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痛半年多中医三味药治愈(咽喉痛最快治疗方法中医)

一患者咽喉痛半年多,吃了很多西药就是不好,我一看他的咽喉不红肿,就给他开的半夏散及汤,张仲景《伤寒论》上不是说了吗?“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那就是半夏、桂枝、甘草呗,你想,这三味药非常便宜的,结果效果非常好,以后他还说了,不但当时有效,以后再犯了,用这个药还有效。其实现在这种病很多,西医通常是使用大量的抗生素,半夏散及汤呢,用半夏化痰、用桂枝温阳、用甘草利咽,这个配伍非常巧妙。

咽喉痛半年多,中医三味药治愈

半夏散及汤《伤寒论》【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伤寒论:313)半夏散及汤方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半夏有毒,不当散服[1]注释:

[1]半夏有毒,不当散服:考《金匮玉函经》《注解伤寒论》皆无此八字,疑为后世医家注文误人正文。

咽喉痛半年多,中医三味药治愈

【功效配伍】半夏散及汤祛风散寒,涤痰开结。方名半夏散及汤指既可作散剂,也可作汤剂。半夏辛温质燥体滑,涤痰开结,《神农本草经》曰:“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桂枝辛温,祛风散寒通阳,《神农本草经》曰:“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炙甘草甘平和中,缓急止痛。白饮性甘温,调服半夏散,能保胃气,存津液,兼制半夏、桂枝之辛燥,防其伤阴。诸药相配,共奏祛风散寒,涤痰开结,利咽止痛。

上三味药等分,分别捣细过筛后,混合一起,白饮冲服方寸匕,一日服三次。若不能服散剂者,可作汤剂,水煎七沸,再入散剂方寸匕,水煮三沸,令药液稍冷,少少含咽之,能使药物布散于咽喉,以增强疗效。半夏有小毒,服散剂,对口腔、舌、咽喉、食道有轻度刺激性,故不能服散剂者,可改为汤剂,煎煮解毒取汁,少量多次频服。

【方证论治辨析】半夏散及汤治少阴病,客寒咽痛证。症见少阴病,咽中痛。

咽喉痛半年多,中医三味药治愈

本证仅提出咽中痛一症,其寒热难辨,但所用方药为辛甘温之剂,故其证当属寒邪客于少阴,阳郁不宣,津液不布,痰涎凝结咽喉。其症咽痛,但不红肿,可伴恶寒、气逆、痰涎多等症。治宜祛风散寒,涤痰开结,方用半夏散或半夏汤。

【用方思路】咽痛属热证者居多,若由客寒所致者,必咽痛喜热饮,局部无红肿热痛,方用半夏散及汤以发散降逆散结。临证若寒重者,加细辛;若咽喉肿痛甚者,加射干、桔梗。临床用本方治疗急慢性咽炎、急慢性扁桃体炎、喉炎、食道炎、声带水肿等疾病。

【医案举例】(1)石顽医案:治吴佩玉次女,伤风咳嗽,先前自用疏风润肺止嗽之药,不应,转加呕渴咽痛。石顽诊之,六脉浮滑应指。因与半夏散,三啜而病如失。或问咳嗽咽痛而渴,举世咸禁燥剂,今用半夏辄效,何也?曰:用药之权衡,非一言而喻也。凡治病必求其本。此风邪夹饮上攻之暴嗽,故用半夏、桂枝,开通经络,迅扫痰涎;兼甘草之和脾胃,而致津液。风痰散,营卫通,则咽痛燥渴自已。设泥其燥渴而用清润,滋其痰湿,经络愈壅,津液愈结,燥渴咽痛,愈无宁宇矣。[俞震.古今医案按]

咽喉痛半年多,中医三味药治愈

(2)姚志峰医案:赵某,女,58岁。自诉2年前的隆冬季节嗓子肿痛,口干咽燥,身微热,喜冷饮,食一冰罐头泻火,后疼痛减轻,却致喑哑至今,时轻时重,诸药不效,诊其脉沉弱,故以半夏6g,桂枝6g,炙甘草6g,嘱其缓缓咽之,服3剂后已能发音,再以苦酒汤3剂而愈。

按:此类喑哑症,初多系急性咽炎,实属燥热,过用寒凉药或过量冷饮,使咽喉表皮为寒邪所束,气血凝滞,内热固结而不得出,使声门开阖不利,致卒然声音不扬,出现喑哑。章虚谷云:“少阴之脉,其直者上循喉咙,外邪入里,阳不得伸,郁而化火,上灼咽喉,仍用辛温开达,使邪外解,则内火散,此推本而治之。若见咽痛而投寒凉,则反闭其邪,必致更重。”方中半夏辛温涤痰散结,桂枝通阳散寒,炙甘草缓痛,诸药合用,客寒夹痰之咽喉疼痛迎刃而解;再以苦酒汤或麦门冬汤清热养阴祛痰,例例皆效。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90669.html

(0)
上一篇 2023-07-12 14:04
下一篇 2023-07-12 14:1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