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传统印象当中绿色背景护视力,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一篇发表在中国学校卫生的文章—《课间远视绿色植物保护视力的效果观察》里面进行了这样一个实验。“抽选初一学生60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人(60只眼)。从1994年9月至1995年1月,实验组利用课间时间,在室外或走廊侧对或背对阳光进行远视绿色植物,每次5分钟,每天上、下午各一次;对照组不作此观察。每月两组同时检测裸眼视力一次,并记录。”结果为实验组视力上升0.1—0..3的有15只眼,对照组视力上升0.1的有2只眼;视力保持不变眼数40只,两组一样;视力下降眼数,实验组5只,对照组18只。从这我们似乎能够看出绿色确实可以保护视力。作者在结论中说“通过观察结果,笔者体会到只有长期坚持远视绿色植物,才能有明显的效果,达到保护学生视力之目的。”请注意在这里有三个关键词:坚持、绿色、远视。
首先坚持,先抛开绿色能不能改善视力不谈。我们知道视力的改善和恶化都是一个漫长那个的过程。就像小时候,父母提醒我们看电视的时候离远一点,当时我们谁都没有放在心上。为什么?因为当时距离电视再近,我们似乎也没有感觉到自己的视力受到影响。
其次是绿色,在知网的一篇名为《绿色背景护视力”无依据》的文章当中我发现这样一段话,“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视光中心副主任医师胡建民说,长时间、近距离视物是眼睛最大的敌人,改变背景颜色却没有改变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的习惯,同样会引起视疲劳。倘若绿色背景色饱和度过高反而会导致文字与背景反差降低,影响文字的对比度,使文字的辨识度降低,会让双眼更容易疲劳。”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绿色不能保护视力,而且如果绿色的背景饱和度过高反而会是双眼更容易疲劳,更容易诱发近视。
既然《课间远视绿色植物保护视力的效果观察》里面的结果显示实验组的视力确实得到改善,而《绿色背景护视力”无依据》这篇文章否定了绿色的作用。那么只剩下一种可能可以解释《课间远视绿色植物保护视力的效果观察》当中出现的结果—远视。其实原理很简单—通过课间远视,改变学生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起到调节眼部肌肉,消除眼肌疲劳,保护视力的作用。
所以下次如果有人告诉你绿色可以保护视力,那你不妨告诉他远视才是保护视力的原因。
参考文献:课间远视绿色植物保护视力的效果观察 李剑萍
“绿色背景护视力”无依据
绿色背景能保护视力? 科普中国 丁向阳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微信公众号。
没有科学依据。如果有一种颜色对保护视力有好处,你会选哪种?可能大部分人都会脱口而出:绿!色!回忆一下就会发现,从小到大我们身边的人就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在学校里,老师会跟你说看书、写作业时间长了眼睛累了,可以看一下绿色的东西能保护视力。等到工作了,办公室里的同事也会说,多看看绿色对眼睛好。把屏保也换成绿色的,电脑对眼睛的伤害就更小了。
在潜移默化中,我们把绿色和保护视力联系在一起。眼睛酸胀,盯着电脑时间太长,就会看一看绿色的植物,好像这样就能把眼睛的损伤找回来。但事实上,绿色和保护视力可能真的没什么关系。
眼睛为什么会疲劳?人为什么能看见东西?这要从眼球的成像原理说起。说的简单一点就是,光线会透过眼睛的角膜。通过瞳孔,经过晶状体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影像。视网膜上的细胞在获取图像信息后,会通过视觉神经将信息传给大脑,这样就形成了视觉。
看清楚远近不同的物体,就需要眼球中的睫状肌。看远处时,睫状肌会松弛。看近处,睫状肌就会收缩,从而保证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和照相机调整焦距差不多。所以长时间看书,或者一直盯着电脑屏幕,就相当于让眼球的睫状肌一直处于收缩的紧张状态,眼睛就容易疲劳。更严重的情况是,长时间得不到放松的话,睫状肌就不能回到原来的状态。这称之为“睫状肌痉挛”。睫状肌痉挛无法调节,意味着眼睛只能看清近距离的东西,不能看清远处的事物。这也就是长时间看手机容易近视的原因。
明白了上面的原理,再来看就相对来说容易理解了。眼睛长时间看书或者对着电脑,就等于让睫状肌一直处于收缩紧张状态。就算你把电脑的屏保换成绿色,睫状肌还是没有放松,该疲劳还是疲劳,该近视还是近视。
但是确实会有这种情况,盯着屏幕久了停下来看看远处的绿植,好像感觉眼睛会舒服一点,疲劳也缓解了。有这样的结果,其实并不是绿色植物的功劳,更多的是眺望远处,让睫状肌松弛下来跟看的什么颜色真没有太大的关系。(文:好奇实验室)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shys/10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