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泡前特征
碧螺春茶叶品种属于“洞庭山群体小叶种”,由来纤细,且约莫6万多的芽叶才做成一斤碧螺春干茶,这一特征也足以想象出来。外形上,正宗碧螺春的核心外观特征:“纤细”、“蜜蜂腿”、“铜丝条”。 色泽,洞庭碧螺春茶色泽泛绿,自然鲜润,若是添加色素的茶叶,尽管干茶颜色比较绿,但绝对没有新茶那样自然。
1)满身毛:碧螺春全身由白毫遮掩,茸毛紧贴茶叶,绒毛越密等级越高,叶越大等级越差。
2)铜丝条:茶叶条索细、紧、重,冲泡后很快沉底,一般苏州产的碧螺春是人工炒制的,不会想机器炒制的那么卷(机器炒的一般外形像田螺那么卷,而且一般叶子比较大,不然机器卷不出来。)人工炒的是手揉搓的,但是也很卷曲。
3)蜜蜂腿:一般是明前茶才讲究这些,要求一芽一叶(或者都是芽)基本芽跟叶是完整的并且是等长的。所有的茶叶都是要泡了之后才能对比出来,光从外形很难比较出来。
二、泡后特征:
1)叶沉:一般是直接拿一个碗或者透明的玻璃杯,先往杯子里倒入90%的热水,然后,轻轻的拿出一小撮茶叶(3-5g),放入水中,茶叶会在几秒的时间内都沉入杯底。这时候,你可以透过透明的杯子看到茶叶在水中慢慢舒展开来,展现出采摘的时候的样子(明前肯定都是一芽一叶,并且芽叶一般长,而且很嫩。明后基本也是一芽一叶,但是叶子比明前的要长,这个都是没有量化的东西的,顺便说一句茶叶都是喝出来的)。
2)味正:从香气和滋味来说,洞庭碧螺春采用茶树与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的方式,使得碧螺春茶有着天然的花果香味,可以说是洞庭碧螺春标志性的特点了,其他的所谓的“碧螺春”没有鲜爽的花果香,有的只是沃土气、青叶气或其他异常的气味。一般明前茶至少能喝到4泡以上,而且茶水不变色,味道带回甘。
3)汤透:一般来说头泡是不喝的,第二泡的时候芽叶基本全部舒展,全杯汤色碧绿清澈,宛若碧玉,特别漂亮。伪冒碧螺春汤色黄暗如同隔夜陈茶,毫无美感。
4)色清:茶水是清澈的,茶叶是碧绿的。
原生洞庭山碧螺春,源自苏州东山俞坞及曹坞两村,以灌木型半批展树形为特征的群体小叶种,是最顶级的碧螺春茶,一般以一芽一叶为标准,俗称旗枪,以油性的壬醛香型为特征,这类茶量极少极少,价格就不用说了。其次,是小乔木碧螺春群体中叶种,一芽一叶为标准,以花果香为特征,这类茶的总量不多,而且是一年比一年少,因为萌芽晚,上市晚,卖不起价格,非常让人痛心。
以上两类之外,就是目前市面上售卖的大量的无性繁殖碧螺春茶树及有性繁殖嫁接种碧螺春茶树,包括各类小山种(四川九号)、乌牛早、鸠坑种、福云6号,福鼎大白等外地无性繁殖的扦插种。
以上就是当地的基本树种情况。由于对茶树的鉴定绝大多数人无法识别,所以一般人包括学院派,在当地茶园即使亲眼看见茶农采摘甚至铁锅内炒制出来,都很难鉴定到底是什么品种的茶树。
群体种开汤,一芽一叶,汤色明亮绿黄,叶底芽和叶呈外八字撇状。呈味清甜,回甘显著,茶汤具有两种香型,一是干茶具有炒青茶工艺的清香,二是茶汤具有花果香或者壬醛香。鲜爽度高,回甘显著。
群体种碧螺春茶,非常耐高温,一般鉴定真伪时,用下投法,95℃左右的沸水直接冲泡1/4杯,如果经受不住高温,直冲茶汤混浊不透光,都是无性繁殖的碧螺春茶。即使极高温冲泡,群体种碧螺春也不会有涩味,切记切记。
群体种茶树,一般是3月20日—3月27日,更晚的品种在3月底上市,4月7日左右落市,大致都是一周时间结束。
干茶鉴定,卷曲,条形紧凑细如铜丝条,芽尖处呈蜜蜂腿状(百度蜜蜂,细细查看蜜蜂腿尖是什么样的,然后你对照你的干茶)。绒毛不多一般在干茶中部位置,如果绒毛过多一定不是原生群体种。如果绒毛夸张的多,一定是四川9号(多毫品种)。另外再提醒下,碧螺春群体种是无法炒制牙尖的,因为芽极细,根本无法做牙尖,碧螺春历史上最高等级就是一芽一叶。如果哪位给你炫耀他的碧螺春是牙尖,一定不是群体种。
群体种的有性繁殖决定,他的香型来自基因,他采摘的茶叶每一棵树都是不一样的,炒制的干茶每一锅甚至每一泡都是口感有略微差距甚至迥然不同。如果你喝的碧螺春全是一个口味,或者说芽叶都是一般大小极其匀称,那么恭喜你了,你喝的一定不是群体种。
手工码字非常辛苦,今天就简单聊这些,相信这些内容已经非常有深度了,哪怕你是一个资深品茶砖家,也可以说这些内容都是让你极大的获益。需要深入讨论的,可以私信我。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13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