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实习的时候,药师曾碰到过一位广州来的患者,说在别的地方抓一个方子,价都划好了,但只剩一味叫枣皮的药不知道是什么,于是就没有抓,到其他药房、药店问问。
当时我没有考执业药师,听了也一头雾水,但药房的老药师则告诉他,这是山茱萸,我们这有。于是这位患者不仅抓了这一味药,剩下的药也在我们这抓的,满意地离开了。
山茱萸,又称枣皮
可能有人不理解,为什么中药不能统一规范名称?非得写那么多别称、简称,搞得有时候不知道是什么药,有时还抓错了。
其实,首先是因为我们的历史很长,而且中药、草药的种类太多了,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情况很多,同时中国地广人多,每个地区一种方言,一种方言一个叫法,太难统一了。
另一方面,很多中药的命名,就像很多方言一样,有它独特的文化意义,理解中药的正名和别名,就要了解它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它的来源和依据是什么。
但这并不表示规范、统一证明方向就是错的。统一正名对于药物的规范化管理,以及减少抓错、漏抓、吃错药的情况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中药的命名文化,与汉字文化、地域文化、历史文化以及植物文化等都有很浓厚、深远的关系。
1、按功效命名
- 决明子、石决明,常写作二决明。“明”就是明目,眼睛明亮,视力好。决明,就是对明目起关键作用。石决明是鲍鱼壳,外表像石头一样坚硬,所以命名“石”;决明子又叫草决明,因为决明子是草本植物,区别于石决明,故名“草”。
决明子
- 防风,有益于防范风邪入侵。
- 肉苁蓉,是因为植物的茎像肉质一样,柔软鲜嫩,且作为补肾阳药,作用比较和缓,不峻烈,从容不迫的,故名从容,后来加上了草字头,为苁蓉。
- 远志,“志”是指对过去的记忆,远志是味有助于增强记忆力的药。
远志
- 续断,能续筋骨,通血脉。益母草,活血调经,女性经产常用药,故为“益母”。
- 三七又叫金不换,是因为它常在军队里用来疗伤止血,作用很大。金不换,不是说它价格高,是形容它价值很高,能救命。
- 威灵仙,“威”是指药物作用比较峻猛,“灵仙”是指药物对风湿痹痛或疼痛疗效非常显著。
2、按颜色命名
- 大黄、黄芪、黄连、黄芩、黄柏,都是因为黄色命名。
- 白芷、白术、白芍、白僵蚕,都是因为白色命名。
- 大青叶和青黛因青黑而命名。
- 明矾又称白矾,因为白色命名。
- 紫草色紫,玄参色黑,赭石红褐。
赭石
- 红花、丹参、朱砂色红而得名。茜草的“茜”也是红色,它的根是红色的,古代还曾用作大红色的染料。
3、以原植物或动物生长特点命名
- 金银花又叫忍冬花,忍冬是因为其叶凌冬不凋谢。
- 半夏,是夏季过半而生。夏枯草,到夏至则枯萎。
- 款冬花又叫冬花,是一种冬天开花的植物。款,有到达的意思。
款冬花,冬天开花
- 冬虫夏草,本是菌类,冬天菌丝穿入虫体内生长,但未破坏虫体表面,所以外表仍是虫的样子,待破坏了幼虫的内部器官后,第二年夏季,从虫尸体生出菌类子座,长得像草,故名,但其实是菌类。
冬虫夏草
- 茵陈蒿,本叫因陈,《本草拾遗》记载,它是“因旧苗而生,故名因陈”,就是说它上一年的地上部分枯萎后,但地下部分还是活的,第二年春天,它在前一年就有的根上再长出幼苗来,所以“因旧苗而生”。
- 桑寄生,寄生桑树旁而生。僵蚕,是因感染白僵病而死的蚕,死后完全角质化,比较僵硬,故名。
僵蚕
4、以形态特点命名
- 石韦,“韦”是皮革的意思,因为它的叶子具有柔韧性,像加工过的皮革一样,所以叫石韦。而“苇”字没有这层意思,所以写成石苇其实是错的。
- 虎杖,茎直立而生,粗如杖,且表皮散生红色或紫红色斑点,似虎皮纹,故称虎杖。
- 大黄又叫锦纹,是因为大黄的切面有丝绸一样的花纹。
- 开头提到的山茱萸的别称枣皮,是因为它红红的长得像枣类的果皮,而不是因为它和枣有什么关系。
- 牛膝的茎膨大突出,像牛的膝关节,故名牛膝。
牛膝茎节膨大突出
- 海金沙是金黄细沙状,故名,但它其实是蕨类植物的繁殖细胞——孢子,生长叶子的背面。
- 百部,丛生的块根很多,可以数以百计,部有部属、队伍的意思,形容块根数量像一支部队。所以写成白部就是错的。
百部
5、以气味命名
- 如甘草味甘,苦参味苦。
- 龙胆草其苦如胆。
- 鱼腥草因为有鱼腥气。
- 麝香、木香、丁香、沉香都有特殊香气。
- 五味子,是因为相传可以有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不过还是以酸味为主。
- 豨莶草,这个字有点难写,豨莶读作西先。豨就是猪,莶是气味,这种植物有一种像猪身上的臭味。
豨莶草
6、以产地命名
- 广藿香,是两广生产或从两广进口的藿香。
- 川牛膝,是四川的牛膝。川芎、川乌、川贝母、川木通都是以四川为主产地。
- 当归古代以秦州(甘肃岷县)为优,故也称秦归。
- 三七以广西田州(田林一带)的为佳,又称田七。
三七
- 山药以河南怀庆为佳,又称怀山。
- 苍术以江苏茅山的为好,又称茅苍术。
- 乌药过去认为浙江天台山的较好,所以称天台乌药,或台乌。
- 西洋参原产自加拿大,美国,属于过去的西洋。
西洋参
7、以入药部位命名
- 桑树的不同部位入药:桑枝、桑叶、桑根白皮、桑椹。
- 莲的不同部位入药:莲子、莲子心、莲须、莲房、荷叶、藕节等。
- 鹿的不同部位入药:鹿茸、鹿角、鹿心、鹿血、鹿尾等。
- 以种子或种仁入药:酸枣仁、柏子仁、决明子、青葙子、郁李仁等。(注:并非所有名为“XX子”的中药都是种子,有的是果实,比如牛蒡子、蔓荆子、鸦胆子等)
酸枣仁
- 以花(头状花序、花蕾)入药:菊花、野菊花、玫瑰花、槐花等。
- 以叶入药:番泻叶、艾叶、枇杷叶、银杏叶等。
8、以传说人物命名
- 使君子,相传为汉代潘州郭使君多以治疗小儿之疾而命名。
- 何首乌,相传为何氏祖孙三代服用,均高寿且发乌,容颜不老。
- 杜仲,是传说中一个人的名字,因为他长期服用这种树的树皮,最后益寿延年,故以他的名字命名。
杜仲
9、以炮制方法命名
- 红参是经过蒸煮过颜色变红的人参,白参是经糖浸泡后颜色变白的人参。
红参
- 大黄因功效峻猛称为将军,它酒炖或酒蒸后为熟大黄或熟军,酒制称酒大黄或酒军,炒焦后称焦军。
- 山楂炒后为炒山楂,炒焦后为焦山楂,再炒炒成炭状,为山楂炭。依次炒焦的程度越来越深,颜色越来越黑,收敛的作用越来越强,活血的作用越来越弱。
- 肉桂中靠近地面的树皮,压成平板状的为板桂;中间比较直的一段,压成两边有点卷曲中间有点凹陷的,叫企边桂;靠树枝的树皮让它自然卷曲,成筒状,为即筒桂。
肉桂
10、以药材性质命名
- 沉香放入水中会沉底或半浮半沉于水中,故名“沉”。
- 浮小麦是淘洗小麦时不饱满的、很轻的小麦粒,能浮在水面上,故名。
11、外来药音译名
- 诃子又叫诃黎勒,是梵文的音译。
- 荜茇是拉丁文piper的音译。
- 补骨脂又叫破故纸、破布纸,是因为它也是外来药的音译,所以译法不同用字不同。
补骨脂
12、以避讳而更名
- 如延胡索改为玄胡索,避讳宋朝一位皇帝的父亲。后为避讳康熙的名字玄烨,又改名元胡索。
- 玄参改为元参,也是避讳康熙。
- 薯蓣改为薯药、山药是为了先后避讳唐代皇帝李豫,宋代皇帝赵曙。
13、一些带有汉语文化的别名
- 拆字法别名:胡椒称古月,硼砂称月石,僵蚕拆开蚕字写作天虫,芒硝称作小月,信石称作人言。
- 借喻、比喻、设谜:虎杖称作大虫杖,牛蒡子称大力子,车前称作当道,益母草称坤草,狗脊叫犬片,百部叫穿杨。
#哆咖医生超能团##健康科普排位赛#
总结
中药的证明和别名是相对而言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人参以前写作人蓡,地黄写作芐,香附过去写作莎草根。
通晓药物各类命名原则不仅是为了有趣,学习文化知识,掌握更多的信息。并且,是为了更方便地了解古今文献,以及各地区对传统草药的识别,对我们掌握更多中药的更多功效、用法和毒性,是大有帮助的。比如开头的例子,如果不认识药的别名,一副药都抓不了,更何谈为病人治病救伤。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60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