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药用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被历代医药家视为滋补强壮、扶正固本的神奇珍品。对人体有很多作用哦。
1、增强机体免疫力:能有效活化免疫细胞,表现在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及分泌细胞因子,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杀伤力,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对体内变异细胞有抑制作用或者杀伤作用,对疾病好转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2、保肝护肝,改善肝纤维化:具有免疫调节等作用,对化学性(酒精)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可调节肝损伤引起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 水平的升高,改善肝脏损伤程度及改善肝纤维化。并能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对干扰素有增强协同作用。
3、改善睡眠及神经衰弱:具有改善睡眠的保健功能,能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机体疲劳,对神经衰弱、失眠有显著效果。
4、调节血脂血糖:灵芝三萜类化合物,不饱和脂肪酸等活性成分,能软化血管,调节血脂、血糖等功能,对心脑血管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5、改善心肌缺血:通过降低脂质过氧化损伤,降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血清SOD 活性,对心肌缺血具有保护性作用。 6、改善呼吸系统的咳、痰、喘症状:通过扶正固本,提高机体免疫力,对慢性支气管炎的咳、痰、喘三种症状均有改善作用。
7、缓解放化疗毒副作用:能发挥扶正固本、增效减毒的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 从而减轻放化疗导致的毒副反应, 缓解恶心、呕吐、脱发等不适,对白细胞低下、血小板降低等有明显的升高作用,对骨髓、免疫器官具有保护作用,对疾病好转具一定辅助作用。
8、延缓衰老及美容养颜:具有抑制及清除自由基、防止脂质过氧化、调节核酸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促进细胞核内DNA的合成、延长细胞分裂代数的能力。这都是延缓衰老的重要因素。而《本草纲目》记载,灵芝 “好颜色”,长期服用,益气养血,可改善皮肤状况,使皮肤红润有光泽,对美容养颜具有促进作用。
灵芝自古作为祥瑞之物,除了具有吉祥之意,其在中医理论中也具有很大的药用功效。
想了解灵芝?且听我慢慢道来。
灵芝又称林中灵、琼珍,其学名为Ganoderma Lucidum Karst(忽略吧,我也看不懂)
灵芝是多孔菌科真菌灵芝的子实体。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延年益寿的功效。用于眩晕不眠、心悸气短、神经衰弱、虚劳咳喘。主要分布于中国浙江、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湖南、贵州、广东、福建等地。
↑灵芝就长这样
虽然它长得其貌不扬,但它在中医学的地位可是堪比熊掌、人参……等名贵中药材的。
灵芝的大小及形态变化很大,大型个体的菌盖为20×10厘米,厚约2厘米,一般个体为4×3厘米,厚0.5~1厘米,下面有无数小孔,管口呈白色或淡褐色,每毫米内有4~5个,管口圆形,内壁为子实层,孢子产生于担子顶端。
菌柄侧生,极少偏生,长于菌盖直径,紫褐色至黑色,有漆样光泽,坚硬。
孢子卵圆形,8~11×7厘米,壁两层,内壁褐色,表面有小疣,外壁透明无色。
以下内容学渣可跳过
灵芝药用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被历代医药家视为滋补强壮、扶正固本的神奇珍品。2000年,已知灵芝属(Ganoderma)真菌约100余种,分布最广的为赤芝(G.lu-cidum),其次为紫芝(G.japonicum),还有树舌(G.applana-tum)、松杉灵芝(G.tsugae)和簿树芝(G.capense)等均供药用。
经过大量临床研究,灵芝对神经衰弱、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克山病、高原不适症、肝炎、出血热、消化不良、气管炎等各有不同程度的疗效。需要注意的是,仅仅通过用灵芝食疗这种方法并不能起到明显的防治效果,建议可用决明子、黑乌龙等组方为决乌汤茶这种中医经典组方茶,对高血脂等症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药理研究证明,灵芝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
↑灵芝孢子粉-
通俗讲
灵芝具有非常广泛应用范围。对人的整体机能来说,灵芝具有双向调节人体机能的作用,在整体上双向调节人体机能的平衡,全面的使人的免疫系统得到快速的提升,恢复人体的内脏和细胞达到标准化。近年来人们对生活质量和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促进了食品向功能方向发展。灵芝具有很高的天然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用在食品上具有很好的作用,不断的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我的用处。近年来不断深人的对灵芝药用和食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1997年来我国的灵芝产量占全世界灵芝产量80%以上约3000吨。具有关部门统计,国内目前研究灵芝类药用真菌的科研单位近100多家,生产药剂和保健品的有200余家工厂。对于我国在灵芝的开发目标及人们需求上来讲,灵芝的药剂与保健品在科学技术、产品质量及生产设备上远远还不能达到标准,要进一步的深化研究和开发灵芝产品。要利用现代的工艺技术,先进的设备对灵芝的种植、加工、成品质量进行严格化、标准化把关,促进灵芝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38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