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背起红疹很痒(手腕上长湿疹是肝胆湿热吗)

患者程女士,38岁。患者颜面及两手背起痒疹,近1周乏力,自汗,困倦,足冷,月经将断,心烦易怒,口中干涩乏味,口渴多饮,头沉头痛,大便不调,面色淡黄,自诉有中度脂肪肝史(甘油三酯1.9mmol/L)。舌淡红、苔淡黄,脉细弦滑。辨证属血虚受风、卫表不固。治当养血,益气,祛风。

方用: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蒺藜,黄芪,制何首乌,荆芥,防风,炙甘草,蔓荆子,地骨皮,白鲜皮。服7剂。

颜面及两手背起痒疹:中医清肝明目,润肠通便治愈

二诊时痒疹大减,头痛无,大便难,左耳鸣。舌淡红裂纹,脉细数。治守前法,上方增量制何首乌,减量地骨皮,去炙甘草,加决明子。继服9剂愈。

该患者证因血虚受风,以当归饮子加蔓荆子、地骨皮、白鲜皮治之。方中以补血代表方四物汤,加黄芪兼以益气,制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共奏养血益气之功。蒺藜归肝经,辛、苦,微寒,平肝潜阳,疏肝解郁,祛风止痒明目,荆芥(归肝、肺经)、防风(归肝、肺、脾经)两味药为皮肤科常用祛风止痒药物,三药相合能祛一身之风。全方以养血益气为主,兼可祛风止痒。

后在守方基础上随症加减,如针对头沉头痛症状,加蔓荆子(主归肝经)以增疏风邪、清头目之功;地骨皮归肝、肺、肾经,清热生津兼能退虚热,除骨蒸,可兼顾上热之症,如口干、口渴,心烦等;白鲜皮(归脾、胃经)则可于祛风止痒的同时兼能胜湿除热,亦为皮肤科常用药物,因该类疾病病变过程中常出现风、湿、热三者相互为因、夹杂出现的病理变化,故该药的选择有截断病势发展的意义,即“未病先防”。二诊中,加决明子治疗大便难,因决明子主归肝、大肠、肾经,能清肝明目,润肠通便,故治疗肝气郁结型便秘尤为适宜。肝为刚脏,非柔润不和,必有赖于阴血的滋养,方能正常发挥其主疏泄的生理功能。

本案以当归饮子为基础方,养血益气兼以祛风,在治疗过程中,加味药物亦以归肝经者为多,诸药合用治疗气血不足型荨麻疹屡屡获效。

颜面及两手背起痒疹:中医清肝明目,润肠通便治愈

当归饮子是明代龚廷贤《济生全书》的方剂。原方由当归20g、芍药20g、生地20g、川芎15g、 防风20g、 荆芥20g、何首乌20g、白蒺藜20g、黄芪25 g、甘草10g等药物组成。

【功效作用】

方中四物汤养血活血,养阴生津;荆芥、防风、白蒺藜祛风止痒;首乌补血生阴;黄芪补气固表。全方共奏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血虚风燥所致的缠绵日久之各种皮肤病证。

本方具有抑菌、消炎、增强血液循环等作用。

【辨治病证】

中医临床运用以皮肤瘙痒,干燥或红肿、丘疹等为其汤证之要点。

本方适用于治疗皮肤瘙痒症、泛发性神经皮炎、银屑病、荨麻疹、毛发红糠疹、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鱼鳞病、湿疹、干燥性皮肤病、斑秃等病证,而必须症见皮肤瘙痒,干燥红肿者之病人。

【现代运用与主治疾病】

1.荨麻疹(气血两虚,卫表不固型)治宜养血和营,补气固表。

以本方合玉屏风散(黄芪15g,白术10g,防风5g),去川芎、白芍,加党参、茯苓各15g为主治方。

颜面及两手背起痒疹:中医清肝明目,润肠通便治愈

若皮疹痒甚者,加白鲜皮、蝉衣。饮食不香者,加山楂、麦芽、鸡内金。2.湿疹(热郁化火,伤阴耗血,风盛血燥型)治宜祛风养血,清火养阴。以本方加减:当归、熟地、何首乌、生地、玄参、白蒺藜各10g,红花、僵蚕各6g为主治方。

若皮疹密切痒甚,加入乌梢蛇、白花蛇、地龙、蜈蚣。

3.非特异性外阴炎(阴虚血燥型)治宜滋阴润燥,养血祛风。

以本方为主治方。

若瘙痒难忍者,加蝉衣6g,以祛风止痒。潮热、颧红者,加地骨皮、玄参各15g,以滋阴退热。

4.外阴神经性皮炎(血虚风燥型)治宜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以本方去黄芪,加鸡血藤20g,丹参15g,川牛膝10g为主治方。

5.外阴湿疹(血虚生风型)治宜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以本方去黄芪,加鸡血藤20g,川牛膝10g为主治方。

若脾虚者,加党参、白术各15g,以健脾益气。湿热者,加茯苓15g,白鲜皮、黄柏各10g.

6.肛门瘙痒症(血虚内热型)治宜养血润燥,熄风止痒。

以本方为主治方。

若午后低热者,加地骨皮12g,丹皮10g。睡少梦多者,加柏子仁、远志各10g.

7.毛发红糠疹(血虚风燥型)治宜养血润肤。

颜面及两手背起痒疹:中医清肝明目,润肠通便治愈

以本方加元参10g为主治方。

8.脂溢性皮炎(阴虚血燥型)治宜滋阴润燥。

以本方加龙胆草、胡黄连各8g为主治方。

9.乳头皲裂(风湿热毒蕴蒸型)治宜清热利湿,祛风润肤。

以本方去川芎,加金银花15g,萆薢10g为主治方。

10.眼睑湿疹(血虚生风型)治宜祛风养血润燥。

以本方去荆芥、黄芪,加玄参10g,蝉衣6g为主治方。

【随证加减】

1.为了增强本方疗效可适当选加酸枣仁、夜交藤、合欢皮、远志,或牡蛎、磁石等。

2.气虚者加党参、白术。

3.阴虚者加丹皮元参。

4.湿热甚加黄芩、土茯苓。

5.寒湿甚加吴茱萸、肉桂。

6.血瘀者加赤芍、丹参。

7.泛发性神经性皮炎去川芎、荆芥,加鸡血藤、茯苓、远志。

8.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加红花、白术、茯苓、夜交藤、红参。

9.鱼鳞病去白蒺藜、川芎、荆芥。加红花、玄参、太子参、苍术、龟板。10.毛发红糠疹加鸡血藤、菟丝子、丹参、苍术、白术、山药、白鲜皮。11.老年性瘙痒症加红花、钩藤、石决明。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53998.html

(0)
上一篇 2023-03-21 12:05
下一篇 2023-03-21 12:1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