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草是清热燥湿类中药,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实火的作用。本品味苦,性寒,归肝、胆经,既善清泄肝胆及下焦湿热,治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等证;又善清泄肝胆实火,治肝火头痛,胁痛口苦,目赤耳聋,以及肝经实热之高热抽搐,为保肝利胆之良药。
临床应用
1、用于阴肿阴痒,带下,湿疹,黄疸:常与黄柏、苦参、蛇床子,茵陈,栀子等配伍;
2、用于肝火头痛,肝热目赤:常与柴胡,栀子,黄芩等同用,如龙胆泻肝汤;
3、用于肝经热盛,热极生风的高热惊厥、手足抽搐:常与钩藤,牛黄、黄连等配伍。
药理作用
⒈对消化道的影响
龙胆有健胃作用。龙胆等苦味健胃药可使大鼠胃液和胃酸分泌增加,但食饵摄取量及体重增加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于食前半小时服用少量龙胆草,能刺激胃液分泌;若食后服用,反使胃机能减退,分泌减少。临床上可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及消化液缺乏的患者。
⒉ 抗菌作用
龙胆草水浸剂(1:4)在试管内对石膏样毛癣菌、星形奴卡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对钩端螺旋体、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也有抑制作用。
⒊ 抗炎作用
龙胆苦甙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水肿有抑制作用。口服龙胆碱可使大鼠甲醛性“关节炎”肿胀减轻。对小鼠的抗炎作用较水杨酸强。抗炎原理可能与神经-垂体-肾上腺系统有关。
⒋ 其他作用
龙胆碱对小鼠有镇静作用,可使活动能力降低、肌肉松弛。大剂量龙胆酊对动物有降压作用, 并能抑制心脏,减慢心率。
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津伤阴亏者慎用。
选方
组成:龙胆草5g 黄芩10g 山栀子10g 泽泻110g 木通10g 车前子10g 当归10g 生地黄20g 柴胡10g 甘草6g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强中,湿疹瘙痒,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参考资料:中药大全;《中药学》。
(本答案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伦俊杰提供)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51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