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是消化腺之一,是人体最大的实性腺体,重约1200-1500克左右,是机体新陈代谢最活跃的器官,呈红褐色,质软,受暴力打击时易于破裂。胎儿与新生儿的肝在比例上特别大,约占腹腔容积的一半。
肝位于腹腔上部,呈楔形,可分为上面、下面、前缘和后缘。上面凸起,下面凹进,前缘锐,后缘钝。肝的上面与膈相贴,前面与膈和前腹壁相毗邻,后面贴附于与第10和11胸椎、膈脚、食管、主动脉,下面对着胃和十二指肠。
镰状韧带由膈移行于肝,此韧带再从上面把肝分成两叶:右叶和左叶,右叶大,左叶小。在肝下面有两个纵沟与一个横沟,这些沟从下面把肝分为四叶:右叶、左叶、方叶和尾状叶。肝的右纵沟前上方为胆囊窝,容纳胆囊;后上方为腔静脉沟,有下腔静脉通过,有肝左、中、右三支肝静脉注入下腔静脉,称为第二肝门;在左纵沟前方有肝圆韧带,后方有静脉韧带。横沟叫做第一肝门,其为神经、肝动脉、门静脉、淋巴管和肝管进出肝的通道。
肝由许多小叶构成,肝小叶之间有结缔组织间层,其内有神经、小胆管、血管和淋巴管通过。小叶间血管是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分支,血管在小叶内形成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汇入位于小叶中央的中央静脉。肝与其他器官不同,在肝内不仅有动脉血沿肝动脉流入,并且还有静脉血沿门静脉流入,两者血液通过毛细血管系统进入肝小内,并集中于中央静脉。中央静脉互互相汇合构成三支肝静脉,由肝出而注入下腔静脉。
肝细胞分泌的胆汁流经各个器官,包括胆囊、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和胆总管。
肝左叶与右叶细胞各级小肝内胆管逐渐汇合处肝左管和肝右管,2个肝管在肝门出汇合成肝总管,肝总管与胆囊分出的胆囊管汇合处胆总管。胆总管长约4-8厘米,与胰腺发出的胰管汇合并注入十二指肠,其2者汇合后的膨大部位称为肝胰壶腹。
肝胰壶腹可控制胆汁和胰液的排放,平时呈收缩状态,肝细胞分泌的胆汁经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胆囊管进入胆囊储存;进食后胆囊收缩,肝胰壶腹开放,胆囊内胆汁通过胆囊管、胆总管和胰腺分泌的胰液共同排入十二指肠。
肝除了分泌胆汁外,还会执行很多其他生理机能,最重要的2点是参与糖、脂肪、蛋白质的新陈代谢和防御功能。
肝参与糖的代谢是在肝内合成糖原和储存糖原。由小肠吸收入血的营养物质沿门静脉入肝,进入血内的葡萄糖在这里转变为糖原。糖原存储在肝细胞内,血液中只含有一部分葡萄糖,并逐渐的被机体所消耗,与此同时,肝内的糖原逐步分解成葡萄糖并进入血内,这样血内葡萄糖含量便能保持稳定。
食物消化吸收后的一部分脂肪进入肝脏,以后再转变为体脂而贮存。饥饿时,贮存的体脂可先被运送到肝脏,然后进行分解。在肝内,中性脂肪可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肝脂肪酶又将加速这一反应过程,甘油可通过糖代谢途径被利用,而脂肪酸则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肝脏还是体内脂肪酸、胆固醇、磷酯合成的主要器官之一。
由消化道吸收的氨基酸在肝脏内合成蛋白质,合成的蛋白质进入血液循环供全身器官组织需要,对维持机体蛋白质代谢起重要作用。肝脏是合成血浆蛋白的主要场所。肝脏将蛋白质分解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氨合成无毒的尿素,经肾脏排出体外。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摄取的各种食物,除了提供各类营养物质以外,还含有很多毒素(包括吲哚、乙醇等)。这些毒素部分在小肠吸收后被送往肝脏,肝脏能把这些物质转变为无毒的化合物,以后随尿排出体外。
(明日更新:带你全面了解乙肝之二:乙肝病毒的性状)
(写文章不易,如果喜欢,请关注+点赞+评论,谢谢支持;如果不喜欢,请关注+评论,慢慢改进。尽量每日更新一篇,在此给各位叩首拜谢!您的态度就是我的动力!)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93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