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药用食用饮用阶段

这一章要来讲一讲茶文化更深入的层面。我们这一章的题目叫轻身换骨的灵丹-从药用、食用、饮用到品用。

我们从标题就可以发现,我们已经经过了茶的药用的功能,然后到茶变成一种可以当菜吃,可以当饭吃这样一种功能,到我们可以拿来饮用,当做一种饮料,然后到两晋的时候,我们的茶文化、饮料就进入了精神的内涵,它成为一种精神的饮品。茶就成为人的生理药用、食用、饮用,变成了一种象征性的礼祭之品,开始全面向精神领域来渗入。结合时代的精神思潮,中国茶文化开始在儒、释、道的精神领域里孕育诞生,也呈现出了“三位一体”的茶文化的初相。

实际上我们人类从三国时期开始,已经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吃茶的方法,也就叫“芼茶”,它是一种混吃的方法,就是说有茶,也有米膏,又有葱、姜、橘子然后在锅里面煮,这样的一种实际上是茶粥。那个时候也已经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在卖了。而且在宫廷里面,也出现了很著名的以茶代酒的方式。特别是在三国时候的孙吴,那时候有一个以茶代酒一个传说,应该说是一个史实,孙皓他每次一定要大家喝酒,但是他很喜欢有一个大夫,一个史官,他叫韦曜,他(孙皓)就每次都说,你可以喝点茶,就秘密地喝茶,所以“以茶代酒”这样一个成语也就流传到了

今天。我们这个时代最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词,它就是精神的饮品。这个地方体现出

的儒家、道家和佛家。儒家以茶养廉,用个人的修养来推进道德准则;文学家、词赋家以茶来激发文思,感悟茶性;道学家以茶升清降浊,让茶进入养生一个领域对仙风道骨的一个修炼;至于清谈家,我们知道玄学在地方发展成了酌茶会友;而佛家以茶禅定入静,明心见性,应该说茶禅一味这样一个词并没有在时代出现,但是这样一种关系,在那个历史阶段已经形成了。

我们首先来讲讲儒家文化与茶。儒家文化的核心是“礼”,是“仁”,仁爱。礼就是一个次序,我们如何把我们的内心用非常美好的方式表达出来?非常有分寸的方式表达出来?那么,就需要礼了。因此,茶在儒家文化当中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礼的作用,比如说那些道德的需求,比如说祭祀时候的那种简洁,以茶养廉、以茶祭祀、客来敬茶,展示了时代人们的政治理想、文学情怀、生命体验和茶之间的那种关系。比如说婚丧嫁娶,那时候都开始出现了茶概念,至于以茶养廉,那时有很多故事,比如说陆纳接待谢安,他就要用茶果而已。他的侄子没有听他的话,结果被他暴打一顿,都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佛教,我们知道两汉时期佛教就传到了我们的中国,从天竺印度过来,它非常讲禁律,也就是修身。修身,我们从发生学上就可以看茶与佛教的关系了。所以在两晋的时候,佛教徒喝茶是很厉害的,为什么?因为第一,喝茶你可以保持自己的胃,很舒服。第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了自己不睡觉。这里我们有一个故事是关于菩提达摩的。菩提达摩,据说他在嵩山打坐的时候,他老是要睡觉,把他气得不得了,最后他没办法,他拿出一把刀,把自己的眉毛,两条眉毛都割下来,就扔在地上,结果从地上就长出了两棵茶树,于是他吃了茶树他就不睡觉,所以打坐是需要的。第三,当然他不喝酒,喝茶当然就是保持一个禁欲主义者的那种安详和宁静,所以佛教和茶的关系是非常非常的密切。

我们再来看看道教。他有个概念叫做轻身换骨,只有人轻身了以后,他就能够飘飘然的到天上去了,所以对他们来说人瘦很重要。我们知道喝茶是减肥的,所以喝了茶以后就轻身换骨,所以佛教(道教)里面有一个概念叫做羽化。我们说“羽化而登仙”,我们又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讲的都是要飞到天上去,飞到天上去就长生不老,长生不老就要喝茶,所以在近代两晋的时候概念已经是非常的清晰了。

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不管是儒家的客来敬茶,佛家的茶禅一味、道家的养生、羽化,都跟茶发生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种文化概念都延续到了唐代、宋代、明、清,以至于到当代,我们可以发现“客来敬茶”礼仪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最普遍的一个礼仪了。第二,我们发现,养生概念是应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一个非常好的一种文化的实践,一种健康的理念。至于佛家讲的茶禅一味,我们修身养性,这也是今天的人们在文化当中体悟到的一些健康的元素。因此两晋以前到两晋时代,以至于南北朝时代是对今天的茶文化是有着非常非常深远的意义的。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40179.html

(0)
上一篇 2023-02-10 13:28
下一篇 2023-02-10 13:3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