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道地中药材多少种

一山一山,一弯一弯。位于安龙县栖凤街道坡脚片区九头山的西城秀树石斛产业园,林静兰幽,山风清凉,仙气袅袅。

青杠树上,用黑色条带捆绑的铁皮石斛用力吸取天地精华,枝条粗壮饱满;密林深处,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在高高兴兴地采摘石斛鲜条。

地处黔桂交界盘江河谷的这里,是有名的安龙石斛谷。仙谷产仙草,这里的石斛产品尤受市场青睐,其原生态铁皮石斛鲜条价格每斤在1000元左右,供不应求。

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专卖店”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西城秀树农林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带动辐射项目区及周边700多户农户发展铁皮石斛等中药材种植,打造出了西城秀树、黔帝龙草、黔藏龙草等石斛品牌,并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网络。

西城秀树公司总经理孙墅东介绍,公司采取精准扶贫“123”模式实现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即:“一个保障”,贫困户入企就业保障月收入2000元以上;“两次分红”,2016年、2017年两年,建档立卡精准贫困户以财政扶贫资金811.33万元入股该公司,贫困户每年每户保底分红1000元,带动了栖凤街道办445户1691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采取反租倒包形式,农户通过看管护理仿野生铁皮石斛,增产部分与公司按五五分成;“三变”,即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保障80%以上的贫困户到基地务工,通过务工、分红等收入,户均年增收2至3万元。

坡脚村村民王正国一家过去靠种玉米为生,经济效益低,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自从把家里5.6亩土地流转给西城秀树公司后,不仅每年可以获得租金4536元,家里还有4口人在基地里务工领工资。“我的工资是全家最高的,一个月能领4500元,再加上其他人的工资,我们一家的月收入已经上万,生活也算奔小康啦!”王正国笑呵呵地说。

发展铁皮石斛种植,企业与农户采取土地入股、流转倒包、合作入股等多种形式发展林下经济,既减少了因防火、管护上的财政资金投入,同时大大提高了森林利用率,每亩林地产值从过去的0元提高到3万余元,既保护了森林,又产生了丰厚的经济效益,真正实现了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目的。

如今,在产业园内,一株株石斛苗经过驯化后附生在5600亩天然林上。这个石斛基地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原生态(活树附生和岩缝附生)铁皮石斛种植基地,产出的铁皮石斛经贵州省药检所检验,所含的“石斛多糖”指标达50.5%,接近野生铁皮石斛品质,市场前景良好。

近年来,安龙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发展铁皮石斛而逐步成为贵州省中药材重点县。中草药发展以龙头企业和基地示范带动为依托,不断拓展产业链条,发展已初见成效。

“石斛依空无死生”。作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的铁皮石斛,自古以来就被《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著名医典记载和推崇。黔西南特有的地理、气候、水文条件及森林效应,形成了特殊的生态条件,为石斛生长创造了理想的生态环境。

俗话说,“北有人参,南有枫斗”。枫斗的母体铁皮石斛,就是黔西南具有代表性的“道地药材”之一。2017年,“兴义黄草坝石斛”“安龙石斛”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为助推黔西南建成全省乃至全国中药材主产区的加速器。

黔西南州府所在地兴义市,是贵州的石斛之乡。石斛按照茎的粗细不同被加工成中药材后,民间常分为大黄草、中黄草和小黄草,兴义原名“黄草坝”,便是因盛产黄草而得名。据研究统计,全省产石斛属植物22种1变种,黔西南产19种,兴义市产16种以上。安龙县作为石斛的主要分布区之一,资源蕴藏量丰富,野生分布的石斛有16种,尤其是铁皮石斛、马鞭石斛、环草石斛具有悠久的采收与种植历史。

遍地无闲草,处处药材香。

黔西南州是世界锥状喀斯特地质地貌典型代表,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而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低纬度、中海拔气候,使得黔西南气候宜人、四季如春。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湿润温暖的气候,孕育了黔西南州生物的多样性,全州森林覆盖率达58.5%,非常适合中药材生长,有石斛、天麻、杜仲、三七、灵芝、金银花等1000多种药用植物,是贵州省中草药药源宝库之一和“传统道地药材”主产区之一。

长期以来,黔西南州将中药材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扎实推进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金银花也是黔西南传统“道地药材”的一种。当地流传着一首民谣:“石旮旯种金银花,一家老小全靠它;又好看来又找钱,金银花变金娃娃。”

日前,当说起2018年全村金银花的销售情况时,兴义市则戎乡冷洞村党支部书记朱昌国的心情就如阳光般灿烂:“2018年呀,我们全村2224亩金银花不仅全部售空,还都卖到了好价钱。”

冷洞村地处兴义市西南部,境内山多林少、石多土少、坡多地少,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村民收入主要靠种植、养殖业和劳务输出。该村2002年开始因地制宜发展金银花种植,历经炸石造田、兴修水窖、种植金银花和抗旱中为金银花打“点滴”的奋斗历程,村民由此走上脱贫致富路。

在冷洞村,家家户户都种有金银花,多的有十一二亩,少的也有三四亩。2018年,冷洞村的金银花一进入山东的市场,就被药商以60元一公斤的价格收购。之后,山东、广西、湖南等地的药商直接将车开到村子里,开出的价格不比市场价低,最高达到每公斤70元,全村2224亩金银花全部被收购一空。

朱昌国说:“2018年我们村78岁的低保户都摘了130多公斤金银花来卖,共收入七八千元钱,可把老人家高兴坏了。”

冷洞村还种植有益母草等中药材,当天,朱昌国带领村民将村里正处于休耕期的400亩土地撒上益母草种子,不仅提高了土地综合利用率,还形成了“一块土地几份收入”的促农增收新模式。

朱昌国给记者算起了这笔“增收账”:“首先,这400亩土地休耕,村民每亩有500元的补贴;其次,益母草的种子是由兴义的一位中药材经销商提供,这次种植村民不仅不用投入资金,一亩地还能获得250元的补贴;再者,益母草生长快收益好,今年4月就能收割,一年还能割两茬。待益母草收割晒干后,药商将进行保底回购,收购价格还能根据市场价上浮,彻底解决种植户的后顾之忧。”

“益母草适应能力强,播种后基本不用怎么管理,既能让土地‘歇口气’,又不让土地彻底撂荒,到时候到地里割草就是割‘钱’,村民轻轻松松就增加了一项收入。”一想到村民增收在望,朱昌国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

种植金银花、益母草等中药材,冷洞村的荒山石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全村509户1947人,现仅有贫困户4户17人,按照村两委的规划,这4户人家也将在今年实现脱贫。

以发展“一县一品”中草药种植格局为规划,黔西南州2市6县一区,中药材产业迅速发展。

地处黔西南东部的国家级贫困县望谟县,依托全县境内光照多、热量足、地势起伏大等特点,2018年引进公司在石屯、大观、桑郎等乡镇发展2万亩中药材(菊花)种植,计划到2020年发展5万亩药用菊花种植,打造贵州药用菊花重点县。

望谟县坚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充分利用菊花资源,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盛开的菊花除了药用价值外,也颇具观赏价值,在促进群众增收的同时,也助推了该县山地旅游的发展。

位于新屯街道新屯村的望谟县菊花科技博览园,是望谟县“文化+旅游”重点项目。产业园将菊花新品种培育、种植技术推广、产品深加工以及观赏、鲜切花等一体化运作,探索和生产菊花酒、菊花茶、菊花酥等产品,努力形成菊花全产业链,提高产业园的比较效益和综合效益。

目前,望谟两万亩菊花基地里随处可见花农们戴着手套,在地里忙着采摘或开展日常维护工作,预计产值可达1.9亿元。据了解,一亩菊花从种植到管理共需要22个工,按一个工最低100元计,2万亩菊花基地从种植到管理,当地农民仅劳务收入就达4400万元,带动4491户农户(贫困户)就业。

目前,黔西南州已形成了兴义以石斛、生姜为主,安龙以仿野生铁皮石斛、金银花(山银花)、白芨为主,兴仁、晴隆以薏仁米为主,普安以白芨、天麻为主,贞丰以花椒、土砂仁为主,册亨、望谟以艾纳香、灵芝为主的“一县一品”中草药种植格局。

曾经,黔西南人靠山吃山,“开荒开到天边边,种地种到山尖尖”。如今,山还是那山,但传统的“靠山吃山”模式已经在颠覆,中药材种到了树上、岩缝、山坡……石旮旯里开出了“致富花”。

截至2018年11月底,黔西南州中药材面积约64.51万亩,预计产量34.37万吨,预计收入20亿元,产业覆盖农户数21万人,覆盖贫困人口数4.9万人。(查必芳 毛倪佳)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55877.html

(0)
上一篇 2023-03-26 20:54
下一篇 2023-03-27 08:5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