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头碎了喝什么汤好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连给植物取名也有讲究,尤其是很多中草药的名字,都有着深刻的寓意和来历。

比如以人名取名的植物,有刘寄奴、韩信草、牵牛子、何首乌、杜仲、诸葛菜、等草药都是得名以人名。

这种植物被皇帝赐名,骨头碎了用它煲汤喝,有辅助治疗作用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还有以功效成名的植物,比如覆盆子、千里光、益母草、防风、见血封喉、决明子、续断、碎骨草等。

这样取名直截了当,让人一看就知道它的来历和作用,方便记忆和传播,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今天要介绍的一种植物,它的名字也大有来头,以功效命名,而且相传名字还是唐玄宗所赐,它就是骨碎补,人称猴姜。

碎骨补从它的名字就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对骨头有好处的植物,顾名思义骨头碎了可以用上它来补。

这种植物被皇帝赐名,骨头碎了用它煲汤喝,有辅助治疗作用

相传唐玄宗李隆基喜欢骑射,一次不小心从马摔落伤到骨头。人们常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这对皇帝来说是大事。

为此请了好多御医过来看病,用了好多办法,都没有好转。之后只能全国张榜寻找能人进宫为皇帝治病。

没过多久,就有一位民间郎中,带着一棵像蕨类植物的草药进宫了。他给唐玄宗煎服和外用这种草药,几天后就有好转,之后达到痊愈,唐玄宗大悦。

于是召见了这个民间郎中。便问治好的骨伤为何草药?郎中答道,此物为“猴姜”。

玄宗听后,这么有用的草药,此名不雅,也不方便传播,应该取一个能让广大百姓都容易记,又能知道它功效的名字。于是提议给此草改名为“骨碎补”,让天下百姓都能记住并受益,从而流传至今。

《本草拾遗》中记载“骨碎补,本名猴姜。开元皇帝以其主伤,补骨碎,故作此名”,才使之声名日隆,且“骨碎补”之名逐步取代了“猴姜”。

那为什么民间又要称之为猴姜呢?

这是因为骨碎补的根状茎有很多细细的绒毛,非常可爱,颜色又是棕色的,像极了猴毛。根、茎、叶外形看上去又和生姜类似,所以民间给它取了个形象的名字猴姜。

这种植物被皇帝赐名,骨头碎了用它煲汤喝,有辅助治疗作用

猴姜是骨碎补科骨碎补属蕨类植物,茎扁平长条状,叶有分枝,表面有棕色的小鳞片,柔软如毛,根似生姜、横生,它的药用价值部分主要是根茎。

每个地方可能对它的称呼有所不同,猢狲姜、石毛姜、骨碎补、猴子姜、巴岩姜、树姜、毛姜、申姜、岩连姜、石碎补、肉碎补、飞天鼠等都是它的民间称呼。

在我国西南及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区都有分布。

猴姜一般寄生在别的植物树干上生长,在一些悬崖峭壁也有生长,喜欢温暖阴湿的环境。由于它的生长环境特别,导致很多人并没有留意它,甚至大部分人不认识它。

但它却是一味传统草药,是治疗跌打损伤、补骨之要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农村的一些老人知道它的价值,非常的爱惜它。

这种植物被皇帝赐名,骨头碎了用它煲汤喝,有辅助治疗作用

近些年由于过度的采挖,如今猴姜野生资源已经非常少了。为了保护这种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植物,现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如果在野外遇到了它,请爱护,不要采挖。

介于骨碎补一味价值珍贵的中药材,有强骨续筋、补肾温肾、散瘀止痛的功效,尤其是对骨头的伤势,疗效突出。

人们想更好地让它发挥作用,如今也发展出人工种植产业,在广西就有规模种植,价格通常在60元左右一斤。

这种植物被皇帝赐名,骨头碎了用它煲汤喝,有辅助治疗作用

在民间通常用骨碎补煲汤喝,用于骨折后的调养,比较常见的做法有猴姜猪肾汤

做法是取骨碎补洗净切片,猪腰子切成两半,去筋膜臊腺,洗净切片。加入盐、生粉、生姜、调料、水,入锅炖煮,1个小时左右即可,此汤有补肾强骨之功效。

你的家乡有骨碎补吗?你还知道它的哪些用法?欢迎留言!如果您觉得此文对您有帮助,麻烦点一下下面的“圈圈”,分享给更多的人知道,谢谢!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97311.html

(0)
上一篇 2023-08-02 12:22
下一篇 2023-08-02 12:3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