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豆沙,首推:雪棉豆沙这道菜!
雪棉豆沙,又称芙蓉豆沙、高丽豆沙、雪衣豆沙,过去只有东北三省和北京做这种菜,其他地区未曾见过。
这个菜的做法是:
将豆沙馅团成球,滚上一层干粉,再挂上蛋泡粉,用油炸熟,再撒上一层白糖。其质量标准是豆沙球在糊的中心,个头大小均匀,色泽浅黄,不浸油、不透沙、不露馅,捞出装盘后糊层稍有塌陷。这个菜的制作并不复杂,但要达到质量标准确实很难,没有一定的技术功底和操作经验的厨师一般不敢轻易尝试。
其制作中的独到之处有以下4个方面:
NO.1 糊要上挑有“雪峰”。制作这道菜,糊的调制方法很关键。调糊时要加入玉米淀粉,而非土豆淀粉(土豆淀粉含支链淀粉颗粒比玉米淀粉多),而且粉要分次加入,并采用先调拌后搅拌的手法,将糊调搅成非常细腻的膏状。制成的蛋泡糊软硬程度与挂糊的优劣关系密切。软了,糊挂得少;硬了,糊的表面不光滑。那么,如何观察糊的软硬程度呢?用筷子将糊上挑,使其形成一个“雪峰”,如果峰尖能慢慢下弯,则视为正好;如果峰尖直挺不弯,则说明糊硬,再加几滴凉水搅动几下即可调整过来;如果峰尖下弯太快,这说明糊已调软,无法再进行调整,即便勉强使用,形状必然达不到标准。
NO.2 挂糊时先绕拌再外拉。以前制作这道菜,都是先将豆沙球投入糊中,再用羹匙将其舀起,放入油中。但是这样做好的成品大小不均,而且表面不光滑。正确的方法是:将豆沙团成直径3厘米的球状,夹豆沙球时,筷子头要超出豆沙球直径1厘米,用筷子将豆沙球夹住深入糊中1厘米,然后在糊中绕拌三四次,顺势往外一拉,椭圆形的豆沙坯即会形成。
NO.3 油炸手法有诀窍。将挂好糊的豆沙下入油锅时,用筷子夹着豆沙球迅速在油中下沉上浮两三次,再推向锅边按压几下,使豆沙底部呈光滑的半球形,然后捻动筷子使其脱出,动作优美、自然、轻松,一个个脱颖而出的雪棉豆沙就犹如大鹅游水一般。
NO.4 油温保持三四成热。炸制时油温约为三成热,即90℃—100℃,如果油温低于三成热会出现浸油,油温高于四成热则色泽过重。有经验的厨师都是采用这种手法:和糊的同时坐油锅,用慢火加热到四成热时,将油锅端离火口,逐个下豆沙,全部下完再将油锅移至火口,油温保持不低于四成热,用手勺舀油逐个浇淋其上,至糊涨起熟透。炸的时候,建议大家用熟猪油浸炸而非色拉油,这样炸出的成品颜色洁白,而且卖相也好。
豆沙做的美食有很多,比如,豆沙饼,豆沙酥,豆沙包,蛋黄酥,豆沙月饼,豆沙春卷,铜锣烧等等。
材料:鸡蛋2个,牛奶30克,低粉100克,糖20克,蜂蜜10克,盐1克,泡打粉2克
1.鸡蛋打到盆里,加牛奶,细糖,蜂蜜搅打均匀
筛入低粉,泡打粉,加入盐,用手动打蛋器搅打成细腻面糊,放到一边静置一会儿。让它沉淀一下。
2.坐上不粘平底锅,开小火,舀一勺面糊倒入锅里,不要动它,让它自己慢慢流动成个圆
面饼里开始冒泡时,它就定型了,这时就可以翻面了,这个过程大概有1分钟左右,另一面也需要相同的时间
做完一个用湿布把锅擦一擦降温,再做另一个,不然锅底温度高面饼容易糊。
3.面饼全部做完后,就开始夹豆沙馅,取一个面饼,翻过来的那一面朝上抹上豆沙馅,然后压上另一个面饼就可以了
这个配方能做14个圆饼,做好了可以当早餐,也可以当零食,关键是非常容易上手,不需要任何技术。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38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