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的营养价值: 田螺,又称黄螺、田中螺,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田螺科,在江河、湖泊、沟壑、沼泽、池塘等地方均有分布。田螺肉质丰腴细腻,味道鲜美,素有“盘中明珠”之美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的天然动物性保健食品。
田螺中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A、B1、B2、D和多种微量元素,其营养成分的含量和组合优于鸡、鸭、鹅肉等,在常见的60多种水生动植物中,其营养价值仅次于虾。每100克田螺肉,含蛋白质10.7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3.8克、钙1.3克、磷191毫克、铁19.8毫克。同时还含有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B1、维生素E、镁、锰、锌、钾、钠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田螺又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田螺肉味甘、性寒、无毒,可入药,具有清热、明目、利尿、通淋等功效,主治尿赤热痛、尿闭、痔疮、黄疸等。田螺壳入药,有散结、敛疮、止痛等功效,主治湿疹、胃痛及小儿惊风等。
我国民间用田螺防治疾病的历史十分悠久,如明代龚延贤在《药性歌括四百味》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田螺性寒,利大小便,消食除热,醒酒立见。《本草纲目》记载:“田螺利湿清热,止渴醒酒,利大小便;治脚气、黄疸。
”现代医学研究还发现,田螺可治疗细菌性痢疾、风湿性关节炎、肾炎水肿、疔疮肿痛、中耳炎、佝偻病、脱肛、狐臭、胃痛、胃酸、小儿湿疹、妊娠水肿、妇女子宫下垂等多种疾病。
田螺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可以防治脚气病,对喝生水引起的腹泻也有一定功效。田螺还有镇静神经的作用,感到精神紧张时,田螺是理想的食品。
在夏季,爆炒田螺可以说是一味必不可少的下酒菜。吃田螺喝啤酒,那才真正叫味!但很少有人研究过田螺的药用价值,只知道吃起来比较带劲,不过要特别说明一下,由于田螺里也许会有一些寄生虫,需大火久煮,方能入口。
盘中明珠——田螺
田螺一身是宝,肉、壳均能入药。它的肉质丰腴细腻,味道鲜美,素有“盘中明珠”之美誉。同时它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明代龚延贤《药性歌括四百味》说:“田螺性寒,利大小便,消食除热,醒酒立见。”李时珍《本草纲目》也说:“利湿热,治黄疸”。田螺肉味甘性寒,具有清热、明目、利水、通淋等功效,主治热赤痛、尿闭、痔疮、黄疸等疾病。螺壳味甘性平,有散结、敛疮、止痛等功效,主治心脾痛、小儿头疮、小儿急惊等症。不过几乎所有的螺类脑神经分泌的物质都会引起食物中毒,所以在开始食用田螺之前需要去掉头部哦。
田螺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田螺的功效和作用:具有清热、利水、止渴、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小便赤涩,目赤肿痛,黄疸,脚气,浮肿,消渴,痔疮,疔疮肿毒等病症。
田螺为田螺科圆田螺属动物中国圆田螺和中华圆田螺的全体。中医学认为,田螺性味甘、咸,寒;归膀胱、肝、胃等经;具有清热、利水、止渴、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热结小便不通、小便赤涩;肝热引起的目赤、聤耳肿痛;湿热黄疸,脚气,浮肿;还可用于痔疮,疔疮肿痛、湿疹癣疮、瘰疬久不收口等病症。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田螺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A等成分。
本内容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脑病科 副主任医师 马大勇审核
说到田螺,很多朋友都喜欢吃。
田螺肉质Q弹的口感,确实让很多朋友都觉得非常好吃,那么,田螺这种食物,有何食用功效呢?
下面,阿远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田螺,为田螺科动物。田螺与螺獅仅大小不同,性能相似。李时珍说:“螺,蚌属也,外刚内柔,水煮食之。”性味:甘、大寒,无毒。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维生素A、B1、B2,还富含维生素D。
田螺的营养价值:
1.田螺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而维生素A有助于保护视力,并且预防夜盲症,而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说法叫做“石螺明目”,说的就是食用田螺对眼睛有好处。
2.田螺中的钙含量及其丰富,而补钙贯穿了人的一生,幼儿时期要补钙,因为要长牙,青少年时期要补钙,因为要身体发育,中老年时期更要补钙,减缓钙质流失,预防骨质疏松,所以钙是对人体骨骼而言很重要的一种矿物质。
3.田螺中的蛋白质含量丰富,而补充蛋白质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4.田螺中的铁元素含量也很高,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就需要补充铁元素,所以有着补铁等于补血的说法。
夏天时,炒上一盘田螺,再来上一罐桂花酸梅汤,
三两好友一起聚着,聊聊日常,就非常舒服。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46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