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荆芥菜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荆芥(Nepeta cataria L.),别名: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是唇形科、荆芥属多年生植物。茎坚强,基部木质化,多分枝,高40-150厘米,基部近四棱形,上部钝四棱形,具浅槽,被白色短柔毛。入药用其干燥茎叶和花穗。鲜嫩芽小儿镇静最佳,荆芥叶黄绿色,茎方形微带紫色,横切面黄白色,穗子稍黑紫黄绿色。味平,性温,无毒,清香气浓。荆芥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能镇痰、祛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

    荆芥

  • 拉丁学名

    Nepeta cataria L.

  • 别称

    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门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合瓣花亚纲

  • 管状花目

  • 唇形科

  • 亚科

    野芝麻亚科

  • 荆芥属

  • 荆芥

  • 荆芥族

  • 二名法

    Nepeta cataria

  • 分布区域

    自中南欧经阿富汗,向东一直分布到日本,在美洲及非洲南部。

目录1形态特征2生长习性3分布情况4栽培技术5主要价值折叠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吃荆芥菜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图1荆芥多年生植物。茎坚强,基部木质化,多分枝,高40-150厘米,基部近四棱形,上部钝四棱形,具浅槽,被白色短柔毛。叶卵状至三角状心脏形,长2.5-7厘米,宽2.1-4.7厘米,先端钝至锐尖,基部心形至截形,边缘具粗圆齿或牙齿,草质,上面黄绿色,被极短硬毛,下面略发白,被短柔毛但在脉上较密,侧脉3-4对,斜上升,在上面微凹陷,下面隆起;叶柄长0.7-3厘米,细弱。

花序为聚伞状,下部的腋生,上部的组成连续或间断的、较疏松或极密集的顶生分枝圆锥花序,聚伞花序呈二歧状分枝;苞叶叶状,或上部的变小而呈披针状,苞片、小苞片钻形,细小。花萼花时管状,长约6毫米,径1.2毫米,外被白色短柔毛,内面仅萼齿被疏硬毛,齿锥形,长1.5-2毫米,后齿较长,花后花萼增大戍瓮状,纵肋十分清晰。花冠白色,下唇有紫点,外被白色柔毛,内面在喉部被短柔毛,长约7.5毫米,冠筒极细,径约0.3毫米,自萼筒内骤然扩展成宽喉,冠檐二唇形,上唇短,长约2毫米,宽约3毫米,先端具浅凹,下唇3裂,中裂片近圆形,长约3毫米,宽约4毫米,基部心形,边缘具粗牙齿,侧裂片圆裂片状。雄蕊内藏,花丝扁平,无毛。花柱线形,先端2等裂。花盘杯状,裂片明显。

子房无毛。小坚果卵形,几三棱状,灰褐色,长约1.7毫米,径约1毫米。花期7-9月,果期9-10月。

荆芥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与作用

1、发汗解表,作用较和缓。

2、消炎

3、止血,炒炭后有止血作用。实验证明荆芥炒黑成炭后,确能缩短出血和凝血的时间。

炮制:荆芥切咀,生用或炒炭。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肺、肝经。

功能:发汗解表,散瘀止血。

主治:外感风寒,麻疹初期透发不畅,炒炭可止衄血、崩漏、便血。习惯无汗用芥穗,有汗用荆芥,入血分用荆芥炭。

临床应用:传统经验认为本品为风病、血病和产后的要药。

1、用于治疗外感。风寒风热均可用:风寒的,配防风、生姜;风热的,配薄荷,柴胡等。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荆芥虽属辛温,但温而不燥,与辛凉解表药配伍,可增强疏散风热的作用,适用于有发热、头痛、鼻塞、咽疼、眼结膜等风热症状(感冒、流感早期)。方如荆防败毒散。

2、用于治疗咽炎、扁桃体炎。前任的经验是“咽痛必用荆芥”,现代在治疗咽炎和扁桃体炎的方剂中,荆芥常不少。配桔梗、生甘草尤能加强其消炎作用。

3、用于治疗出血。用荆芥炭止血,要配其他止血药,例如配槐花炭治疗大便下血,配茅根治鼻出血。

4、用于治疗产后血晕(因失血过多或血液循环功能障碍而引起的晕厥),可用荆芥穗。单味6g研末冲服,或随症配其它药煎服。

5、用于透疹止痒。在荨麻疹、风疹、麻疹时用之,起到加速病理过程消退和止痒的作用。常用薄荷、防风等配伍(内服或外洗均可)。

:荆芥穗功用与荆芥同,但作用较强,治血晕时是为要药。

用量:3~9g。

处方举例: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桔梗各6g,川芎、甘草各3g,水煎服。

注:同属植物裂叶荆芥,东北等地亦有作荆芥使用。

荆芥别名: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是唇形科、荆芥属多年生植物。茎坚强,基部木质化,多分枝,高40-150厘米,基部近四棱形,上部钝四棱形,具浅槽,被白色短柔毛。入药用其干燥茎叶和花穗。鲜嫩芽小儿镇静最佳,荆芥叶黄绿色,茎方形微带紫色,横切面黄白色,穗子稍黑紫黄绿色。味平,性温,无毒,清香气浓。荆芥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能镇痰、祛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

功效主治

祛风;解表;透疹;止血。主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痈肿;疮疥;衄血;吐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止血。用于感冒,麻疹透发不畅,便血、崩漏、鼻衄。[5]

①《本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

②《药性论》:治恶风贼风,口面歪邪,遍身顽痹,心虚忘事,益力添糟。主辟邪毒气,除劳,治丁肿;取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主通利血脉,传送五脏不足气,能发汗,除冷风;又捣末和醋封毒肿。

③孟诜:产后中风身强直,研末酒服。

④《食疗本草》:助脾胃。

⑤《食性本草》:主血劳风气壅满,背脊疼痛,虚汗,理丈夫脚气,筋骨烦痛及阴阳毒,伤寒头痛,头旋目眩,手足筋急。

⑥《日华子本草》:利五脏,消食下气,醒酒。作菜生热食并煎茶,治头风并汗出;豉汁煎治暴伤寒。

⑦《本草图经》:治头风,虚劳,疮疥,妇人血风。

⑧《滇南本草》:治跌打损伤,并敷毒疮。治吐血。荆芥穗,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热痛,消肿,除诸毒,发散疮痈。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风热,通肺气鼻窍塞闭。

⑨《纲目》: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目中黑花,及生疮,阴颓,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5]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45613.html

(0)
上一篇 2023-02-25 11:25
下一篇 2023-02-25 11:31

相关推荐

  • 沙蚬肉煲汤有什么好处,沙蚬煮汤怎样好喝

    大豆芽菜滚蚬肉汤大豆芽菜450克、新鲜蚬肉300克、生姜2~3片、生葱2条。蚬肉放入少许食盐,轻轻搓擦,洗净滴干水;大豆芽菜摘去根部,亦洗净滴干水;生葱洗净切碎。先烧热镬,下大豆芽…

    2023-04-17
  • 拔罐到底好不好(拔罐到底有什么好处)

    这最好不要多拔!对皮肤不好的! 简单介绍一下拔罐治疗法的原理: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

    2023-03-01
  • 婵润洗发水怎么样

    婵润洗发露怎么样? 婵润洗发露能深层滋养头皮、清洁丰盈蓬松改善头痒。洗去头屑清净自在,深度清洁,洗去沉积残留物,减轻头皮负担,清爽顺滑发丝补水,秀发清爽飘逸柔顺去屑止痒持久去屑保护…

    2023-08-13
  • 冬季早餐粥的做法大全

    南瓜又香又甜,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经常食用可以加速身体内重金属的排出,是很多人都喜欢的营养食材。把南瓜熬煮成粥营养又美味,我家每年这个时候都会买很多南瓜,除了蒸制面食以外,经常会用…

    2023-08-19
  • 菌类食材都有哪些图片,菌类是哪些食材

    菌类是我们人体营养非常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之一,而且新鲜的菌类不仅味道鲜美还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对人体也有非常好的营养功效。 好问题: 云南到底有多少种菌? 据统计,云南野生菌现约25…

    2023-02-07
  • 杜仲皮有什么功效,杜仲皮打成粉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杜仲,即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其味甘,性温。有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调理冲任、固经安胎的功效。 可治疗肾阳虚引起的腰腿痛或酸软无力,肝气虚引起的胞胎不固…

    2023-03-12
  • 如何理解应用文写作的概念和特点?

    如何理解应用文写作的概念和特点? 应用文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人们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的工具,有的应用文还用来作为凭证和依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

    2024-02-08
  • 雪莲花应该怎么喝,常喝雪莲花有什么好处

    雪莲花,藏语称恰果苏巴,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它不但是难得一见的奇花异草,也是珍稀药材。 1.风湿痹证。本品苦燥温通,甘而能补,既能袪风湿,又能补肝肾、强筋骨,尤宜于风湿痹证而寒湿…

    2022-12-22
  • 饮用红酒有益肠道健康

    中新网8月29日电 据“中央社”报道,近日,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科学家发现,平常有喝红酒习惯的人,消化道的菌种多样性较高,有益肠道健康。 资料图:红葡萄酒。 据报道,这项研究报告刊登…

    2023-02-07
  • 家庭中医养生书籍推荐

    家庭中医养生书籍推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养生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焦点。中医养生作为一种传统而有效的养生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向大家推荐一些家庭…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