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国气温开始回暖,春天的脚步也不断的接近我们,无论是从行人的衣物还是从树木上的繁花都透露着春天的气息,食物其实也不例外。在客家人心中,有一道传统的小食是到了春天后必须吃的,并且最好的食用时间是在清明节前后,它就是——艾糍,一个浑身圆嘟嘟绿油油的家伙,但是吃起来却别有一番滋味。
对于艾糍的喜爱最近这几年网上开始大火,它也被人们叫做“清明粿”,吃起来香甜可口,而且最关键的是它的颜值是十分的高,并且价格也是相对的划算,所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店家也开始销售这种客家传统美食。
说起艾糍,就不得不要提及制作艾糍的原料——艾叶,在记忆中,艾叶是和菖蒲搭伙作为端午节时候挂在屋门口的一种驱邪驱虫的东西,艾草的味道对于很多人来说十分的有浓烈的药味,许多人不喜欢它那种“争强好胜”的浓烈味道,但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很多人也会喜欢闻那种“清香”的味道,感觉能给人神清气爽的感觉,所以用艾叶做出来的艾糍也同样带着一样的味道,只不过经过加工后味道稍显清淡,并且艾叶可以灸百病,特别是对于伤口、风寒等疾病问题有着奇效,对人的身体有着很大的疗效,所以艾糍也同样继承了这种衣钵。
而在客家人制作艾糍的时候,要把下过雨后新鲜采摘来的艾草用石灰水或者清水淘洗干净之后放在水里煮,直到鲜嫩葱绿的叶子变成墨绿色才算是蒸好了,并且还能有效的去除艾草的涩味和草腥味;然后将煮好的艾草捣碎后与糯米粉一同搅拌均匀,并在揉搓的过程中加入盐和食用油,使最后成团的艾草团子表面光滑口感更加的细腻,然后将提前准备好的花生碎砂糖馅料或者豆沙馅料包入其中,上锅蒸煮十五到二十分钟即可食用。
刚出锅的艾糍色泽墨绿油亮,并且其味道十分的清香扑鼻,拿上一个咬一口,能感觉到糯米粉的黏腻混合着艾草汁水的味道,再搭配上甜而不腻的馅料,吃完之后嘴里仍是回味无穷,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食用,甘甜的形容想来也不过如此了。
现在正好是要到了快吃艾糍的时间,如果有机会可以自己采摘艾草来制作,如果没有也可以在店铺里购买,想要品尝到春天的滋味,感受一下不同的小吃零食,想来这个艾草团子就是最合适的,不仅味道可口,而且还对身体有着很好的作用,看完这篇文章后你还在等什么呢?
在我们罗城,人们也有清明节包艾糍粑的习惯。一般是清明节前几天,大家就会到田间、野外去找艾草,然后拿回家做艾糍粑。做糍粑的过程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60后、70后、80后大部分都有体验过,90后估计就少了。你们都还会做吗?
今天小编就把做艾糍粑的过程,通过照片和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大家看。希望能勾起你们美好的回忆,也希望想做但不会做的年轻人能学到一些步骤。
做艾糍粑步骤
01 / 到我们村附近的菜园、田边、山脚下……,去找艾草,有时候运气好我们还能找到一些野蘑菇和草药之类的,这是意外的惊喜。
02 / 将找回来的艾草用清水洗干净,再煮20分钟左右,捞出备用。
03 / 准备几斤糯米,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留着备用。
04 / 准备好糍粑叶或芭蕉叶,洗干净备用。
05 / 把艾草和糯米拿去打浆。
05 / 把打回来的糯米艾草浆揉一段时间,让它更有粘性。
06 / 然后取小份揉成圆团,记得准备一碗油,涂上一点,避免粘手。
07 /包上提前准备好的料。(主要是黄糖、花生、芝麻,可根据个人喜好添加不同的料)
08 / 包好料之后再揉成圆团,用糍粑叶抱起来。
09 / 剪掉多余的叶子,一个艾糍粑就包好了!
10 / 包好的艾糍粑用篮子装在一起。
11 / 锅里面先放适量的水,然后把蒸屉放上去,糍粑放在蒸屉上面。
12 / 开火蒸糍粑。
13 / 半小时左右,一锅热气腾腾的艾糍粑,就要出锅了。
清明节去拜祖,路上吃着艾糍粑,是一种节日的味道,也是我们当地的习俗。年轻人也要多学习,传承下去。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93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