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感谢提问。
竹子,自古以来都是我国文人墨客喜欢描绘的一种植物,例如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写出了春天的美好时光,以及:“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利用竹子的影子写出了月光的皎洁。还有,李娇的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更有许多的诗人将竹子当做自己励志的榜样。“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时刻激励自己像竹子一样保持高洁的本性。
那么,竹子除了我们脑子中的这些特性外,还有哪些别的用途的吗?当然是有的了。
它是生产和生活伴侣 。竹子全身都是宝,它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有“成千上万”种用途。
1、食用
竹子可食用的部位为幼期之简,主要表现为竹笋和笋干两种。我国优良的笋用竹种有长江中下游的毛竹和珠江流域、福建等地的绿竹等。在竹笋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钙、铁、维生素、纤维等等,是一种优良的保健食品。
2、观赏用
现在全国各地都有着大大小小的竹林,除了是为了产出竹笋,还有制作笋干之类外。有些还可以供人们观赏,特别是身处竹林中会令人心旷神怡,与大自然亲近,且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然而,常见的观赏竹有:散生型的紫竹、毛竹、桂竹、方竹等;丛生型的佛 肚竹、孝顺竹等;混生型的箬竹、茶杆竹等,所以,竹子的用途是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利用其割裂性:破篾编织用具、竹帘、竹席、竹篱、扇骨、伞骨、灯笼等; 利用其负荷力:做桁椽、晒秆、担架、脚手架、竹床、竹筷、矿柱、梁柱、门窗、地板、竹桥、竹筏及其他家具、用具,在民间建筑上有广泛的应用;
利用其弹力和抵抗力:做弓、弩、钓竿、竹梢、扫把、扁担、床柱、机脚、手杖、伞柄、撑竿、竹钉、竹箍等;
利用其中空特征:做水桶、水管、引水槽、烟筒、吹火筒、竹瓶及竹笙、竹笛等各种乐器,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贮具和量具等;
利用其外观特性及韧性:做竹索、背带、竹笼、篾缆、工艺品、玩具、文具等。
其实,竹材利用之广不胜枚举,以滇西、滇南的少数民族为例,他们祖辈流传种竹用竹的习惯,铺竹席、戴竹笠、烧竹材,食者竹笋、住者竹楼、用者竹筷,架桥以竹代木、过河砍竹作筏、防洪用竹制笼,大凡桶、篮、桌、凳等用具无不取材于竹,连吸烟也用竹制水烟筒。庆贺傣历新年(泼水节)所燃放的“高升”亦是用竹筒制成的土火箭、用香糯竹幼秆烧制的竹筒饭等,更是竹类之一特殊利用方式。
另外,它可做食用和保健佳品 竹笋蛋白质经6N盐酸水解后可得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丝氨酸、缬氨酸、蛋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共8种,竹笋内含有10种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其中铁、锌、锰、铜、钴、镍6种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目前没有发现竹笋中含有任何有毒元素和有毒有机物质。
竹笋作为食品其优点可归纳为如下5个方面:
营养丰富 竹笋蛋白质含量高(可达15.23%),蛋白氨基酸种类组成合理,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某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是营养丰富的蔬菜类食品之一。 低脂减肥 竹笋脂肪含量偏低(2.46%),食用纤维含量较高(6%~8%),在高脂类膳食越来越普遍的今天,竹笋菜肴有利于防止这种膳食给人带来的生理障碍。竹笋的食用纤维对清肠减肥起着重要的作用。
日常中我们可以用竹子的这些特质创作出很多价值,你学会了吗
毛竹在农村非常常见,特别是南部山区,也曾经是山区农民很重要的收入来源,但是近年来受市场疲软的冲击,毛竹无人问津,非常疼惜!但是我们相信,随着市场逐渐回暖,毛竹的春天还会再来,因为毛竹的用途实在是太广泛了。
竹地板、竹板材
毛竹用量最多是是制作竹地板、竹板材。
竹地板曾经非常走俏,它是利用毛竹破片切割热压抛光上漆的成品地板,具有清爽、光滑、细密、结实、耐用、凉爽等诸多优点,夏季简洁清凉,冬季铺上毛毯高端华丽,非常受市场青睐。
竹板材制作工艺简单,利用毛竹破片热压,可以作为模板、脚手架板材,当然精制的竹板材可以作为家具用板材。
竹席、竹筷、牙签等生活用品
竹席也曾经非常流行,从简单的方块凉席到复杂的竹丝凉席再到高端的工艺凉席,都曾充斥每一个人的盛夏生活,而竹筷、牙签、竹制玩具等小生活用品也与广大民众息息相关,至今仍然是大众生活必需品。
造纸、工业原料
毛竹还是最好的造纸原料之一,毛竹生产的纸张,质量非常好,属于一种高端特用纸;此外毛竹还可以生产竹炭、竹粉、竹醋等工业原料。
竹工艺品
竹工艺品是我国的传统用途,现代有很大的发展,如竹笔筒、竹雕、竹根艺、竹编、竹画以及现在经常可见的竹制工艺竹屋、楼台亭榭等等。
竹笋制品
毛竹的竹笋非常鲜美,是“山珍”之一,既可鲜食,亦可制成笋干,是大众最喜爱的纯天然食材,特别是通过科技发掘出来的早熟冬笋种植,经济价值非常高。
毛竹的用途可谓非常广泛,但目前市场行情很差,希望竹农朋友不要灰心,反而可以利用市场空档期,彻底改造垦复竹园,静待市场回暖,享受毛竹产业未来盛宴。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91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