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防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道德经天下之至柔怎么解读)

第五十一章 玄德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 势成之:王弼本、河上公本、傅奕本皆同。帛书甲、乙本均作“器成之”;“物形之,器成之”从文义和句式看是有冲突的,“物”与“器”是同类重复的不同表征,而“器”更不能人格化;那么,针对“物形之,器成之”而言,要是从文义合理来说,至少“器”乃“气”之假借(同音),“物形之,气成之”的文义相对也比较合理。从本章中“亭之毒之”的文义,可以得知原始古本是“物形之,势成之”。

  2.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王弼本、河上公本、傅奕本皆同。帛书本缺少“莫不”。

  3. 莫之命:王弼本、河上公本同。傅奕本、帛书甲、乙本作“莫之爵”,而“爵”有人格化之嫌,与“常自然”文义不符。

  4. 故道生之,德畜之:王弼本、河上公本、傅奕本皆同。帛书本缺少“德”作“畜之”;而“畜”是强调遵从“德”的行为原则。

  5. 养之覆之:傅奕本作“盖之覆之”。

  6.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帛书本三个“不”皆作“弗”;第二句作“为而弗恃也”。

  7. 道生之:是指道存在阴阳之“性”,也就是古哲人称谓的“道之生之谓性”;“性”是“生”的本体。

  8. 德畜之:是指道生之存在阴阳的行为原则之德,也就是存在道之德,或道之德性。而且,道生万物,是道遵从阴阳行为原则之德而生化万物。老子的“德畜之”中的“畜”,就是强调“道”按照“道之德”的行为原则,照看和控制饲养万物,也就是按照“自然的目的”的行为原则,照看和控制饲养万物。

  9. 物形之:是指道之性中物内在的“阴阳之质”;那么,“阴阳之质”在生化万物的活动中,物外在的“形式”,是依存在成物的“目的”中,即“目的”是“形式”的本体或主体。

  10. 势成之:是指道之性中物内在的“阴阳之气之势”;“阴阳之气之势”在生化万物的活动中,物内在的“阴阳之气之势”依存在“阴阳之质”之中,推动“阴阳之质”成为“物”。

  11.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是指“道之德”就是“自然的目的”,就是万物的行为原则,就是万物遵从的道德普遍行为原则。所以,宇宙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2.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是指道之性与道之德,就是天命、天的生命机制,就是“自然的计划”与“自然的目的”,也就是道法自然。

  13.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毒”,是指狠、猛烈之势。本句是指道之本之性,决定了“道”生化万物存在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其中,长之育之,是强调“化之行之”;亭之毒之,是强调“形之势之”或“成形之势熟之”;养之覆之,是指不停地生化万物。

  14.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指“道”按照“道之德”的行为原则生化万物,就是“自然的目的”或“道法自然”。所以,道生万物,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15. 是谓玄德:是指道生化万物存在“道之德行”的“道之善”,即万物内在的存在“道德理性”,而外在的存在道德伦理,是谓道之德行,即为玄德。


    道生之;即“道”为天地之母,天下万物皆从道生。德畜之;即“道”随之蓄养之“德”,养育万物。物形之;即“有”是万物之形质;也就是“天下万物生于有”中的“有”对应“物形之”。势成之;即“无”是精神能量之势,推动万物成形;也就是“有生于无”中的“无”对应“势成之”。因此,万物莫不尊“道”,莫不贵“德”。但是“道”虽尊,“德”虽贵,却不自以为尊,自以为贵。“道”施于万物的,并不加干涉之命,从来都让万物顺任自然。所以说,“道”化生万物,“德”畜养万物,虽化之行之、形之势之、不断地覆养万物。却是生养了万物而不为己有,推动了万物形成,而不自恃有功,长养了万物而不自以为主宰。这就是最高层级客观的道之德行的道之善,称之为“玄德”。

    进而论之

    《老子》第五十一章,充分地反映出古哲人老子过人的智慧。“道生之”,就是在表达道之性,也就是宇宙本体之性,亦即道之生之谓性。老子的“道法自然”,反映的是道之性与道之生。道之性是自然中的“自然的计划”;道之生是自然中的“自然的目的”。因此,老子的“道生之”是“道”不加干涉之命令,让宇宙万物顺任“自然的目的”而“生”。所以,老子说,“德畜之”;而“德畜之”中的“德”就是“道之德”,亦即“自然的目的”;“德畜之”中的“畜”就是按照“道之德”的行为原则,照看和控制饲养万物,也就是按照“自然的目的”的行为原则,照看和控制饲养万物。进而“德畜之”,就是“道生之”有“道之德”,并行之,即是“道之善”。那么,“道生之”中有“道之善”是如何反映呢?那就是,道之德之行,是反映在“物形之”与“势成之”。而“物形之”,是自然之“物”外在的形式,依存在生化“物”之目的中;而“势成之”,是自然之“物”内在的“阴阳之气”之“势”,依存在“物”内在的“阴阳之质”之中,推动着“阴阳之质”成为之“物”。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反映是老子的“道”,有其四个基本概念。一是“道之生”或“宇宙本体之生”,简称“道生”;二是“道之德”或“宇宙本体之德”,简称“道德”;三是“道之相”或“宇宙本体之相”,简称“道相”;四是“道之势”或“宇宙本体之势”,简称“道势”。而且,老子的“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总体反映的是道之性。而且,道之性内在的有“生性,德性,物性,势性”,简称“道”的四性;并反映是,道生中存在道德、道相、道势。

    中国古哲人老子的“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的“四性说”与希腊古哲人亚里士多德的“质料因、动力因、形式因、目的因”的“四因说”,进行相互对照,更加的显示出老子的“四性说”能反映出宇宙本体之性。

    针对希腊古哲人亚里士多德的“质料因、动力因、形式因、目的因”的“四因说”而言,“四因”之间关联性的内在原因是什么?以及“四因”之性与宇宙本体之性的相互关系,至今在哲学范畴也没有进一步的解释与说明。“四因说”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四大学派及随后思想发展的一种概括和总结。

    这里简单说一下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四因说”是亚里士多德从以前古希腊哲学家的学说中概括出来的。他认为过去的古希腊哲学家各执一端。米利都学派只讲“质料因”,毕达哥拉斯和毕达哥拉斯学派等只讲“形式因”,恩培多克勒讲的“爱”和“恨”是“动力因”,苏格拉底讲的“善”是“目的因”。亚里士多德区别这 4种不同的原因、本原,将它们调和起来。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论动物》)宣称,对自然的权威定义是每一事物自身具有的“运动和静止的本原”。这是从物理的运动和静止的角度来表达自然。所以,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有两种含义━━形式和质料。形式和质料是一个事物的组成部分,但它们各自构成了一个内在运动原理,并各自天生即为一个始因,即形式因或质料因。形式比质料更是自然本性。自然的另一个主要意思是朝向一个事物发展的目的。作为运动原理的自然和作为目的原理的自然是紧密相关的,因为在生物(典型的实体)之中,形式因也是目的因。目的是最初潜在存在的最终实现。

    然而,亚里士多德把“四因”归结为“形式因”。并认为“形式因”就是“目的因”。这就造成“质料因”与“动力因”,“形式因”与“目的因”之间内在的关系不清而紧张。这样,亚里士多德的“四因”也就只有“质料和形式”两种。所以,亚里士多德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形式和质料”组合而成的。从而,说明亚里士多德的“四因”存在的原因及内在的哲学关系是什么?也就是“四因”与宇宙本体之关系在哲学上如何解释?亚里士多德并没有解答。

    亚里士多德的“形式是自然;自然是目的;所以形式就是目的”。实际上,这反映的是物质世界外在展现的“形式”依存在“目的”之中的关系,而不是“形式”就是“目的”这一错误概念。“形式”与“目的”是不同的。尤其是,物质世界内在的“质料因”与“动力因”之间的关系,亚里士多德也没有说明。进而,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针对宇宙本体之质料与宇宙本体之精神,所反映出的“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自然”本性,在哲学上中并没有解释。

    下面针对古哲人老子的“道生、道德、道相、道势”所对应的“生性、德性、物性、势性”的“四性说”,和“质料因、动力因、形式因、目的因”的“四因说”,进行重新梳理及定义。而且,在哲学范畴给出“道”的定义,以及“道之性”与“道之德”的定义。从而,解释“道德”的行为原则,以及“道”中的“物形之”、“势成之”与“四因说”之间在哲学范畴的解释。

摘自《老子的智慧之学》.南京出版社,2015

《道德经》“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养之覆之”如何理解?

白话解:“由于自然规则生发了它(这里指畜生),(人类)得到了它并畜牧着它,让它们长大后再生育下一代,饲养着它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这就是现在的养殖专业户,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老子所说都是生活中的实际的事物,没有浮夸与虚无。所以又说,“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现代白话解:“它们长大了却不去宰杀,那就等于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得到了。”玄,虚幻的意思。德,得到。覆,反复之义,也就是一代又一代的繁殖下去。这样大家就明白了老子在说什么,而不是文人讲的那些大道理,说了半天却让人听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更没有如何去实施这里的法则。特别这个道字,误解成了公患了。道,就是规则法则之义,所以有“道法自然”之句,那就是一切法则与规则是自然形成的,这里主要指自然造物之意,而不是指人类之创造之事,这一点要特别分辨清楚!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104181.html

(0)
上一篇 2023-08-24 10:42
下一篇 2023-08-24 10:45

相关推荐

  • 中医养生学教学大纲内容-探索中医养生之道

    引言 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人体的调养方法和健康保健理论,旨在帮助人们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延缓衰老,预防疾病。中医养生学教学大纲是指导中医养生学课程教学工作的文件,…

  • 天山雪莲花(天山雪莲花的正确泡发方法)

    大家之所以知道天山雪莲,大多归功于武侠小说,如金庸的《书剑恩仇录》里天山雪莲有起死回生之功效。 现实中的天山雪莲 现实中的天山雪莲生长于天山山脉海拔4000米左右高山草坡,悬崖峭壁…

    2023-08-21
  • 奇亚籽有哪些营养价值?有什么功效呢

    奇亚籽还含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 奇亚籽含有多种能促进骨骼健康的营养素,包括钙、镁及蛋白质,对于素食者来说,奇亚籽是非常优秀的钙质来源。 奇亚籽含钙丰富,1份28克的奇亚籽就约含成人…

    2023-02-25
  • 中医养生学:探索中国传统医学的智慧

    中医养生学:探索中国传统医学的智慧 中医养生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从传统中医的角度出发,通过科学地运用中医养生的…

  • 老母鸡炖汤忌啥,老母鸡与公鸡哪种营养好

    鸡肉,是我们餐桌上最常见的肉类之一,滋补效果很好,烹饪方法也很多,炖、炒、焖、烤,各种方法皆可,总有一款适合你。 鸡肉虽补,但吃法有讲究,不同体质吃法不同,甚至有些人不适合吃鸡,吃…

    2023-08-14
  • 藜麦有哪些功效和哪些吃法

    藜麦与食物混搭,十种吃法格外爽! 在古印加时代,藜麦被尊称为“粮食之母”,每年播种季节必须由帝王用金铲播种第一粒种子。逢重大活动还要用藜麦来祭献太阳神,以示对天神的感谢。印加文明消…

    2023-03-03
  • 养公鸡阉鸡有什么好处

    鸡是我们农村最多见的家禽,在过去的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很喜爱养鸡,那时候每年春天都会有人来村里卖鸡苗,有的还会采取不要钱,赊账销售的方法进行售卖,这也是打消了村民对于小鸡苗的质量和公…

    2023-08-15
  • 养生知识大全? 养生朋友圈素材?

    养生知识大全? 怎样获得全然的健康 什么时候知道健康最珍贵,那就是不舒服的时候,长病的时候,曾经一路为此困扰,胃疼过,心慌过,失眠过,还得过脚气…还有很多,有点遍体鳞伤的感觉,不想…

    2024-01-04
  • 种植马缨丹有什么好处(马缨丹在家种植好吗)

    种植马樱丹需要注意什么?马樱丹有什么药效?马樱丹花色靓丽,因为有五种颜色,也被叫做五色梅,花开有臭味,也被叫做臭花,也是一种可以入药的植物,是庭院、阳台、绿化带种植很多的一种花卉,…

    2023-02-13
  • 吃什么食物养肝补肝?

    我们知道,春季肝脏活跃,易出现肝火旺盛。而春天刚过的立夏也是养肝的好时机,平时要多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多运动。此外,还要注意调整好饮食,良好的饮食结构能促进肝细胞修复,对身体健康维…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