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习一味中药——海蛤壳

  本节药物药性多寒凉,有清化热痰之功,部分药物质润,兼能润燥,部分药物味咸,兼能软坚散结。清化热痰药主治热痰证,如咳嗽气喘,痰黄质稠者;若痰稠难咯,唇舌干燥之燥痰证,宜选质润之润燥化痰药;痰热癫痫、中风惊厥、瘿瘤、痰火瘰疬等、均可以清化热痰药治之。临床应用时,常与清热泻火、养阴润肺药配伍,以期达到清化热痰,清润燥痰的目的。

  药性寒凉的清化热痰药、润燥化痰药,寒痰与湿痰证不宜用。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海蛤壳

  来源:海蛤壳本品为帘蛤科动物文蛤或青蛤的贝壳。夏、秋二季捕捞,去肉,洗净,晒干。本品气微,味淡。以光滑,断面有层纹者为佳。碾碎或水飞,生用,或取净海蛤壳煅用。

  相关名字:李时珍言:海蛤者,海中诸蛤烂壳之总称,不专指一蛤也。又名海蛤、文蛤、蛤壳。

  产地:主产于江苏、浙江、广东。

  性味归经:苦、咸,寒。归肺、肾、胃经。

  功效: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制酸止痛;外用收湿敛疮。

  性状鉴别: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海蛤壳

  贝壳呈类圆形,外表面黄白色。壳顶歪向一方,有排列紧密的同心环纹,沿此纹或有数条灰蓝色轮纹,腹缘细齿状。壳内面乳白或青白色,光滑无纹。体轻,质坚硬略脆,断面层纹不明显。气稍腥,味淡。以光滑、洁净者为佳。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海蛤壳

  煅蛤壳:本品炮制为蛤壳洗净晒干碾碎块。煅蛤壳取净蛤壳置无烟火上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碾碎即成。表面呈黄白色至青灰色的不规则碎片,有少许粗粉;碎块外面可见同心生长纹,质酥脆,断面有层纹;气微,味淡。

  蛤粉为将煅蛤壳碾至极细成粉末状。

  主治病证:

  1.痰火咳嗽,胸胁疼痛,痰中带血

  本品苦寒,入肺经,能清肺热而化痰浊,用治痰热壅肺,咳喘痰稠色黄,常与瓜蒌、胆南星、贝母等同用;治痰火内郁,灼伤肺络之胸胁疼痛,咯吐痰血,常与青黛同用,如黛蛤散(《医说》)。

  2.瘰疬,瘿瘤,痰核

  本品咸寒,能清热化痰,软坚散结。治痰火或痰浊瘿瘤、痰核。治疗瘿瘤,常与海藻、昆布、瓦楞子等同用,以加强化痰软坚作用;治痰核肿块或瘰疬,常与玄参、牡蛎、夏枯草等同用。

  3.胃痛吞酸

  本品能制酸止痛,治疗胃痛吞酸,常与牡蛎、海螵蛸、延胡索等药配伍。

  4.湿疹,烧烫伤

  本品煅后研末外用,可收湿敛疮,用治湿疹、烧烫伤。

  此外,本品有利尿之功,可用于水气浮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煎服,6~ 15g,先煎,蛤粉包煎。外用适量,研极细粉撒布或油调后敷患处。

  使用注意:药店多常见蛤粉,煎煮需布包。本品所治属邪热痰结者宜之,气虚有寒者不得用。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上气,喘息,烦满,胸痛寒热。”

  2.《药性论》:“治水气浮肿,下小便,治嗽逆上气,项下瘤瘿。”

  3.《本草纲目》:“清热利湿,化痰饮,消积聚,除血痢,妇人血结胸。”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 CaCO3),还含多种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碳酸钙( CaCO3)不得少于95.0%。

  2.药理作用:本品有利尿、抗炎、止血作用。尚有降低动物过氧化脂质,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作用。文蛤水解液具有降糖、降脂作用。

  常见配伍:

  ■配黄芩: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善入肺经,为清利上焦湿热要药;海蛤壳清肺热,化热痰,调气机。二药合用,清热泻火,化痰止咳喘,用于痰火气闭之咳嗽效佳。

  ■配瓜蒌:瓜蒌清肺化痰,利气宽胸;海蛤壳清肺泻热,祛湿化痰。二药合用,泻热化痰力强,多用于痰热内结、咳痰黄稠、胸闷气喘者。

  ■配海藻:海藻功专软坚散结,消痰化瘿;海蛤壳清肺化痰、消症化结。二药合用,软坚散结之力增强,盖瘿瘤、瘰疬为患,无非痰火凝络所致,二药苦能泻结,咸能软坚消痰,寒能清热泻火,火去痰消,瘿瘤、瘰疬立散,故二药常配伍应用。

  ■配海螵蛸:海螵蛸功专收敛,具制酸止痛、收涩生肌之效,尚能止血敛疮,海蛤壳煅后用亦具制酸止疼之功,二药合用,其效增强,用于胃溃疡之胃痛、泛酸或溃疡出血者。

  注:内容及图片来自教材和网络,仅作科普学习,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39389.html

(0)
上一篇 2023-02-08 12:46
下一篇 2023-02-08 12:4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