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农村片地都是的猪芽菜又被称为节节草,一晃眼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还能记得节节草的人估计也都该五十多岁了吧。小时候每逢家里的粮食不赶趟的时候,野生的节节草和荠菜便是家里的主粮。每次爷爷下地干活的时候总要带上几个节节草粑粑,等到晌午大家都坐下来休息喝茶的时候能吃上几个节节草粑粑那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记得那个时候猪芽菜在我们农村日常的饭桌上非常的常见,家家户户每顿的主食里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一些猪牙草和荠菜。每年的春夏交接之际也正是猪芽菜生长非常旺盛的季节,每当这个时候奶奶总会放下手中繁忙的农活带着我在乡间的田埂边到处挖找猪芽菜,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在抢一样,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把所有的猪芽菜都挖回自己的家里。
可能有很多朋友对于这样的现象根本就无法理解,但是如果你生活在当时那个年代你就会发现其实发生这样的事情很正常能理解。大家挖回来的猪芽菜简单的焯水后晾干,那可是我们一整年的粮食,玉米面和着泡过的干菜做成的玉米面菜粑粑不知道吃过多少,也许现在这样的东西我们看起来是很难下咽,但是在当时这样的好东西吃起来感觉还是相当的可口。
关于猪芽菜的故事其实在我们农村还有很多,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今天就说到这里。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了解一下大家最关心的猪芽菜到底都有那些意想不到的功效与营养价值。
野生猪芽菜的营养价值非常的高,新鲜的猪芽菜含有大量的水分、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其中最重要的是猪芽菜中还含有很多不同种类的维生素和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
猪芽菜作为植物它本身还含有大量的可食用膳食纤维,这种东西对于我们的肠道具有很好的润滑作用,长期食用可以很好的改善老年人的便秘等一些肠道问题。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长期的应酬大鱼大肉过后的生活,经常来一点这样的野生的蔬菜其实也是一种非常好的生活习惯,不仅仅绿色健康更重要的是对我们的身体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农村有一种叫“猪牙菜”的野菜,能不能吃呢?
一,什么是“猪牙菜”
根据我的观察,“猪牙菜”指的是蓼科蓼属植物,正式中名叫萹蓄,这个名称来源于《神农本草经》和《植物名实图考》。在《中国植物志》中确定为正式中名。
别名还有扁竹、竹叶草等等。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通常生长在田间地头、沟边湿地。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平卧、斜伸或直立,高四十公分以下,从基部就有分叉,茎有纵棱;单叶互生,叶片椭圆形、窄椭圆形或披针形,长四公分以下,叶边全缘。
二,“猪牙菜”的主要用途
第一,药用:它的全草药用,中医认为具有通经利尿、清热解毒等作用。据有关研究测定,它的全草含有黄酮类、酚酸类化合物、苯丙素类、生物碱类、醌类、糖类化合物,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人体必需的常量和微量元素。还具有降压、抑菌、抗氧化、保肝等药理作用。
第二,食用:根据目前的研究测定,猪芽菜是无毒的,这一点是肯定的,因此适量食用是没有问题的。在我们这里有食用它的鲜嫩茎叶的习惯,通常做凉拌菜和炒食,但要少食,它还有一些生物活性物质。
第三,做饲料用:通常我们采摘猪芽菜作为喂猪的饲料用。
随着这几年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养生保健意识的加强,人们对野菜的食用范围是越来越广。农村里很多在以前不被人重视的野草、野菜,现在却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食。其中题主这里所问的这个能不能吃的猪牙菜就是近几年比较热门的一种乡野小菜。
扁蓄草
猪芽菜它的学名叫做萹蓄,在我们农村的路边,沟渠旁,房前屋后、田间地头中甚至荒山野坡里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由于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所以各地对它的俗称叫法也不太一样,有的地方叫做竹叶草,也有的叫它竹片菜,猪牙草,在农嫂的家乡里我们叫它萹竹草,其幼嫩时是一种可以食用的野草。
山麻楂菜
猪牙菜的形状长相和我们农村里的野生山麻楂菜非常的相似,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对生,嫩叶翠绿,每年清明节以后到5月上旬,是它的初生期,其幼嫩的茎叶部分可掐摘食用。5月中旬以后抽杆硬化,然后等到七八月份,就会开出红白相间的小花,花期两个月左右,抽干硬化后的猪牙菜就失去了食用价值,那时它就完完全全成了没人重视的野草了。
所以,猪牙菜最佳食用期是在开花前期。 而每年的五六月份,那时候正是猪牙菜的生长旺季,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雨水促使的猪牙菜长的嫩绿无比,鲜嫩多汁,不管是用来凉拌还是用来做馅包着吃味道都是绝佳的。
凉拌猪牙菜的做法非常简单,洗净过后把水烧开,放锅里焯一下水,然后在放入清水中浸泡一天,缓出青涩味后捞出控掉多余的水份,放入精盐,味精,蒜汁,香油拌上一拌,就是一道味美绝佳的清凉小菜。做馅包着吃的预备工作也是如此,将猪芽菜焯水浸泡缓出青涩味后沥干水后将其剁碎,小许韭菜切末,然后加五花肉和其它调味料调成馅包着吃,味道鲜美无比,可以说是美食中的精品。
猪芽菜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的含量比较丰富,适量的食用能加快肠胃蠕动,软化大便,对大便燥结有很好的缓解作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猪牙菜性味寒凉,脾虚胃寒人群不宜多吃,特别是孕妇儿童人群更是需要禁忌。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79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