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牦牛产业发展,甘肃雪域牦牛羌农牧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藏族自治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举措,农民收入持续提高、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业农村形势好,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基础支撑。但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农牧区发展不充分,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高,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牧区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的问题依然突出。

立足实际、审时度势,海南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的总要求,紧紧抓住我省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牦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有利时机,积极融入全省牦牛产业发展战略,在全省率先做出以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全链条增值、形成牦牛产业发展新优势为目标,以建立健全牦牛养殖体系、加工体系、品牌体系、销售体系全产业链为重点的创建青海省牦牛产业联盟海南州示范区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并于7月3日在贵南县召开青海省牦牛产业联盟海南州示范区启动大会。

为什么选择牦牛产业?

牦牛被誉为“高原之舟”,是世界上仅存的三种源种动物中唯一可以进行产业开发、可供人类食用的珍稀物种,牦牛浑身是宝,其产品是天然的绿色保健食品。

牦牛肉属半野生天然绿色食品,富蛋白质和氨基酸、铁元素以及胡萝卜素、钙、磷等微量元素,脂肪含量特别低,热量特别高,对增强人体抗病力、细胞活力和器官功能均有明显作用。

牦牛奶中免疫球蛋白含量高,能够帮助人体调节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同时牦牛奶中富含天然乳钙,含有人体所必需的18种氨基酸、维生素H等多种稀有营养成分。

牦牛血液中富含蛋白质高达18.5%,且含有丰富的钠等多种无机盐,牦牛血中还含有大量独特活性成分,全血制品具有耐缺氧、抗疲劳、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效。

牦牛骨富含的钙、磷等矿物质成分,具有显著的补钙、增加骨矿物质含量和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疏松等保健功能,钙、磷等人体必需的矿物元素是鲜肉的数倍。

牦牛肚营养价值极高,口味鲜美,是餐桌美味;牦牛黄更是一种名贵药材,具有强心、清热、解毒、镇静等作用。牦牛皮中胶原蛋白是含量最丰富的类蛋白质,其含量可达到20%以上。

牦牛毛捻成的绳子做成的帐篷御寒力很强,牦牛绒纺成的上等呢绒畅销国内外。

牦牛角味酸、咸,性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熄风的功效,常用于高热惊痫、血热出血等病症。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以发展生态畜牧业为突破口,推进农牧产业转型升级,全国草地生态畜牧试验区建设脚步明显加快。

我省牦牛存栏数占世界牦牛的40% ,是农牧业的龙头产业,牦牛产加销一体化体系初步形成,全省从事牦牛肉、奶、毛绒的加工企业有500多家,带动农牧户50.6万户。可可西里、西北骄、5369等一批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和龙头企业已成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中坚力量。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牦牛肉、牦牛乳及牦牛副产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特别是牦牛产业与休闲、旅游、体育、工艺、养生、保健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不断紧密,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将如何打造全省牦牛产业联盟示范区?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坚持市场导向,突出资源优势,以建立健全牦牛产业链为主线,以草畜平衡、提质增效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品牌建设、基地建设、体系建设、标准机制建设为重点,充分应用现代科技、管理、营销手段,全面振兴牦牛产业,实现牦牛养殖增效、品牌增值、农牧民脱贫增收,形成牦牛产业发展新优势。

——加快促成牦牛加工企业联盟。贯彻落实《青海省加快推进牦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积极引导州内牦牛肉、乳加工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按照“统一规划育种、统一饲料供应、统一技术规范、统一品牌策略、统一加工标准、统一市场销售及各企业按分散经营”的经营管理模式,组建州县耗牛产业协会和乡镇牦牛产业发展联合体,形成牦牛产业联合、抱团、集约、规模发展新机制。

——加强牦牛产业饲草基地建设。利用旱地资源,加大粮改饲力度,打造优质禾豆混播牧草、青燕麦种植、沿黄谷地全株玉米种植基地,形成区域性专业化草产业带。建立牦牛专用饲料和预混合饲料加工基地。支持区域间开展草畜联动和协同种养发展,形成饲草体系大联盟。

——强化牦牛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南部良种牦牛繁育区,建设高端牦牛肉生产基地1个。环湖牦牛高效养殖区,利用2年时间,建设2个万头牦牛标准化养殖基地和1个万头犏牛养殖基地,建设50个千头以上半舍饲和高效养殖牦牛生产基地。沿黄牦牛产业融合区,利用3年时间建成50个500头以上舍饲和半舍饲牦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形成牦牛养殖体系大联盟。

——加快推进牦牛仓储加工体系建设。每个县建立1个牦牛产品初加工基地,并逐步壮大基地规模,提升牦牛产品加工能力。认定一批牦牛产品主食加工示范企业,推介一批中央厨房发展新模式,提升主食品牌化水平。在共和县恰卜恰地区建立1个集牦牛肉、乳精深加工基地,血、骨、毛、皮、角、尾、内脏研发加工基地和畜产品物流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

——健全牦牛良种繁育体系。合理利用现有牦牛品种资源,加强本品种选育和资源保护,制定选育方案,划定选育区,建立核心群,通过科技引领逐步实现牦牛提纯复壮,不断提升牦牛品质。

——建立牦牛产业技术支撑体系。构建省、州、县、乡四级技术服务团队。州内技术推广机构、省内外高校与企业、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共同设立牦牛产业博士专家工作站、科研基地。建立“互联网+牦牛”智慧信息平台,促进牦牛生产数据可追溯和产业数据融合共享。

——完善牦牛产业品牌营销体系。开展牦牛产品品牌高端企划工作,使全州牦牛产品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营销,树立青海高原牦牛产品的“金名片”。推进牦牛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认证和商标注册,积极与中国有机绿色食品实业有限公司深入合作,开展牦牛肉生产基地认证工作,在海南州建立有机牦牛生产基地,打响有机品牌。

——扶持培育牦牛产品深度研发。通过牦牛产业联盟运营,进一步健全完善牦牛产品、副产品研发及市场开拓倒逼机制,强化企业主导作用,加快新产品研发和产业链延伸,促进牦牛产品及副产品从粗加工、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

为什么要率先打造全省牦牛产业联盟示范区?

海南州作为全省畜牧业大州,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明显的产业基础、突出的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而且牦牛产业是海南州最具潜力、最有发展前景的农牧业产业之一,就海南州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布局来看,加快推进牦牛产业发展是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带动农牧民增收、加快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有力抓手,是海南州全力推动农牧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当地群众改变生活、生产方式的最大期盼。

具体来看,海南州区位优势独特。海南州是三江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桥头堡,具有青藏线上经济重镇、文旅名镇的战略地位,交通条件便利;州属所在地恰卜恰镇位于西宁1小时经济圈,成为青南乃至西藏地区物流、信息流的集散地和中转站。

资源优势突出。全州拥有可利用天然草场5091.9万亩,约占全省草地面积的10%;建植人工饲草地60万亩,年产草量达11.35亿公斤,现有牦牛近百万头,农牧业总产值45.04亿元。

政策红利明显。国家和省级层面对牦牛产业、农牧业产业化、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等项目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为海南州牦牛产业研发基地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产业基础凸显。全州现有牦牛屠宰加工企业13家,牦牛乳加工企业1家,饲料加工企业4家,年牦牛肉储藏能力2.5万吨以上,年储备饲料能力35万吨,年加工牦牛肉产品1万吨以上,年加工牦牛乳产品1.5万吨以上,年实现牦牛产业值达4.3亿元。与国内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产品研发合作关系。

想做的不止如此——海南州将构建具有高原特色青海特点的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体系

海南州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实践中,以发展现代生态农牧业为根本目标,以加快转变农牧业生产方式为主要任务,以农牧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根本措施,以现代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为重要支撑,以提高现代农牧业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为基本条件,以循环、低碳、绿色发展为主要途径,全面推进农牧业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形成具有高原特色青海特点的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体系。

为此,海南州立足资源禀赋、产业承接、发展优势和基础条件,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加大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构建环湖现代生态农牧业、沿黄流域现代生态循环农牧业、南部高寒牧区生态畜牧业“三大”产业经济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紧紧围绕“三大”产业经济带建设布局,发挥比较优势,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牧业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农牧业转型提质增效。另外,抓住国家深入推进藏区建设、脱贫攻坚、西部大开发及三江源二期项目、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的重大政策机遇,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实施一批强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夯实农牧业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扶持和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切实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提升生态农牧业现代化水平。

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农牧业科技含量,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发展潜能、经济效益、竞争优势。

到2020年,海南州以生态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现代化生产经营方式将初步建立,企业+基地带农牧户的生产经营格局初步形成,以合作经济组织为主要经营机制的农牧业组织化程度达到70%以上。

以现代生态农牧业为主导的市场化、标准化、专业化绿色产业形态基本形成,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分别占草场、耕地基本生产面积的95%和60%以上。

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基地为纽带、农牧户为基础的现代农牧业生产经营体系基本建立,带动全州35%以上的农牧户实现产业化经营,真正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主要农畜产品基本实现就地加工,本地农畜产品品牌化占商品量的35%以上,把海南州建成最具影响力、最具优势和最重要的绿色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把恰卜恰镇建成最具影响力的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商贸集散地,真正发挥三江源绿色产业集聚发展先行区的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农牧区通水、通电、通路及通讯覆盖率达到100%;全州农牧户基础设施综合配套率达90%以上。以州为龙头、县为重点、乡为骨干、村为基础的四级现代生态农牧业服务网络基本建立。以村级综合服务中心为基地,实现农牧业技术服务网点全覆盖,并逐步推进农牧业社会化服务。

畜牧业高效养殖比例达到78%,能繁母羊比例达到70%以上、能繁母牛比例达到55%以上,商品率达到60%,牦牛良种率达到80%以上,藏系羊良种率达到55%以上;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

现代生态农牧业依法监管体系逐步建立。保障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的法律监管体系、农牧业生产要素合法经营、依法流动的法律监管体系逐步形成,依法保障现代生态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53942.html

(0)
上一篇 2023-03-21 10:53
下一篇 2023-03-21 10:5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