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胡春艳)近年来,随着腔镜微创技术的进展,以及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登上历史舞台,食管癌手术在微创、精准、根治上有了长足进步。
日前,由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天津市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中国肿瘤临床杂志》、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联合主办的“第四届胸部肿瘤南北论坛暨天津市第一届食管癌年会”在天津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及台湾地区的百余名胸部肿瘤专家,针对目前国内食管癌治疗全程管理规范化问题、前沿进展及微创、机器人手术等领域进行交流探讨。
刚当选为天津市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四届食管癌南北论坛大会主席的于振涛介绍,最新统计结果显示,我国仍是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其发病率位于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第5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第4位,年发病25.8万例,形势不容乐观。
早期食管癌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略,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防癌宣传及筛查的加强以及无痛内镜技术的普及,每年新发病例中的早期病变比例明显增加。特别是超声内镜这个“神器”的使用,不但能发现更早期的病变,还能对病变进行精确到接近显微镜水平的精准分析。以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为例,每年新发的早期食管癌患者百例以上,超声内镜确诊没有浸润的真正早期患者完全可以施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来根治食管癌。该院今年就有近50例患者接受了这种手术,患者的创伤小、生理功能保留好、生活质量基本不受影响。因此对于年龄大于50岁或长期饮酒、嗜热食、腌制食品、食管反流及有家族史的高风险人群,建议每两年内镜筛查一次。
从目前就诊的患者来看,大多属于中期,传统手术治疗生存率提高不明显。于振涛表示,近年来术前新辅助治疗越来越被重视,许多国内外的研究也表明,术前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手术的根治切除率、改善术后患者的生存率,同时还能使一部分无法手术的患者重获手术的机会。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食管肿瘤科目前就牵头并参与了多项关于食管癌、贲门癌术前治疗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术前新辅助治疗的比例今年也达到了43%。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自2016年年底引进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以来,截至2018年年底,食管肿瘤科已完成食管癌根治手术118例,位居国内前五名。据悉,国内仅有8家医疗机构能够开展此项技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实施的食管癌根治术比腔镜手术无论是在灵活性、精准性和稳定性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甚至明显高于在肺癌等胸部肿瘤手术中的作用。
“确诊为食管癌晚期,并不代表被判死刑。”于振涛说,对于传统的晚期癌症患者,姑息治疗往往是他们的最终选择。但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抗肿瘤新药如雨后春笋般的问世,许多患者通过精准放疗、靶向联合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手段获得了较长的生存期。同时营养科、内镜科、介入科及除痛科的联合会诊,为患者提供全程的营养通路、营养支持以及除痛治疗,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两者相结合明显提高了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无疑是晚期患者“新的曙光”。(健康中国)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95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