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疾控检测

省疾控检测发现,黑木耳冤枉

7月29日,浙江金华一家三口吃了浸泡2天的黑木耳出现中毒,其中7岁小女孩出现多脏器衰竭,至今还在ICU病房没有脱离危险。

在大家转发甚广的微信中,在水里浸泡了两天的黑木耳成了中毒的罪魁祸首。把黑木耳泡在水里是几乎每个家庭都会采用的方式,可这真的会导致黑木耳变成毒木耳吗?

前天中午,浙江省疾控中心理化毒理所发布了消息,为黑木耳正名,真正的罪魁祸首是这个家庭的卫生环境,而不是黑木耳。

吃了浸泡2天的黑木耳,7岁小女孩多脏器衰竭

省疾控检测发现,黑木耳冤枉

三步验毒素

干黑木耳未检出米酵菌酸

首先,疾控专家们确定中毒毒素。

步骤一:初步判定

经金华市疾控中心现场调查,结合患者中毒症状,省疾控中心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专家高度怀疑为米酵菌酸中毒。

步骤二:标本送检

此次送检的中毒标本包括患者家中剩余的干黑木耳、中毒患者的血液。中毒病例相关标本送至浙江省疾控中心理化毒理所检测。

步骤三:检测确定

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中毒患者血液呈现米酵菌酸阳性,且存在中毒的剂量效应关系,即中毒的罪魁祸首确实为米酵菌酸。

而在剩余的干黑木耳中并没有检测出米酵菌酸。

长时间浸泡

并不会产生米酵菌酸

网络报道由黑木耳导致中毒的案例的确不少。2010年至今,陕西西安、浙江温州、河北常德、湖南长沙、安徽和辽宁等多地均出现因食用长时间浸泡的黑木耳导致多脏器损伤的中毒案例。

这个浸泡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可口鲜美的黑木耳变成了致命的毒木耳?

为了证明长时间浸泡的黑木耳到底能否产生米酵菌酸等毒素,浙江省疾控中心和金华市疾控中心分别在各自实验室对中毒患者家里剩余的干黑木耳开展了浸泡试验,结果显示:浸泡1天至5天的黑木耳,均没有检出米酵菌酸。

专家认为:

1、“涉事”干制黑木耳不存在毒素米酵菌酸污染;

2、在保持良好卫生环境的情况下,黑木耳浸泡过程中很难产生毒素米酵菌酸;

3、患者食用的导致中毒的黑木耳,推断与其家中特定外部环境有关,比如浸泡时周边同时存在过期变质的食物,或浸泡容器未洗涤干净而残留食物残渣,而变质和残留的食物残渣会成为米酵菌酸形成的温床;

4、由于这种特定的外部环境一般很难被模拟,所以普通消费者家中正常的黑木耳在短时间浸泡过程中产生米酵菌酸的可能性非常低;

5、分析省内外多次发生的类似中毒案例可以发现一个关键词:过长时间浸泡。因此当天短时间浸泡的黑木耳基本不会产生导致中毒的量。

专家建议

最好不食用浸泡过夜的黑木耳

综上分析,总结为一句话:保持良好卫生环境下的家庭正常浸泡的黑木耳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最后,专家给出如下建议:

1、建议每次只短时间浸泡当餐食用量的木耳,不食用浸泡过夜的黑木耳。

2、黑木耳浸泡后如发现有异味或手摸感觉有粘液产生,请立即丢弃不可食用。

3、保持良好的厨房卫生环境,不留剩饭剩菜,及时洗净餐具,不留食物残渣。

《钱江晚报》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64703.html

(0)
上一篇 2023-04-22 14:59
下一篇 2023-04-22 15:0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