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表现:
第一类老人:总是不断地跟儿女索取的老人。
老人和老人之间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有些老人是特别懂得体谅儿女的,他们从来不会跟儿女索取,深怕给儿女增添负担,但不是所有老人都是这么心疼自己的儿女。
有些老人就像是后爹后妈一样,从来就不会主动去关心去心疼儿女,我们村里有两个老人,才五十多岁就已经不工作等着儿女给他们养老了。他们明明还有能力继续工作,但他们就是舍不得自己受一点苦,他们只想着靠儿女享乐。
他们不断地跟儿女索取,丝毫不去看儿女心里是否怨声载道,这样的老人比较铁石心肠,他们才不会将心比心去站在儿女的角度考虑问题,反而是整天琢磨着怎么跟儿女索取得更多。
这类老人认为人生的意义不是一直不断地对儿女奉献付出,而是凑合着把儿女养大,让儿女供他们索取,著名作家巴金曾经说过: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这类总是不断地跟儿女索取的老人,明显是完全理会错了人生的含义。
03
第二类老人:总是不断地干涉儿女家庭,破坏儿女生活的老人。
有些老人,他们晚年的心思不是放在如何过好自己的小日子,而是一直想方设法地去干涉儿女的生活,他们自以为自己聪明,以为儿女的生活没有他们的指点是万万不行的,殊不知有多少儿女最头疼的就是自己的生活被老人强加干涉。
其实老人根本就没有权利去干涉儿女的小家庭,如果很多老人能够想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有那么多儿女的家庭因为老人的干涉和搅和而走向了分崩离析的结局。
我的亲戚赵阿姨就是一个特别爱干涉儿子生活的妈妈,儿子没结婚前,应该娶什么样的儿媳,她要干涉要掺和,儿子结婚后和儿媳过日子,她也要干涉要掺和,人家小两口自己的小日子过得很自在,赵阿姨看不惯,非要搬到儿子家去住。
最后把儿子的小家庭搅和到离婚收场,一切都是因为赵阿姨实在是太爱干涉儿媳了,儿媳喜欢自由的生活方式,赵阿姨非要立规矩,儿媳想要晚点生孩子,赵阿姨非要给儿媳立一个生孩子的期限。总之儿子和儿媳最终会离婚,赵阿姨实在功不可没。
看到这样一句话:有一种道德绑架叫打着"为你好"的名义,越过界干涉他人的人生,要求他人不断牺牲,来满足他们的期望。说到底,就是以爱之名,行伤害之实。
那些总爱干涉儿女生活的老人,他们嘴上都说自己爱儿女,其实做的都是害儿女的事情。
04
第三类老人:特别自私,还总是不听儿女劝的老人。
对于特别自私的老人来说,他的眼里只看到自己的利益有没有受到损失,他们根本就不在乎儿女会不会因为他们的自私而受伤。
特别自私的老人,永远不会去体谅儿女的难处,认识一个远房亲戚,这个亲戚有两个儿女,两个儿女都没什么钱,可这个亲戚特别自私,就算知道儿女生活拮据,他也要让儿女给他提供好吃好喝好穿的高大上生活。
他对儿女说:“我养你们这么大,你们给我花钱,供我吃喝玩乐是应该的。”儿女说:“我们的能力只能给你提供粗茶淡饭,其余的真的没有能力给予。”明知道儿女能力有限,还是自私地要求儿女必须拿更多的钱让他过上满意的生活。
自私的老人从不反省自己,却经常苛责儿女,并且这类自私的老人往往都特别固执,根本就听不得别人的劝,别人要是劝他别那么自私,多为儿女想想,这类老人可能还会马上恼羞成怒,不仅完全听不得别人的劝,而且还会反过来指责别人多管闲事。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老人都是理所当然的自私,这些无德的自私老人,把自私当成一种光明正大,当成一种荣耀,他们觉得不自私的老人才是愚蠢的老人。
05
第四类老人:特别偏心,一直搅得家庭不宁的老人。
我曾看到这样一句话-老人说:闺女再好没有儿子能扛事,儿子再不好有事也比女婿跑得快,儿媳再不好有事比女儿离得近,老人若偏心,孝子寒心”,在很多老人的心里,不管女儿多优秀多孝顺,永远都比不上自己的儿子。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ysp/129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