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求不满:为什么现在的人都很佛系,是真正做到无欲无还是欲不满导致的呢

从心理学角度讲,此处的佛系既有对自我的保护意识也有对不重要事情的从容处理方式,同时兼具了对自己无能为力的合理化解释。

佛系这个词最初出现,跟佛法是没有关系的,更多的是描述一种人看起来处变不惊、不争不抢的态度,看起来处变不惊跟真的从容淡定是有很大区别的。现在我们的环境算是比较功利的,攀比之心还是挺泛滥的。身边那些不慌不忙的人,就成了焦虑万分的人羡慕的状态,于是就出现了佛系这个词。

欲求不满:为什么现在的人都很佛系,是真正做到无欲无还是欲不满导致的呢图1

绝大部分自诩为佛系或被称为佛系的人,并不是真的无欲无求,只是一种对欲求的冷处理方式,像感情中有的人采取冷暴力一样。这种冷处理方式折射出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竞争太激烈,我很弱小,打不过就先躲起来,至少我要保护自己少受伤害。不管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大量的情绪和冲突要处理,那些经验匮乏的人潜意识里知道去迎战败率极高,可能就会采取“躲”的方式,我不追求那么多,不就可以避免遭遇那么多了吗?而在别人看来,他好像是无欲无求,很佛系。

第二,不可否认,对于某些人来说,钱对他很重要,但不是首要追求的东西,这跟从小的经历有关,也跟个人体验相关。如果一个人因为穷而有过很多不好的体验,比如被人看不起、遭遇家庭变故等等,就会对钱有一种执念,狂热的想要赚钱。由此就显得很功利很焦虑。有些人则不是,他对钱没那么强烈的渴望,在处理一些事情上就显得不慌不忙,倒不是他不爱钱,只是没那么重要而已。如果社会的价值观不是以钱为主,那他可能就显得一点都不佛系了。这类人也不是无欲无求,只是所求与身边大部分人不一致而已。

第三,就是内心欲求很多,但实力不允许,又不想显得自己太弱,只好面子上装的不在乎。就像很多看起来特别高冷的人,实际上是有社交恐惧症,她不是故意高冷,是害怕一说话会暴露自己的焦虑,让别人看笑话。我们不知道的是,有多少人白天淡定从容,晚上焦虑到死,失眠严重。不是我们不想要那些东西,而是要付出的代价实在有些承受不起。一个人说一年买套房子,这确实是他想要的,但现在实力能力都没达到那个地步,如果把这个目标喊出来,那身边的人会有几个鼓励他相信他的,大部分都会说“你别做梦了,就凭你?”不管我们口号喊得有多响,对于每个人来说,其实是对自己有非常清晰的认知的,是脚踏实地的往前走靠谱,还是妄想一夜暴富喊口号靠谱,自己都骗不了自己的。

欲求不满:为什么现在的人都很佛系,是真正做到无欲无还是欲不满导致的呢图2

很多人并没有去深度考虑“佛系”这个标签代表着什么,大家都在用,而且看起来很好玩,自己也用了,这也是一种减压方式。反正生活已经如此艰难了,何必再给自己添堵呢,不较真儿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不管是无欲无求,还是欲求太多,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都会变得不太正常。有适当的欲求是可以促进我们进步的,有目标才会过的充实一点。佛系不佛不如不佛,道系不道不如不道,就踏踏实实做一个普通人,在不断的努力中完善自己。

欲求不满:为什么现在的人都很佛系,是真正做到无欲无还是欲不满导致的呢图3

佛系是网络上的流行用语,无可厚非,现在人方方面面的压力超负荷,而传统文化方面空虚,而人在某个方面超负荷运转,人就会出现心里烦躁,闹心,生气发脾气,看不顺眼,等等心里症状,人到这个时候都要找精神寄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信仰而佛教理论恰恰迎合了这些人的心理,所以社会上,吃斋念佛的人多了起来。下句是真正做到无欲无求还是欲求……。我个人认为不是,佛教理论深不可测,常人是无法全部领悟的,不可能真正做到全能懂,也不可能做到无欲无求的境界,只是寻求一个心里寄托而己。最后一句还是欲求不满导致的?也不完全对,而人在某方面受到严重打击或负出与回报不平衡,就认为这个社会或人对自己不公平,产生厌世心理再加上心里特别空虚。没生活目标,没了理想,就要寻找心里寄托,而佛家理论讲究因果关系。四大皆空,正好符合这些人的心理,所以跟佛倾诉去拜佛念佛。综上所述网上才有了佛系流行语。情系广播义兰传媒。

欲求不满:为什么现在的人都很佛系,是真正做到无欲无还是欲不满导致的呢图4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shys/2126.html

(0)
上一篇 2022-04-22 13:52
下一篇 2022-04-22 14:0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