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问我哪些药材能治鼻炎,在村里又容易找得到,我会推荐白芷!白芷和路边常见的苍耳子是一对“兄弟”,但药性上却没有同源的特点。
说它们是“兄弟”,是因为它们作用颇有相同之处。
苍耳子毒性强,好似剧里的“反派”,白芷则是如同“玉面小生”,以洁白而细腻的形象来暖人心。
白芷如今在农村就有种植,因为种类较多,各地区的白芷种类不同,比如东北地区的白芷是兴安白芷,浙江和台湾等地产的白芷则是杭白芷。
不论各个地方有什么叫法,白芷都是它们的通用名,也就是说,各种“白芷”的用途是统一的。
白芷可作食材使用
白芷的“芷”早在《楚辞》中出现过,它早在数千年前已经开始被人们注意到了,《本经》中将其称作“芳香”,这种芳香让它具有食用价值。
就连《夷坚志》记载的名字都是“香白芷”,香是重点!
这令人想到小茴香,香叶等等,它还真跟这些药材有关。白芷呈长圆锥形,表面灰棕色,根头部钝四棱形或近圆形,具纵皱纹,更重要的是气芳香。
这种香味能掩盖住腥味,人们把它当香料来使用,我们广西的很多卤味熟食的制作,就用到白芷,白芷除了能增香,还能提鲜,但用多了容易发苦!
当食材使用时,需要配合别的香料来发挥出增香的作用,同时抑制住白芷的苦性,煮制一些肉类食材时,有了白芷,做出来的味道更正更好吃。
白芷的药用价值
我上面也说了,白芷是治鼻炎的药,因为它有通窍止痛之功,常见的作用就是鼻渊,鼻塞等等,这里的止痛包括了头痛,眉棱骨痛,齿痛等等。
止痛比较有讲究,它善入足阳明胃经,所以准确来说是治阳明经头,额痛,都梁丸中应用的就是这一点。
白芷还有燥湿止带之功,治寒湿下注而白带过多,或者是湿热下注的的带下黄赤,这就是止带的表现。
其实白芷属于解表药,风寒感冒的时候常用得到,受到风寒而头痛流涕时,用它当香料来做菜,会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作用也许不够明显。
白芷还有外洗的用法,这主要是针对疮疡之类的病症。
在我们农村,白芷也是比较好找的,有一些农户种着当食材来用,是不可多得的香料,但也不是什么地方都有,或者是不同地方,白芷种类不同。
比起食用价值,更引人注目的是,它也是一味药材。
一些治鼻炎的方剂中就有白芷,它比苍耳子更安全,因为它有宣通鼻窍之功,还能解表,止带等等。
当然,需要用药的话,请在医生指导下配伍使用。
关注【桂北老邪】,了解更多农村药材,农村文化。
白芷
白芷性味:性温,味辛,气芳香,微苦。根呈圆锥形,长10~20cm,直径2~2.5cm。表面灰棕色,有横向突起的皮孔,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质硬,断面白色,粉性足,皮部密布棕色油点。
白芷 祛风,燥湿,消肿,止痛。
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
1、《本经》: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头风)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
2、《别录》:疗风邪久渴(久渴或疑作’久泻’),呕吐,两胁满,风痛头眩,目痒。
3、《药性论》:治心腹血刺痛,除风邪,主女人血崩及呕逆,明目、止泪出,疗妇人沥血、腰腹痛;能蚀脓。
4、《日华子本草》:治目赤胬肉,及补胎漏滑落,破宿血,补新血,乳痈、发背、瘰疬、肠风、痔瘘,排脓,疮痍、疥癣,止痛生肌,去面?疵瘢。
5、《滇南本草》:祛皮肤游走之风,止胃冷腹痛寒痛,周身寒湿疼痛。
6、《纲目》: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大肠风秘,小便出血,妇人血风眩运,翻胃吐食;解砒毒,蛇伤,刀箭金疮。
1、白芷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小量白芷毒素对动物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迷走神经及脊髓均有兴奋作用,能使血压上升,脉搏变慢,呼吸加深,并能引起流涎呕吐;大量应用能引起强直间歇性痉挛,继而全身麻痹。 2、白芷有解热镇痛作用。 3、白芷有抗炎、抗菌作用。川白芷水煎剂对各种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L型结核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白芷在试管内对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子芽孢癣菌等真菌有抑制作用,水浸剂(1:3)对奥杜盎氏子芽孢癣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白芷有降血压作用,其所含异欧前胡素和印度??对猫有降血压作用,作用时间维持1.5小时。 5、白芷有光敏作用,其所含的香柑内酯、花椒毒素、异欧前胡素等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为“光活性物质”,可用于治疗白癜风。 6、白芷有活化交感系统激素、抑制脂肪合成的作用。 7、白芷有止血作用。 8、白芷对皮肤有一定作用。白芷酊外用加小剂量长波紫外线照射,对豚鼠二硝基氯苯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有明显抑制作用。 9、白芷可抑制肝药物代谢酶系统,滇白芷有平喘作用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16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