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附属行气药。
香附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莎草的根茎。主产于广东、河南、山东等省。秋季采挖,燎去毛须,晒干。用时碾碎或切片,生用或醋炙用。
【处方用名】
香附、生香附、炙香附、香附沫。
【性味归经】
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
【功效主治】
本品主入肝经气分,味辛以疏散肝气之郁结,味苦以降泄肝气之横逆,味甘而能缓肝之急,气芳香走窜,药性平和,乃疏肝解郁之良药,用治肝气郁结诸证。此外,善能疏肝理气而为调经要药。故李时珍谓本品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1:疏肝理气:用于肝气郁结诸证。若肝郁胸胁胀痛者,常配柴胡、川芎同用。若治寒凝气滞、肝气横逆犯胃之脘腹胀痛,则配高良姜同用。若肝郁乳房胀痛,或乳痈初起者,则常配青皮、蒲公英同用;若治气血痰食湿热诸郁所致胸膈胀闷、呕吐吞酸、饮食不化者,常配苍术、川芎、神曲、栀子同用,又治寒凝肝脉之疝气腹痛,可配吴茱萸、小茴香、乌药等同用。
2、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所致之月经不调、痛经,常配柴胡、当归、川芎同用;属热者加生地、赤芍、丹皮;属寒者加干姜、艾叶、桂枝;有郁者加桃仁、红花、益母草;血虚者加熟地、白芍、制首乌。
此外,以本品炒用为末,用紫苏浓煎送服,有安胎之效。配姜黄为末服,则可用治跌打损伤,肢体疼痛。
【用量用法】
6~12克,煎服。醋制止痛力增强。
【参考资料】
《滇南本草》:“调血中之气也,……开郁气,……,宽胸消食,止呕吐。”
《本草纲目》:“散时气寒疫,利三焦,解六郁,消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胕肿腹胀,脚气,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痈疽疮疡,吐血下血尿血,妇人崩漏带下,月候不调,胎前产后百病。”
药物成分:本品含挥发油,其中主要为b-蒎烯、a-及b-香附酮、a-及b-莎草醇等。此外还含酚性成分。
药理:本品能弛缓子宫肌张力,降低肠管紧张性,拮抗乙酰胆碱对肠管的作用;有镇痛、抗炎和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其挥发油有雌激素样作用。
(内容摘自杨永良主编的《中药学》教材)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101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