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节可观全貌,处一隅可观全局。在长达两个月里,“五五购物节”把上海变成舞台的“巨幕场景”,左手“全球首发季”,右手“全城打折季”,高频率、聚合式的营销活动,线上线下的全渠道出击,跑出一大批可圈可点的消费新亮点,助力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培育经济新动能。
赶在今年“五五购物节”落幕之际,记者盘点了这两届“五五购物节”中的“爆款热词”,无论是Z世代消费新力量、本土新消费品牌的崛起,还是“后街经济” “夜间经济”的走红,它们都在消费“界面”按下了启动键,共同描摹出支撑城市经济未来发展的“上海样本”。
直播带货
在上海打造“五五购物节”的过程中,意料之外的一匹黑马,非直播带货莫属。从疫情中走来的直播带货,创造性地闯出直播与商场的新营销路径,一夜之间,所有的商场都开始架设直播间、培训主播,短短两年,已经成为商业的标配。
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优势的直播带货,在“五五购物节”的促销推动下,为商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销售额,也带来了新业态与新人才。位于南京路步行街上的新世界大丸百货,如今每场重要直播的营业额都能超过千万元,快递堆满一整个楼层,其中超过八成发往上海以外的地区,无形之中打响了“要购物来上海”的招牌,而在每年“五五购物节”的启幕当天,一场全球大直播联动四方,足迹遍布各区各景点,呈现出立体式购物环境,集全城之力打出了“上海购物”最好的营销广告。
Z世代
2021年,第一批城市里的Z世代已逐渐走上事业发展的快车道。这一批年轻人,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同样也不满足于互联网,他们对于商业有自己的理解:重体验、重潮玩、重精神消费, “五五购物节”期间,新消费的崛起,一定程度上代表着Z世代的消费走向。
去年首届“五五购物节”期间,藏在BFC里的密室逃脱“月升酒店”开业,从0到1只用了4个月,主理人莉薇儿明显感受到“整 个行业消费热度高涨”,有时候甚至连加开的午夜场都爆满。来自小红书的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小红书上海地区用户“密室逃脱”的搜索量与去年同期同比增长3.9倍, “剧本杀”搜索量同比增长12倍。
新消费模式的诞生,有时候需要自下而上的消费推动,纵观两届“五五购物节”,密室逃脱、露营经济等新体验的崛起中,都能窥见Z世代的消费喜好,也同样为上海消费市场增加更多新模式,极大丰富消费的层次感和丰富度。
首发经济
三年前,在推进“上海购物”品牌之时,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了“首发经济”的概念,三年后,在两届“五五购物节”和三届进博会的加持下,上海的“首发经济”已经成为描绘这座城市消费能级的一张“金名片”。
不仅如此,上海的“首发经济”在商业变革的浪潮中更加饱满,层次也更为立体。它从最早的“首店经济”概念走出来,逐渐衍生、扩容,如今形成了集首秀、首展、首店、首发于一体的格局,也形成了国际品牌、老字号品牌、引领性本土品牌、全国新品牌等竞相来沪的热闹场景。仅第二届“五五购物节”期间,就展示了3000款当季新品,引进各类首店旗舰店近100家,数量和质量稳居全国首位。
这样一种百花争艳的风景,足以说明上海在引领消费潮流方面已逐渐形成风向标效应,拥有了一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该有的显示度。以此为契机,上海今年也在加紧建设全球新品首发地,打造一批首发经济示范区和新品发布地标性载体,发布促进首发经济发展专项政策,将“首发经济”进行到底。
数字化转型
由直播带货而来的更深层次思考,必然指向数字化转型。如果说首届“五五购物节”中的直播带货是营销层面的新探索,那么,记者能很明显感受到,今年较去年体现出更明显的数字化特征,勾勒出以内容为驱动、以场景为体验、前中后台打通的数字经济模式。
从商业数字化的跃进来看,上海各家实体商场的商业数字化大约从2015年前后开始铺设,如百联集团打造的i百联平台,到今年恰好是5年,完成了2000万用户的原始积累,将集团旗下几乎所有的商场、超市等业态“一网打尽”,也为直播带货的崛起提供了技术支撑力。与此同时,上海的商场日新月异,后来者诸如百联TX淮海、南翔印象城等,从一开业就铺设了较为成熟的数字化生态,从圈层运营到社群运营,均已更新到最高水平,支撑上海打造成为以技术优化购物体验的城市。
放在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两届“五五购物节”为生活、生产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一方最好的实践平台,上海要成为顶流城市,消费是最外化的体验,商业数字化转型从一定程度上可为其他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多经验和解决方案。
后街经济
后街经济的提出,体现了上海在迈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过程中更深度的思考:上海不乏世界级商街和知名景点,但如何以一点带动一片,从单店突破到织就特色消费网络,是一个新命题。
南京路步行街是最典型的后街经济探索者。去年9月12日,南京路步行街东拓段开街,就是打通、拉宽了一条条原本逼仄的小马路,连接起从人民广场到外滩的风景线。在东拓中,南京路注重周边支马路的联动,譬如在江西中路段就安排了多家老字号的全新形象店,形成特色印象。而南京路步行街中段的环世纪广场商圈,目前都在进行调整。率先开业的U479在调整伊始就把商圈生态概念融入其中,向前用“中国首店”对接南京路的游客,向后用“咬金酒馆”等夜生活概念,链接九江路的巨大客流。
城市打开空间,街区打开生态,是未来城市格局中的重要方向,后街经济的深度开发还有待挖掘,它必将成为塑造城市消费新亮点的重要力量。
新消费品牌
过去两届的“五五购物节”,正逢中国市场新消费品牌、赛道的黄金爆发期,身处上海,能明显感受到新品牌正在急速融入市场,这些初来乍到的“新面孔”,为上海的消费市场注入了一股内生动能。
值得一提的是,正因为上海是靠消费者最近的地方,这里也成了新品牌的“出产 地”和“制 造 机”。根据《2020新国货之城报告》显示,上海位列新国货发展最佳城市首位,注册地为上海的新锐品牌贡献了全国近1/6的品牌销售额。梳理天猫Top500新品牌的所在地,上海同样排名第一,成了“新品牌第一城”。
从消费趋势来看,这些“上海出品”的新品牌主要在各个新赛道上突围,满足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更深层次需求。例如在咖啡赛道,Manner咖啡以2平方米的小面积打造出商务精品咖啡品牌;永璞咖啡推出闪萃浓缩咖啡液,在“无人区”里开辟新赛道。这些品牌利用在线新经济的优势迅速成长,影响着新一代消费者的消费观。
老字号,新“国潮”
上海共有222家老字号品牌,其中经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180家,在全国占比16%,居全国首位。两届“五五购物节”的举办对于激活这些老字号品牌,赶上“国潮”这趟“快车”具有明显的助推效应。
纵观国潮经济的涌动,新渠道、新产品带来新气象,而且这些新旧融合、跨界融合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高频。上海老字号“石库门”的黄酒产品融入西式蛋糕、小龙虾、鸡尾酒,打开“上海味道”的新境界; “小红书×豫园”国潮周期间,仲夏千灯园游会、国风汉服盛典等活动,则是场景与国潮之间的联动。
从首发即断货的国潮品牌,到很会玩的“老字号”,深藏在历史底蕴中的品牌价值被最大程度激发出来,更值得欣喜的是,很多年轻人对国潮的观感在提升:国货早已不是从前那个象征着低端的国货了,而是被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加持的品牌新势力。
夜间经济
夜间经济是上海在这一轮购物品牌提升中率先打造出的形态,这一概念在“五五购物节”的规划中被重点突出,用“上海夜生活节”的全新策划,来探索打造“24小时城市”的更多可能。
上海用了两年时间,把夜间经济的各种新业态挖掘了出来。在此之前,夜间经济通常与夜宵关联,但传统的小吃街与上海的城市定位和消费升级趋势并不相符,上海从去年起增设夜生活首席执行官,推出夜市升级版,包括外滩枫径、安义夜巷等网红打卡地,都是通过城市折叠的方式来运营,既不浪费城市道路资源,也确保消费者在夏夜里有惊喜。
今年的第二届“上海夜生活节”,则重点围绕夜购、夜食、夜游、夜娱、夜秀、夜读、夜动等七大主题,集中推出200余项特色活动,越来越多的复合业态被纳入夜间经济的范畴,让城市夜生活更加多元、丰富。与此同时,夜间经济对于超大城市夜间有序运营的精细化管理也大有好处。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42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