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巴氏杀菌

巴氏杀菌,也称之为低温消毒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一般在零上60-82℃),既可杀死病菌又不损害食品品质的消毒法,现在常常被广义地用于定义需要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

现在巴氏杀菌更广泛的运用到牛奶、酸奶中,但是其实巴氏杀菌不是起源于牛奶,而是葡萄酒。

在十八世纪,法国的葡萄酒、啤酒已经风靡欧洲,但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他们——葡萄酒、啤酒储存的时间长了就会变酸,一桶桶香气四溢、清香味甜的美酒最后变成了连老鼠都不愿理睬的“酸汁”,甚至有的酒商因此而破产。

巴斯德对很感兴趣,他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发现:原来在变质的陈年葡萄酒中有一个“捣蛋鬼”,它的形状犹如根根细棍——没错,它就是乳酸杆菌。

正是因为它们的大量繁殖,才使得葡萄酒变成了“酸汁”。而没有变质的陈年葡萄酒中却是一种圆球状的酵母细胞。

为了进一步解决“变酸”问题,他开始亲自做实验。这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杀菌其实不难,直接煮沸一段时间就行,但结果就是酒毁了。

巴斯德用铁丝篮子装上封闭的酒瓶泡在水中,分别加热到不同的温度,目的是找到能够除掉这批“捣蛋鬼”,而又保留葡萄酒、啤酒原味的方法。

经过反复试验,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简便有效的方法:只要把酒放在50~60℃的环境里,持续30分钟,就能将里面的乳酸杆菌“一网打尽”。这种方法以巴斯德的名字命名,即著名的“巴斯德灭菌法”(又称低温灭菌法)。

当然,牛奶和酒不一样,加上考虑到工业化的需要,处理方法要求尽可能简单方便。像酒类那样处理30分钟显然很不经济。于是,食品学家按照巴氏灭菌法的思路,探索出了几种更为高效迅速的方法处理牛奶。

巴氏杀菌是利用低于100摄氏度的热力杀灭微生物的消毒方法,由德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于1863年发明,至今国内外仍广泛应用于牛奶、人乳及婴儿合成食物的消毒。

新鲜原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十分怕热,如果用摄氏100度的消毒方法,则原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将被破坏,而且原奶中的维生素、蛋白质等也有损失。

巴斯德通过大量科学实验证明,如果原奶加工时温度超过85℃,则其中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会被大量破坏,但如果低于85℃时,则其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被保留,并且有害菌大部分被杀灭,有些有益菌却被存留。

所以,将低于85℃的消毒法称作巴氏消毒法,可以说,这是新鲜牛奶最科学、最好的加工工艺。

采用巴氏灭菌法生产的鲜奶,其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与新鲜原奶基本相同。

现用的巴氏杀菌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加热到61.1~65.6摄氏度之间,30分钟;二是加热到71.7摄氏度,至少保持15秒钟。

由于巴氏消毒法所达到的温度低,故达不到灭菌的程度。但是它可使布氏杆菌、结核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致病微生物死亡,可以使细菌总数减少90%-95%,故能起到减少疾病传播,延长物品的使用时间的作用。

另外,这种消毒法不会破坏消毒食品的有效成份,且方法简单。

希望对你有帮助~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23906.html

(1)
上一篇 2022-12-29 13:28
下一篇 2022-12-29 13:3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