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做出“眼镜蛇”机动时,最开心的是你的敌人。
很多傻白军迷对超机动推崇备至,觉得这是空战击杀敌人的大招,这种观点尤其是毛机粉中流传。而“眼镜蛇”机动作为超机动的代表,更是被很多军迷觉得可以用来在关键时刻躲开咬尾的敌机甚至导弹。
“眼镜蛇”机动又称“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前苏联功勋试飞员普加乔夫在1989年巴黎航展上驾驶苏27公开表演时做出这一动作,惊艳世人,这也成了苏27系列的保留节目,频频在各种公开场合卖弄,以展示苏27系列超强的机动性能。
其实“眼镜蛇”机动并不是苏27的专利,西方很多战机都可以玩的出神入化。瑞典上个世纪50年代研发的JAS-35可能是最早玩这个动作的,比苏27早了30年。
2018年珠海航展上歼10B-TVC验证机在公开表演中为广大观众也表演了包括“眼镜蛇”机动的数个超机动动作,这也是中国军机首次在公开场合玩过失速机动。
“眼镜蛇”机动确实具有极富冲击力的观感,在1986年的影片《TOP GUN》中,阿汤哥在最后的空战中也祭出这一招反败为胜,潇洒帅气、一气呵成。这也让很多军迷觉得眼镜蛇机动是空战中的撒手锏。世纪上,“眼镜蛇”机动,包括绝大多数超机动,跟中国功夫一样都是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没有实战价值。
首先,做“眼镜蛇”机动需要特殊的飞行状态,就拿苏27来说,机动时飞机在平飞状态下进入的速度约为425公里/小时,飞机以超过148公里/小时的速率减速,然后减速到110公里/小时。在瞬息万变、剧烈机动的空战中,难道要对方飞行员配合你的演出,让你把飞机稳稳的飞到能做“眼镜蛇”机动的状态,然后静静的看着你装逼?!
其次,“眼镜蛇”机动急剧的损失能量,即便你能安全的昨晚“眼镜蛇”机动,动作完成后你战机已经损失掉了速度,出于能量缺失状态,此时敌机即便被你甩到前面去,只要滚转后还是比你有能量优势,可以从容的占据上风。
第三,“眼镜蛇”机动作为过失速机动,本来就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玩不好,极有可能使飞机失控。实际上苏27的”眼镜蛇“机动源于苏27本身的飞控缺陷,苏27大边条+后掠翼的布局使得在大仰角状态时会使机头剧烈上仰,轻则飞机失控,重则飞机解体,所以苏27飞控系统有仰角限制器,据说苏27在表演”眼镜蛇“机动使要关闭这个限制器才行。张超烈士就是因为在驾驶歼15模拟着舰时进入类似于“眼镜蛇”机动的状态,使得战机失控、弹射角度恶劣才牺牲。
所以,“眼镜蛇”机动没什么实战价值,只是俄系战机在航展上推销自己的噱头,飞行员要是真在实战中使出这一招,那么最开心的就是他的对手。
眼镜蛇机动全名叫做“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它是由前苏联王牌飞行员在普加乔夫驾驶苏-27战机在1989年的巴黎航展上表演的一个超机动性动作,这个震惊全场的超高难度动作不仅让苏-27这款战机名扬天下,也让眼镜蛇机动成为检验战机机动性的一个标准性动作,眼镜蛇机动主要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机头突然抬起,机尾在前缓慢飞行之后机头再次下降实现平飞,在这个过程中飞机的高度是没有变化的。作为超机动性的另外一种动作,落叶飘虽然没有眼镜蛇机动那么被人所熟知,但是它的观赏性一点都逊于眼镜蛇机动,可以这么说,落叶飘和眼镜蛇机动是战斗机机动性的标杆动作。
眼镜蛇机动是著名的过失速机动动作,是由苏联的苏27战斗机首先试飞成功的。1989年6月在巴黎航展上,前苏联著名试飞员普加乔夫第一次在全世界面前表演了眼镜蛇机动,震惊全场,因此这一机动动作又被称为“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
机动过程中飞行员快速向后拉杆使机头上仰至110度~120度之间,形成短暂的机尾在前,机头在后的平飞状态,然后推杆压机头,再恢复到原来水平状态。机动时飞机进入的速度约为425公里/小时,飞机以超过148公里/小时的速率减速,然后减速到110公里/小时,这个动作仅使飞机承受3.5~4g的过载,在整个机动过程中,飞机的飞行高度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很多人都认为,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这类过失速机动在空战中可以让敌机冲到前方,给己方一个瞄准的机会。
实际上,在空战中,使用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是一件找死的事情。一般来讲,三代机的空战速度区间是0.8M-1.2M,有时候速度可以降到0.4M左右,而飞机想要进入能够飞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的状态,首先就需要减速到0.4M以下,随后才能打开减速板爬升减速,而从正常空战接入速度减速到0.4M以下需要10S以上,这样就给对手至少两个射击窗口。即使是顺利进入普加乔夫机动,在眼镜蛇顶端,飞机是不可控的,或者说你根本无法控制你是否能够俯冲到敌机后方。即使一切顺利,敌机也能够通过一个大过载盘旋绕到你的侧方。由于你此时已经失去速度与能量,假若敌机在你速度恢复之前机头指向了你,那么你除了跳伞之外别无选择。
现代的超视距空战,重点在于尽早的发现对方或者尽可能让对方晚发现,如何实现“尽早的发现对方”?这就需要强大的雷达,现在战机的机载雷达由X波段雷达发展成为L波段、 UHF波段雷达,L波段雷达的优点是探测距离远、抗干扰性强,对隐形战机的探测效能是X波段的10倍以上。那么又如何实现“尽可能让对方晚发现”,答案是让战机对雷达隐形,近些年来F-22、F-35、T-50、歼-20等隐形战机的出现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如果实现了这个目标那么在空战中胜利的概率就占据了一半以上。所以说,未来战场的主旋律是隐形与反隐形的斗争,而不是“落叶飘、眼镜蛇机动”这些小儿科了。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85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