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脑科学日报| 相较沉迷网络,与外界脱节的危害更大​

第1588期 脑科学日报

2022年12月15

科 学 时 讯



1,肚子经常腹泻,疼痛,竟可能是它在作怪?

12.15 脑科学日报| 相较沉迷网络,与外界脱节的危害更大​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患者可能会间歇性出现腹痛、腹泻等各种腹部不适症状。尽管从首次描述IBS潜在机制至今已有非常长的时间,但关于它的发病特征仍然存在很多不同的理论。其中主流的理论认为IBS的发生与肠-脑相互作用障碍有关,或者是由肠道微生物异常引起的。

近日,《美国胃肠病学杂志》的一篇评论文章指出了一种我们通常会忽略的致病可能性,来自外部的重力也许同样是IBS发生的根源之一。为了应对重力向下的影响,人体进化出了一系列的支撑结构和神经机制,如果这些支撑系统出现了问题,那么肠道受到过度负荷之后就可能产生IBS的症状。另外,研究推测血清素这种神经递质可能也在进化中获得了管理重力的作用,失调的血清素可能是重力管理失衡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可能导致IBS和焦虑等症状。



2,Mol Cell:Tip60介导的H2A.Z乙酰化可促进神经元命运诱导和二价基因激活

12.15 脑科学日报| 相较沉迷网络,与外界脱节的危害更大​

发育过程中新细胞命运的出现是由组织特异性转录因子(TF)与染色质和染色质调节因子的复杂相互作用所驱动的动态基因表达变化所致。已有工作表明bHLH转录因子作为最强大的神经元诱导剂,甚至可以从不相关谱系(如成纤维细胞)成功诱导功能性神经元。

近日,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Marius Wernig团队在Molecular Cell 杂志上发表了文章,他们使用一种无偏差的蛋白质组学方法来表征介导神经元细胞命运诱导的染色质调节剂,发现Tip60乙酰转移酶对于通过组蛋白变体H2A.Z的乙酰化部分建立神经元细胞身份至关重要,并且它是选择性地激活由二价染色质特征标记的沉默的、谱系限制的基因子集所必需的。这项结果阐明了二价染色质激活的潜在机制,并揭示了H2A.Z乙酰化通过建立二价基因激活和细胞谱系转变的表观遗传能力来调节神经元命运。



3,物质使用障碍患者的成瘾行为与精神病理学和人格特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物质使用障碍(SUD)是使用精神活性物质之后产生的成瘾性精神障碍的统称,主要包含了物质有害使用模式和物质依赖。物质使用障碍的表现特征与临床症状以及人格特质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一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

近日,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神经心理学与应用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的陈楚侨研究员与来自香港大学、香港青山医院的科研人员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and Addiction 上发表了新研究。该研究共招募了391名寻求治疗的物质使用障碍患者,并采用信效度检验有效的量表对患者的物质使用、依赖特征、临床症状和人格特质进行了评估,发现物质使用、依赖特征、临床症状和人格特质之间存在普遍的相互联系,抑郁和焦虑症状似乎是打破物质使用障碍自我维持系统的可能干预靶点。

4,Biomaterials:基于外泌体的脑部药物递送策略

外泌体已发展成为一种能够用于对多种疾病进行治疗和诊断的纳米技术。由于外泌体具有良好的药物递送性能、较高的生物相容性、易于穿越生理障碍和低副作用等天然特性,因此其在临床转化方面也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近日,河南大学师冰洋教授和郑蒙教授对基于外泌体的脑部药物递送策略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文章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基于外泌体的药物递送策略及其在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脑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该策略的临床转化所面临的障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5,JPD:人格相关测试,有助于帕金森病基本分类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异质性的神经杆件退行性疾病,其运动和非运动表现的差异性比以前认为的要大。神经精神症状是共同的非运动症状,是低多巴胺和高多巴胺能行为谱的两端。低多巴胺能症状与单胺能神经递质系统的退化有关,而高多巴胺能症状则是由于抗帕金森病药物引起的脉冲式多巴胺能刺激和敏感化。

近日,葡萄牙Centro Hospitalar Lisboa Ocidental的Bruna Meira等人,使用Cloninger的生物社会模型,评估了193名新发PD患者的个性,发现了3个不同的集群:神经精神表型、运动表型和良性表型。该研究认为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的性格使我们能够识别3种患者的表型。



6,相较沉迷网络,与外界脱节的危害更大

青少年在网络上花费的大量时间引起了许多家长与教育者的担忧,他们认为这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并且会因沉迷网络社交而失去现实社交能力。近日,来自密歇根州立大学媒体与信息系的Keith Hampton与来自耶鲁大学的Inyoung Shin发表在Social Science Computer Review 上的一项新研究反驳了上述观点。

研究发现,青少年感到孤立不是因为上网,而是与渗透到青少年生活中的娱乐和社交活动脱节。对于大多数青少年来说,那就是社交媒体、电子游戏和分享他们在网上观看的视频。这通常是青少年获取信息、交流和分享的方式。在社交媒体上每花1小时,就会有21分钟与朋友相处,花更多时间使用社交媒体和观看视频的青少年与朋友和家人相处的时间更长。



7,基于唤醒的冥想抵消了正念的淡化作用

基于正念的冥想和呼吸练习会触发自主神经系统的放松反应,但这并不是在每种情况下都适应。通过进行长时间深呼吸,缓慢的呼气(刺激迷走神经)来镇静交感神经系统并不总是的最佳方法。需要镇静交感神经系统驱动的“内部火力”和激光聚焦注意力的爆发,也称为“相位警觉性”。

近日发表在Current Research in Neurobiology 上的研究发现,在自主神经系统中,基于唤醒的冥想支持副交感神经系统戒断,其指数为较低的心率变异性,更强的自上而下的控制和强烈的警觉性。另一方面,基于正念的练习促进了副交感神经系统优势,更高的心率变异性和迷走神经刺激支持的放松反应和醇厚感。



8,独处的益处

从高中过渡到大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一新生如何应对挑战,对他们日后的学业表现和学习毅力有深远的影响。社交孤立是新生们最常遭遇的困境。社交孤立带来的孤独,固然可能损害新生的心理健康,甚至引发抑郁。然而近日发表在《动机与情绪》的研究揭示了“个人专属时间” (me-time)的重要性。健康、自主地寻求独处时光与高自尊和与他人更强的情感联系相关,也不太会令人感到孤独。寻求独处的原因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决定了我们会如何体验独处,以及得到怎样的回报。


审校:Simon

12.15 脑科学日报| 相较沉迷网络,与外界脱节的危害更大​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shys/23374.html

(0)
上一篇 2022-12-28 10:55
下一篇 2022-12-28 10:5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