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的作用是什么,经络通的功效与作用

在六十年化至七十年代,中国上层有意把中医中的针炙术推向世界。1972年2月,让美国总统尼克松等30多人在北京三院观看了针炙麻醉手术,几根银针扎在特定的穴位上后患者就进入麻醉状态,顺利完成“右肺上叶切除手术。这一实况震惊了尼克松,并向全世界播发实况,把中国古老有特效的针炙朮推向了世界。引发了全世界针灸热,经络研究热。中医中特有的人体组织结构一一经络,从而受到世界医学领域的专注。

由此也推动国内对经络的全面研究工作,周总理的关注,更加掀起了各大学、各生化研究机构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经络的热潮。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国家制成了八五、九五两个国家经络攀登计划,其间全国发表了数千篇有关论文和学术交流文章。有显著成效的是祝总骧教授用现代科技驗证了络脉上穴位之间的声、光、电感传的真实存在,并与古人所叙说的完全一致。

费伦教授对穴位所对应膜片的研究取得实质性的成果,他领导的团队在膜片上津液中发现了声、光、电的金属传递介质,进一步佐证了络脉声、光、电感传的真实存在是有物质基础的。并非古人的臆想。

在前几十年对经脉的深入研究中都是以穴位为基点开始的。穴位仅在络脉上,经脉的外显是寸口、人迎处脉膊的跳动。中医中“色脉”是诊病的两项主要参照物象,“色”是卫气通达腠理后的外显,(黄中渐透理,润泽达肌肤);“脉”是荣血通顺脉中的外显。所以,前几十年的对经络的研究只是证实了络脉中卫气感传的真实存在,在这一点上古人是正确的。

“经络”的定义,在《黄帝内经》中有两个。一个是道学(三世医)的,经脉和络脉是两条不相接的,两条不同功能性的后天之本的通道,(荣、营)血行脉中,(卫)气熏盲膜。另一个是儒学(儒医)的,经脉和络脉是一条环而无端、周而复始的后天之本的通道。后汉后儒学霸政千余年,取舍必然是后者,延续至今,这种定义纂改了以道学(易)产生发展起来的华夏自然医学的根本原理。将经络人体内的真实存在组织结构体(血管、膜片)搞了拉郎配,把它们莫名其妙的配合在一起,让气和血共同存在于一个通道内。经络成了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夲是合称变为总称,这就将经络领进了一个死胡同。让后人苦苦寻找一个气血并存的组织结构体,动用所有资源、科技仪器,医学界精英。几十年到头来一无所获,又武断的认为:经络是千古之谜,是中医人的臆想,是迷信,不科学,应取缔中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尽人意,又能毁灭世界上仅存的完整的自然医学系统这种恶果呢?这种恶果的形成不是现代医学干与造成,是中医中儒医理论造成的。

华夏自然医学源于“易”,是道学在人体生命中的具体应用。道学源于人类对大自然的认之悟之,上古、远古、今古诸多真人、圣人、哲人们在几百年万年观天察地,睹万物,体自身后发现万物皆阴阳二气(真气)变幻的象。其中阳气是来自天(太阳)上向大地传递的温热之气,随四时之序而循环不止的周期性变化着。这种气是一种能量。其中阴气是存在于地面不动的,自身不产热的有形之体,而被阳能气化后的气,有形之体为物质。阳气和阴气并存于天地之间的气交之中。在万物化生化灭过程中的阴阳(真)之气,是阴质阳能,阴质(精)是形体,阳能是热气。四时之序的阳能作用于气交之中真气,而产生了春生、夏长、秋果、冬消的自然之象。这就是万物生化之规律,古人称为“道”。为此研究万物化生的学问叫“道学”。所以道学源于自然。人是万物之其一,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以华夏同气相聚,物以类分的类比思维模式,道学的理、法、朮必然适合干人体的存活全过程。所以道学是华夏自然医的根。其中阴阳对应的是质与能(形与气、精与气、血与气)。这对阴阳是道学万物化生中特定专用的,是任何一对阴阳概念不可替代的。在这对阴阳中,阴质是静的无温度的可在阳能作用下发生有无(气与形)变化的。在变化中可出入大地。阳能是动的有温度变化的,高于常温上升、低于常温下降,在天地间随每日温度的变化而升降不息。天地氤氲,万物化醇。天地二气(真气)不停的交媾,在负阴抱阳的运动中化生出万物。为此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所以这对阴阳不能统一不会平衡也不会对立只会对应和合。

阴质阳能合气(真气)在天地间运行的动力,是四时变化的天之六气和它们要返回出处的夲性(反者道之动)。万物皆负阴抱阳,负阴是阴能负载阴质,阳能在阴质外(根外),是地中水内微阳之气受太阳热能的作用上升返回天空,同时带出了水被加热汽化的水汽。负阴是地气上升水出地,称为“左间”。抱阳是阴质包裹了阳能天之气,阳能在阴质内(根中),是“左间”上升的水汽降温后凝结成水的过程中裹住了天之气,所以落地后的水内含微阳之气。抱阳是天气降水入地,称为“右间”。“左间”和“右间”是天上气、地中水在相互作用下,上下往返的直线运动轨迹。由于日夜四时六气的不停变化,阳能在不停的变化着作用于阴质,阴质不断发生形变、量变、质变,万物不断的生生灭灭永不止息。华夏文化的道学是研究天地之间(太阳系)万物终始的学问,其中包括人的生死规律。以道学气观念下的天人合一理念,用东方特有的“类比思维模式”,人体内气血的运行,分为类同于“左间”的络脉流溢卫气;分为类同于“右间”的经脉流淌荣(营)血。经脉和络脉是两条不相接的、上下运行的气或血的通道。

华夏文化的儒学是研究地球上人类社会人文,道德伦理的学问。儒学采用的阳阳指标, 是以人类在长期生活实践的认知中,从方向、方位、属性、功能性、行态、形态等方面对立的一对分为阴阳。并有固定的一个定义作为界定阴阳的标准。但在研究万物终始中却选用了寒暑作为阴阳。寒暑是天之六气中的温度相反的一对热能,寒暑仅是六气中狹义的一对阴阳概念,不能替代万物化生终始中的质能。古代读书儒生的出路有二,不为良相就为良医。谚语:秀才为医,犹鸡笼捉鸡。所以众多儒医把寒暑运行的规律作为人体内气血运行的规律。天上六气是以年度为限周而复始,环而无端呈圆周无限循环运行,以儒学“天人相应”的观念,人体内的气血运行也应“周而复始,环而无端呈圆周无限循环运行”,为此将经脉和络脉拉郎配式的强迫连接成一条通道。正是这种错误的结果,将华夏自然医学误导千余年,造成“经络成为千古之谜”!

经络的作用是什么,经络通的功效与作用图1
《灵枢·经脉》指出:“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概括说明了经络系统在人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预防疾病方面的重要性。

一、沟通内外,网络全身

在经络系统中,十二经脉是主干,十二经别,十五络脉是大的分支,十二皮部和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气血输布濡养的皮肤和筋肉区域,奇经八脉则纵横交错,他们彼此既相对独立,又有交叉会合,共同组成一个立体网络,沟通人体上下内外,联络左右前后。

二、运行气血,协调阴阳

《灵枢·本脏》言经络“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说明经络具有运行气血、濡养周身及协调阴阳的作用,在经络系统的联系下,气血盛衰和功能动静保持相对平衡,使人体“阴平阳秘,精神乃至”。

三、抗御病邪,反应病候

生理上经络运行气血,在病理上则有抵御病邪,反应病候的作用。六淫侵袭人体通常首先伤及皮毛,在人体正气亏虚是,通过经络系统渐行渐深,最后内传脏腑。同时,由于经络具有沟通人体内外表里的作用,当内部脏腑有病是就有可能通过相应的经络系统反应到特定的体表位置。

四、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人体经络捅到在治疗上起重要的作用,在经络上施以针灸、按摩等刺激,经络系统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应,这就是经络的感应及其传导,并通过该作用调整虚实。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60255.html

(0)
上一篇 2023-04-08 16:11
下一篇 2023-04-08 16:1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