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痛怎么根治(足底疼怎么治疗最好)

足底疼痛

一、原因

根据疼痛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前足痛、中足痛、足跟痛。

足底痛怎么根治(足底疼怎么治疗最好)图1

足底疼痛与哪些疾病有关

1.前足痛:包括拇外翻、拇内翻,趾畸形如锤状趾、槌状趾、爪形趾,痛风、跖骨间神经瘤、前足骨折、跖板损伤等疾病。

2.中足痛:包括平足症,肌腱炎、舟状骨坏死、中足关节炎、足部囊肿、足底纤维瘤(Ledderhose病)等疾病。

3.后足痛:包括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足跟脂肪垫炎或萎缩、跟骨高压症、跗管综合征、跟骨挫伤、跟骨骨折等疾病。

依据引起足底疼痛的疾病不同,病因不同:

1.内科疾病:包括痛风、糖尿病等引起的足底疼痛。

2.外伤:激烈活动引起的足部骨折、外伤引起的足部骨折等。

足底疼痛可能与哪些生活方式有关

1.大量喝啤酒、吃海鲜及动物内脏等引起尿酸增高,部分患者既往有痛风发作史。

2.不正确的走路姿势,导致走路摩擦挤压脚底。

3.长期穿不合脚的鞋子如过硬、过小,高跟鞋等也会导致足底疼痛。

4.习惯于久站、走路过多过久等,都可能导致该症状的发生。

5.不控制饮食,导致体重过高。

二、就医

外伤致足底明显畸形、足底疼痛影响到日常生活时应尽快就诊。

足底疼痛就医前准备:

足部骨折或扭伤等急性期,应注意适度冰敷,保持受伤足部不要受力,尽快就诊。

足底疼痛科室就诊:

1.足底疼痛时,建议首诊骨科。

2.既往有痛风发作史,急性足底疼痛,疼痛剧烈,主要以足底前内侧为主,建议就诊风湿免疫科。

足底痛怎么根治(足底疼怎么治疗最好)图2

3.既往有糖尿病史,表现为疼痛、伴有麻木的患者应考虑就诊内分泌科。

足底痛怎么根治(足底疼怎么治疗最好)图3

足底疼痛检查:

一.查体

检查足踝活动度、足部是否有畸形、足底是否有压痛、肿胀、皮下出血等。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可以了解足底筋膜厚度、炎性水肿等情况。

2.X线检查

可用于了解是否有足底部骨折、骨骼畸形、关节炎的情况,尤其适用于有外伤史的患者。

3.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特别适用于顽固性足底疼痛的患者(超过12个月),用于清楚了解足底筋膜及软组织情况。

三、诊断

引起足底疼痛的疾病有很多,如拇外翻、平足症、足底筋膜炎、跖骨间神经瘤等,医生会根据患者年龄、症状等情况,结合磁共振成像(MRI)、B超等相关检查,进行明确诊断。

诊断足底疼痛的疾病:

1.拇外翻

是一种常见的拇趾外翻畸形,会导致局部的疼痛、穿鞋、行走等都受限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X线表现为跖趾关节半脱位、第一跖骨内侧增生骨赘,第一跖骨内翻,可进行诊断。

2.平足症

平足症的患者足弓低,有一定的后足外翻,久站或走路较多时足底疼痛,在负重位的足部正侧位X线片上,可能表现纵弓塌陷、距骨内倾、跟骨外翻、跗骨间关节半脱位等,综合病史、症状、体征、检查结果即可诊断。

3.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最常引起后足和足跟疼痛的原因。

疼痛通常出现于跖筋膜的跟骨内侧附着处。

在晨起下床迈出第一步疼痛时剧烈,步行数步后反而有缓解趋势。

查体可发现跟骨内侧跖筋膜附着点压痛。

常根据临床症状便可诊断。

4.跖骨间神经瘤

常被称为Morton神经瘤,患者主要表现为第3、4跖骨头之间区域的烧灼痛,也有部分患者为针刺样或痉挛样疼痛,疼痛时间持续长久,严重者可数年。直接触诊可有压痛。

临床主要为超声或磁共振成像(MRI)进行影像学检查。

足底疼痛需要与哪些疾病鉴别:

足跟脂肪垫炎或萎缩,其症状和疼痛部位同足底筋膜炎相似,但通过查体压痛点可以鉴别,足底筋膜炎主要为足底跟部的内侧压痛,而足跟脂肪垫炎以中央压痛为主,另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也可辅助鉴别诊断。

四、治疗

根据病因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

1.足底疼痛家庭治疗:

尽量穿宽松舒适的鞋,减少久站久走。

2.如为痛风患者,应注意饮食,减少嘌呤摄入,不要喝啤酒、食用动物内脏等,遵医嘱服药。

3.术后患者应注意听从医生安排,进行功能锻炼。

4.如体重过高,应适度减重,以促进恢复。

5.如为糖尿病患者,应注意监测血糖。

足底疼痛专业治疗。

1.拇外翻

针对早期疼痛较轻的患者,可以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锻炼、改变鞋子或使用支具等,当畸形较重、疼痛较重的患者,则需要手术治疗。

2.足底筋膜炎

当症状出现时,应适当休息。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口服药物、理疗、牵拉锻炼等,以缓解和消除炎症。

3.平足症

目前,主要治疗方法分为支具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下肢力线较好的、无明显症状的、柔韧性平足,可使用佩戴足弓垫的方法抬高足弓、改善足底压力分布;但对于力线偏斜伴有明显症状的平足患者,往往需要手术治疗,纠正力线,改善行走功能。

4.跖骨间神经瘤

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趾神经瘤。

五、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合理饮食,纠正不正确的走路方式、减重、改善鞋子、戒烟限酒等。

足底疼痛饮食。

1.痛风患者,应注意避免食用嘌呤含量高的食物、饮品,如含糖量高的饮料、啤酒、动物内脏、海鲜等,注意适量饮水。

足底痛怎么根治(足底疼怎么治疗最好)图4

2.糖尿病的患者,应注意食用含糖量高的饮料水果,如奶茶、瓶装饮料、西瓜、榴莲等,多以白水为饮品。

足底痛怎么根治(足底疼怎么治疗最好)图5

足底疼痛生活习惯

1.戒烟限酒。

2.保持合理的体重,适当锻炼。

3.规律作息。

4.避免长时间走路、久站,或过于剧烈的运动。

5.减少穿尖头高跟鞋。

足底痛怎么根治

足底痛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方能根治。

一般情况下,慢性的足底疼痛主要因足底筋膜炎所引起,即在外伤过度的劳累牵拉刺激或者受凉的情况下,引起的局部的无菌性炎症,从而出现足底部的疼痛症状。

治疗上具体的治疗包括:①站立时,有所侧重让两条腿轮换休息。可适当活动小腿及足,促使小腿肌肉收缩,减少静脉血液积聚;②平躺休息时将下肢抬高;③每晚睡觉前,要养成用热水洗脚的习惯,忌用冷水洗脚;④腿部按摩,两手分别放在小腿两侧,由踝部向膝关节,缓解肌肉肌腱疲劳;⑤均衡饮食,提高免疫力;⑥保护好足底,挑选质量合格的鞋,鞋子尺码合适,穿着舒适,避免足部过度疲劳。

足底痛通过上述方法仍不能缓解,则需要至医院就诊,排除脚底软组织如韧带、筋膜、脂肪垫等或神经损伤,或足底骨质增生等疾病。治疗可以采用足部理疗、艾灸、药物熏蒸和服用活血化瘀通络的中药及消炎止痛的西药等方法治疗,适当减少足部的活动。

本内容由广东省中医院 膝骨关节病科 副主任医师 徐逸生审核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81601.html

(0)
上一篇 2023-06-14 14:26
下一篇 2023-06-14 14:32

相关推荐

  • 你所不知道的蛹虫草是什么

    上一节我带大家认识了神奇的“冬虫夏草”。是的,它区别于大多数食药用菌,以树木、朽木或木屑等植物性材料为营养源,而是在昆虫的体内生长,长出子实体,它们被称为“虫生真菌”。但是,冬虫夏…

    2023-06-03
  • 超市20元一瓶的红酒能喝吗

    导语:商超中20元一瓶的红酒,全是劣质酒?听下行家是怎么说的 红酒大多数是由采摘的新鲜葡萄为原料酿造而成的一种果酒,它属于一种富含着大量有机物质和无机物的酒精饮品,红酒中不仅含有可…

    2023-04-20
  • 维C含量是柠檬的100倍

    猕猴桃的维生素C含量很高,吃一个中等大小的(100克左右)就能满足成人一日所需的一半以上;它还富含膳食纤维、钾、叶酸、多酚类物质等,是一种营养很丰富的水果。 然而等到吃时,疑问就来…

  • 生银与熟银有什么区别

    生银俗称工业银,即提炼出的银,一般银庄标为92或95左右的基本上为生银,此银不能吃(泡水等)。而熟银是在生银基础上再次提炼而成,标注999足银才是熟银,此银可泡水泡茶。 鉴别银首饰…

  • 什么是狐仙(什么是狐仙特点)

    狐王,出现在名著《西游记》中。而九尾狐,最早是出现在《山海经》。“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山海经•南山经》),“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

  • 紫薯红薯白薯哪种更有营养(白薯红薯紫薯哪个口感更好)

    很多人都吃过红薯和紫薯,对于这粗粮的作用大概也都知道。但是大家可不一定知道,红薯、紫薯、白薯三者之间还有不同之处,知道这些知识点,大家吃的时候也会能更具体知晓食物对身体的益处。 先…

    2022-12-24
  • 一般的石榴石有功效吗,石榴石有什么好处和功效与作用

    在众多的水晶首饰中,石榴石是比较具有保健功能的一种饰品,它一向是信仰、坚贞、淳朴的代名词,成为很多男女之间传递爱情的信物。石榴石不仅颜色美丽,饰品好看,而且价格不是很高,属于大家都…

    2023-02-08
  • 红枣鲜枣黑枣蜜枣怎么吃才最合理

    “一日三枣,百岁不显老”、“日食一枣,医生不找”,枣子好处多,能直接吃,能泡水,还能添加在各种料理中,也是秋冬进补的绝佳选择之一。对于红枣,很多人都觉得能补血,事实真的如此吗?还有…

    2023-07-04
  • 五种润喉茶润喉护嗓

    #冬日生活打卡季# 最近几天,越来越多人“中招”,随着元旦佳节的步伐越来越近,首批感染高峰即将来临。朋友圈到处是“小阳人”的发声,分享阳后的感受,大多数人都有喉咙痛的经历,有的像吞…

    2023-03-13
  • 人体气化作用是什么(气有气化的功效吗)

    人体的气化作用是什么? 人体自身对坏死组织有吸收的能力,中医叫做气化,西医叫做吸收,实际上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就是饿了以后如果不及时吃饭,过一会就不感觉饿了,这是怎么回事?这种现…

    2023-06-24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