的耐药性。

14. 化疗药物 chemotherapeutic agents用于化疗的药物, 包括抗病原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抗肿瘤药

15. 化学治疗:chemotherapy 指应用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体内的病原体以消除或缓解由他们引起的疾病。

16. 反跳反应(rebound phenomenon):症状控制之后减量太快或突然停药使原病复发或加重的现象

17. 灰婴综合征:氯霉素对早产儿、新生儿容易引起循环衰竭

18. 抗真菌药(Antifungal agents):指具有抑制或杀灭真菌生长或繁殖的药物

青霉素过敏用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治疗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shys/27799.html

(0)
上一篇 2023-01-07 15:03
下一篇 2023-01-07 15:0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