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生的贝类会感染寄生虫吗

11月7日我们将迎来立冬。立冬节气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预示冬季的开始,进入冬季后,天气渐渐变冷了。此时的三亚气候宜人,因此不少重庆市民会选择此时去三亚游玩。

看了美景,自然不会错过美食。三亚海鲜较多,鱼、虾、贝、蟹……应有尽有。可海鲜虽美味但也可能存在风险。那么,海鲜究竟是如何变得危险的?一起来看看。

事件回顾:

广东男子生吃贝类3天后不治身亡

近日,广东一名男子因生吃贝类出现发热、全身肌肉酸痛等不适,入院抢救无效死亡。这名男子生前曾与朋友一起生吃海鲜,不久就出现发热、全身肌肉酸痛的症状,第三天入院治疗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医院出具的死亡诊断书结论为:创伤弧菌败血症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症、横纹肌溶解综合症、慢性乙型病毒肝炎活动期、乙肝后肝硬化。

健康提醒:

这可能跟创伤弧菌有关

据广东省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黄琼博士介绍,肝硬化和其他慢性肝病、血色素沉着病及免疫缺陷者(由其他潜在疾病或药物治疗引起)的患者,是感染创伤弧菌后发生败血症的危险人群。”这些人群在摄入生的或未煮熟的贝类后,可在12小时至3天内发病。

那么,什么是创伤弧菌?据了解,创伤弧菌是生长在温暖海水中的一种细菌,对低温敏感,低温储存能抑制其生长。对于健康人群,感染创伤弧菌后可能在24至48小时发生突然寒战、发热、恶心、呕吐、腹泻、昏迷和皮肤损伤。

创伤弧菌可以通过食用生的或未彻底煮熟的海产,特别是从暖和海水中的蚝而感染。还可以通过伤口,尤其是伤口或软组织接触内有细菌的海水及海产时感染。因此,提醒广大市民,千万不要进食生的或未煮熟的贝类。

相关链接:

吃海鲜前先弄清这些传言

一、鱼头重金属含量高

真相:有一定道理

事实上,排放至近海的一部分重金属会在海产品的体内富集。最先接触污染物的是定居性贝类,如牡蛎、蛤、贻贝等,处于食物链高端的金枪鱼体内的有害物质要比小鱼小虾或贝类更多,鱼头更是高富集部位。

建议:食用贝类海鲜时,最好只吃肌肉部分。鱼类尽量少吃鱼头,金枪鱼、鲅鱼、多宝鱼等大型鱼鱼头中的金属含量高于秋刀鱼、黄花鱼、沙丁鱼等小鱼。

二、提前吃抗过敏药可预防海鲜过敏

真相:用处不大

海鲜过敏是因其富含大量异种蛋白,不同的海产品所含的异种蛋白和引起过敏的机理不尽相同,但过敏症状较重的人,单靠药物不能预防。

建议:仅仅是皮肤瘙痒或拉肚子等轻微过敏反应,可自行缓解,不需提前服药。部分海鲜含有较高的组氨酸,可能影响抗过敏药发挥作用,服药期间应少吃或不吃海鲜。

三、海鲜与柿子同食会肚子疼

真相:有一定道理,但关系不大

海鲜富含的蛋白质会与水果和茶叶中的鞣酸结合,严重时会导致蛋白质变性,引发食物中毒。而且,形成的鞣酸蛋白再与果胶、纤维素黏合,有可能形成结石。

建议:只要把螃蟹煮熟,不过量吃柿子,对身体没有太大影响。

四、吃海鲜时喝啤酒会引发痛风

真相:有这种可能

海鲜加啤酒之所以被称为“痛风套餐”,是因为某些鱼类、贝类以及虾蟹有较多高嘌呤。吃海鲜的同时如果大量饮啤酒,就会使得嘌呤分解加速,生成尿酸,同时酒中的乙醇又不利于尿酸的排泄,因此就有可能诱发痛风。

建议:不仅是啤酒,各类含酒精的饮料,如果不注意饮用量,也可能成为痛风高危人群的风险因素。

五、生食海鲜隐患大

真相:是

生的鱼、虾、蟹、贝类和海藻等海产品中含有副溶血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耐热性强,80℃以上才能杀灭,因此吃没有熟透的海鲜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导致腹泻、腹痛和呕吐。潜在的寄生虫卵以及加工过程中沾染的病菌,一般要在沸水中煮5分钟左右才能彻底杀灭。

建议:不要吃生海鲜,一定要彻底煮熟;死虾蟹和贝类最好不吃。(华龙网整理)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51542.html

(0)
上一篇 2023-03-14 09:59
下一篇 2023-03-14 10:0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