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咳嗽有痰怎么办

不要认为一说咳嗽,就认为都是一样的原因引起的。也不要认为,甲的咳嗽用A的方法治愈了,那么乙、丙、丁,甚至所有人的咳嗽都用A方法都能治愈。这样认知的人,说明对病症和引起症状的原因的认知太肤浅了。

所有:不知道引起具体某人咳嗽、咳痰的原因,就笼统地给一个或一套治疗方案就是

shái治,连”试治”都算不上。看我总结的“医疗真相和诊治病症的五个层次”示意简图。

宝宝咳嗽有痰怎么办图1

宝宝咳嗽有痰怎么办图2

此宝宝的咳嗽有痰,除了异物的可能性外,就是感染性,其他的都可能性不敢说绝对没有,但是几率是极小的,但是即使几率极小,对此宝宝而言,没有明确之前,也不能完全肯定说不是,如果是的话就是百分之百。假如先天的发育异常中的先心病,或其他可能性。

最大的可能性 是感染性的。那感染性的当中是细菌还是病毒呢?在没有找到病原体之前,只能是猜。医生就靠理论指导或经验的积累来猜,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猜中的,极特殊情况谁也猜不中,比如2002年的SARS病毒,和今年武汉的新型肺炎病毒,其实叫新型肺炎,还可以叫非典。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和以前已知的不完全相同,只是部分相同。

那不是特殊的就是普通的。普通的多数经过自身的抵抗后,会痊愈的。很多时候,把功劳归于治疗,可能很多时候与治疗无关,比如:雾化,加湿环境,拍背、保暖、按摩等。也不能绝对,可能有帮助,但是绝对不是根本的手段,如果是,那么SARS或新型肺炎都不用发愁治疗的问题了!

普通的治疗方法很多,到底哪个用对了,只有试了才知道。试了无效,肯定是没有用对。

所以,治疗病症,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试治。所有的中医治疗方法都是:试治!

所以说,有痰怎么办?

答案是,试治!

估计就是支气管感染,没有到支气管肺炎、肺炎、或重症肺炎的程度,有时间进行试治。

大人有痰咳出来,宝宝有痰也会咳出来,这是任何人都有的本事!只不过,大人咳出的痰可以吐出来,宝宝的不会吐出来,就会咽到胃里去,这对治疗没有很大影响。有影响的是,引起气管或肺感染的致病微生物可以随痰液进入消化道,引起消化道的感染,从而表现为或厌食、或恶心、呕吐、或腹泻等。有人称之为:胃肠感冒,是不合理的。

所以让宝宝的痰消失,咳嗽也会跟着消失,而且必定是痰先消失,变为了干咳,紧接着咳嗽再消失的过程。

要实现这个过程,就得把引起咳嗽的原因去除了。

现在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是炎症引起的咳嗽,把炎症定为原因(病因)是不 合理的。炎症也是结果。还要找原因的。就是说就某个人而言,引起炎症和咳嗽和咳痰的原因是同一个,比如SARS病毒,或肺炎链球菌,或其它的致病性微生物。

把这个原因去除了,后面的气管炎也没有了,咳嗽也没有了,痰也没有了。所以气管炎、咳嗽、咳痰都是果。同样道理,哮喘也是果,把对某物质过敏做为原因也是不正确的,某物质只能算诱因,不是原因,原因不去,哮喘不会除根。所以这就是平喘药,只能改善症状,不能除根的道理所在。

所以抗病毒或杀菌是去除原因的根本办法!

详细内容去看我头条号里文章:知症求因连载。还有:咳嗽之似是而非—-此咳嗽似彼咳嗽,此咳嗽非彼咳嗽也。关注后续的文章,逐渐载出:知因求法,未知因求法和知症求法系列文章。

宝宝咳嗽有痰怎么办图3

上图中红色的《漢語大字典》是编委会奖励我的,因为我给上一版的《漢語大字典》里很多字提出了修改意见,并才能了相当大的一部分。看看关于“痰”字的修改如下:

痰(P2870)

下呼吸道黏膜分泌出来的黏液。中医以为痰由某些疾病所引起,又为致病的因素之一。……

笔者注:“下呼吸道黏膜分泌出来的黏液。”这句话欠准确。痰夜必须经过下呼吸道、咽喉排出来,但是,痰夜的来源可不仅仅局限于下呼吸道分泌的,也来源于肺泡,或肺叶组织,不光是分泌物,还有可能是肺或气管的坏死物,不光是黏液,还有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还可能会有血液等。后面写的中医的内容,笔者觉得没有问题,但是,前面写下呼吸道可就是西医或现代医学的名词了,是否还应该加上前缀,比如西医认为,或现代医学认为。所以笔者建议:声带以下的,通常通过咳嗽的方式排出的(黏液状)混合物。为什么加通常,是因为没能通过咳嗽方式排出的滞留在内的也是痰。

缩印版:P1399:肺泡、支气管和气管分泌出来的黏液。

关于痰的解释,不知道是教科书参考《漢語大字典》的,还是《漢語大字典》参考教科书的,因为教科书上也是写:下呼吸道黏膜分泌出来的黏液。这样的话,以后教科书必然要参考《漢語大字典》,如果真这样的话,关于“痰”字的医学解释就是由我来敲定的。我认为这样写还不准确,将来还需要修改。因为其并不一定都是分泌出来的。大家可以发表意见,如何描述更准确。如果你觉得描述的最准确,也可以与编委会联系,将来出第三版《漢語大字典》时就有可能被采纳的噢。

宝宝咳嗽有痰怎么办图4

1.小儿咳嗽重在宣肺顺气化痰,结合感邪的寒热、表里的不同,患儿体质强弱的差异,正气损伤的程度,配合宣散、清泻、扶补之法。一般风寒或风热引起的咳嗽,应宣发肺气、疏通腠理,使病邪外达,风从表散,用杏苏散(杏仁、桔梗、前胡、枳壳、陈皮、半夏、甘草、茯苓)和桑菊饮加味(杏仁、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芦根、甘草、贝母、瓜蒌皮、黄芩、栀子);如积食化热,腹胀食减,痰湿阻滞,咳即呕吐,这类咳嗽,属于肺胃不和,积热内盛。兼有大便干燥,用下法,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当积食不消或胃火太盛,一经泻下而热去咳止。用泻白散(桑白皮、地骨皮、生甘草、麦冬、知母、川贝母、桔梗、黄芩);久咳不止,虚热上泛,口燥咽干,出现潮热,则养阴清肺,用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玉竹、桑叶、天花粉、扁豆、枇杷叶、贝母)。2.【预防与调护】①适寒温,注意气候变化,防止受凉感冒。②平时加强体格锻炼,增强抗病能力。③病儿适当休息,避免饮食油腻,避免外界煤烟气体刺激,居室空气流通。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2948.html

(0)
上一篇 2022-04-29 13:33
下一篇 2022-04-29 13:4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