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丸的功效,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有哪些功效呢服用后有哪些反应呢

六味地黄丸的大名家喻户晓,但如果说到它的“爷爷”,还得是肾气丸。肾气丸出自《金匮要略》,因此被冠以金匮二字。宋代的御医钱乙,认为小儿阳气比较充足,于是减去了肾气丸中的附子和桂枝,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和金贵肾气丸的区别就在于有无桂枝和附子。虽然只是两味药物的差异,但却导致了整个组方的差异。“爷爷”和“孙子”虽然长相相似,但为人处世却有很大的不同。

就是因为这两味药,才使得肾气丸比六味地黄丸多了灵魂。大家都知道,六味地黄丸可以滋阴,但是明代大家张景岳已经批评过,如果在滋阴药物中,加入茯苓等,会使药效大打折扣,于是自己化裁了六味地黄丸,成为大家熟知的左归丸。因此,可以说六味地黄丸的出现是不伦不类的,后世医家为了附和钱乙,而对六味地黄丸大加赞赏,称其中有“三补三泻”,实在是滋补人体的佳品,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加上了附子和桂枝,整个方剂就活了起来。桂枝、附子和泽泻、茯苓的搭配,是常用的温阳利水组合,像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真武汤、附子汤等。正如以上所讲,在《金匮要略》中,肾气丸有五条用法,但其中都牵扯到了一个症状——“小便不利”,更加可以证明,桂枝、附子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不是无所谓的药物,而是不能加减的重要药物。因此,钱乙去掉了它们,还说出来自己的一套理论,最起码来说,是没有参悟其中的内涵。

为什么又加入地黄、山药等这些滋补药物呢?当然是因为体内虚损不足,病人口干口渴,但是喝了水不但不解渴,反而都变成尿(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不能为人体所利用,如果单纯温阳利尿,口渴的情况会更加严重,如果滋补,则同样会随着小便排出,作为医圣巧妙的找到了其中的平衡点,以大量的地黄滋补,同时可以起到止渴、除烦的作用,而且在桂枝、附子的作用下,又不至于阻塞在体内不消化,算是真正的达到了目的。

因此,肾气丸的搭配无比合理,而六味地黄丸则充满了随意性,这个随意性,就在于去掉了桂枝和附子。就像麻黄汤去掉了麻黄,桂枝汤去掉了桂枝。

一般认为六味地黄丸是补肾阴的基本方剂,金匮肾气丸是补肾阳的常用方剂。人体阴阳的根本在于肾气,阴阳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在平时反映体质强弱的情况,在病时影响疾病发展变化的趋向。包括用药在使用补肾阳药时一般多配合补肾阴的药物,以使阳生阴长,阴阳调和。

六味地黄丸与金匮肾气丸关系密切,金匮肾气丸也叫肾气丸,因收录在《金匮要略》中而得名,很多补肾方剂都是由它衍生而来。六味地黄丸也是宋代名医钱乙在肾气丸的基础上去掉桂枝、附子后收录在《小儿药证直诀》的。

肾气丸中以附子、桂枝温补肾阳为主药,又用熟地、山药、山萸肉滋补肾阴,兼以茯苓、丹皮、泽泻利湿化饮,补泻兼施,阴阳双补,但是以补肾阳为主。可以用于治疗肾阳不足,腰膝冷痛,少腹拘急,久泻不止,小便不利或夜尿多以及消渴、水肿、痰饮喘咳等证。临床常用于慢性肾炎、肺气肿、糖尿病、尿崩症、神经官能症属于肾阳不足者。方中桂枝善于通阳,走而不守,适宜于水饮停聚、水湿泛滥、气血凝滞等证;如用肉桂代替桂枝,则增强了纳气的功能,适宜于命门火衰,虚火上浮,肾不纳气,喘急欲脱,下焦虚寒等证。

六味地黄丸是肾气丸去掉温肾补阳的附子、桂枝,其作用为滋阴补肾。该药的特点为三补三泻,方中熟地滋补肾阴,山药补脾固肾,山萸肉温补肝肾为三补;泽泻宣泻肾浊,茯苓渗淡利湿,丹皮清泻肝火为三泻,全方通补开合,补而不腻,可用于治疗肾阴不足,腰膝酸软,骨热酸痛,牙齿松动,足根作痛,消渴淋症和虚火上炎,头目眩晕,耳鸣耳聋,自汗盗汗,口燥喉痛等证。临床常加减使用于糖尿病、慢性尿道感染、高血压、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小儿发育不良等属于肝肾不足,肾阴亏损者。

六味地黄丸和肾气丸都为常用中成药,服用一般不会有不良反应。但是六味地黄丸作为滋补的药物长期或过量服用,容易生湿,导致湿邪过盛而出现食欲下降、胃胀胃痛、大便溏薄等症状。肾气丸中附子、肉桂都属温热助阳之品,平时有口干舌燥、便干尿黄等表现的长期服用可能会加重症状。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1018.html

(0)
上一篇 2022-04-13 10:36
下一篇 2022-04-13 10:4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