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糖起源于天津卫,是京津地区的传统食品,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它的原始配方多针对换季上火引起的常见杂症有显著的食疗保健作用,所以在换季时,近代天津人普遍食用,并俗称为“药糖”
药糖熬制过程中加入了茶膏和多样中草药材,熬好出勺,倒在干净的青石板上,晾凉后搓拉成条,切成小块的食疗糖果。
把砂糖熬到一定火候,加进各种中药材,如砂仁、豆蔻、玫瑰、红花、鲜姜、薄荷等;糖熬好拉成条,再切成小块。这样美味又富含食疗保健作用的药糖就新鲜出炉了。
吆喝
相声中一般会出现药糖吆喝词:诶~买的买,捎的捎,卖药糖的来咯~”,“来吃喽~来吃喽~药糖哟~橘子味的酸又甜,薄荷味儿的冒凉气哟~”还有“药糖~药糖哟~药糖治病哟~打嗝儿呀~吐酸水儿呀~吃了药糖都管事儿呀~”
傻二哥
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曾说邻居有一位卖药糖的傻二哥:“傻二哥吆喝的时候,先是伸伸腿,晃晃胳膊,咳嗽两声试试嗓子。两只脚一前一后,前腿弓,后腿蹬;一手叉腰,一手捂住耳朵,这才放声吆喝了。……到了晚上,傻二哥还要开亮了药糖盒子上的红绿灯泡,照着闪光的铜盖子和电镀钳子,非常显眼。”
茶膏糖
药糖是由茶膏糖改良而来,据说茶膏糖清初由中药铺的伙计偶然发现的。他发现药铺熬甘草剩下的黑褐色锅底儿虽然有药味儿但还能吃,于是把店里熬甘草剩下的药膏都给吃了,过了一段时间,其他小伙计发现他面色红润许多,嗓子疼和痰多的毛病也痊愈了,店里就将它药品出售,因为是一坨一坨的,就被称为了茶膏。后来成为了改善口味的药,也效仿这往糖内加入其他药,冲淡药味,名字也改成茶膏糖。
药糖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105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