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以前农村种田种地,每家每户几乎都要养上一两头耕牛。牛是很招虫蝇的,其中就有牛虻。牛虻的体型比较大,飞行速度较快,活像是一架小型战斗机。看见牛虻吸取牛的血液时,要及时把它拍死,有时候牛虻也会攻击人类,被它叮咬上一口时会非常疼痛的,并且会肿起一个大包,实在是让人十分讨厌的一众昆虫。
牛虻是什么?
牛虻是虻的俗称,又叫做牛蚊子、牛苍蝇、瞎蚂蜂,在东北林区又称作“瞎碰”或“瞎虻”。看到了牛虻的这么一大串别名是不是有点晕了呢?牛虻到底是属于苍蝇还是蚂蜂呢?其实牛虻是属于双翅目虻科。光听牛虻的这些别名就可以知道,牛虻外表既酷似苍蝇。但体形稍大,又想蚊子一样喜欢戏谑,飞行时的声音又与马蜂极为相似。
牛虻,概形灰黑、粗壮,呈长卵形,体长约为19毫米。宽约6毫米。头阔、呈半球形,两侧复眼大,口器刺吸式,特别适合吸血。身体大都覆盖有黑色软毛以及白粉物质,触角呈黄色。牛虻在我国各地都有分布,成虫平时喜欢居于近水并且温度较高的地方,水田、沼泽地、静水附近就是它们最佳的生育环境。雌性牛虻有强度螯刺能力,牛马等厚皮动物非常容易遭受其侵袭,当然人类也受其扰。成虫牛虻白天活动,在正午时刻是牛虻活动的高峰时期,因此每年五月份到八月份时大量的牛虻成熟,此时到乡下去,就能看到牛马身边围绕的牛虻了。牛虻叮咬后的伤口在虻类唾液的刺激下常形成肿包、疼痛,所以对家畜的骚扰性极大,据统计乳牛可以因为牛虻的叮咬而使产奶量下降11%~15%,最为令人头痛的是牛虻会传播多种人、畜疾病,如野兔热、炭蛆病、大脑炎等等。
对于如此的害虫,人类也想尽办法想要控制牛虻的数量,有人就曾喷洒高效驱避剂在牛、马的身体上,效果虽好,但却只有短期效果,想要长期采用必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好在经过人类的研究发现在自然界中有一些昆虫天生就是牛虻的天敌,例如瓢虫和隐翅虫的幼虫专门以牛虻的卵为食。人们就可以利用这些天敌来消灭虻类。
虽然牛虻十分令人讨厌,但是在中医界认为牛虻是一味中药。中药牛虻是昆虫类虻科复带虻的雌虫体,中医认为虻虫有破血逐瘀通经的功效和作用。中药牛虻性苦、凉,有小毒,归肝经。主治血淤闭经;产后恶露不尽;干血痨;跌打伤痛;喉痹。牛虻药效再好,也要遵循医嘱服用药物。
大家在牛虻较多的地方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小心避免被牛虻叮咬,叮咬一定要即使处理好伤口。(四)
这里是科学兴农,欢迎添加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牛虻啊,其状如蝇其色彩似蜂,但它既不是蝇也不是蜂,它就是它自己。
牛虻好吸血,牛马是它的最爱,对人也骚扰——在晚春至早秋这段时间,凡是裸露胳膊腿在野外忙活的,一不小心就被它叮上了:突然觉得某处被针扎了一下,应激反应式的“啪”拍过去,多半时间它被你拍死了…
至于它的用处么,我没想过,农民伯伯们没想过,牛大概会想:“切!屁用处,只会坑牛!”
它真的一无用处吗?农村的孩子会告诉你:它们好玩!
在农村,男孩们(也有女孩也会)会在牛身上捉牛虻——那是要轻轻的,拱着手心拍过去,当确认牛虻在手心,轻轻的收拢手,捉住牛虻。大力了那是为牛除害了,手心一滩血,不好玩。
捉住两个牛虻就可以做个玩具。折取麦秆,要一支细一点的,两支粗一点的。其中一支细的麦秆插入稍短一点的粗一点的麦秆内,细麦秆两端反折过来,反折处各夹住一只牛虻的腹部,两只牛虻一只头部超前另一只朝后,活动套住细麦秆的粗麦秆的位置,使粗麦秆套住细麦秆反折过来的两端。最后,在两支套住的麦秆中点垂直插一支细木枝、竹签之类的直棒棒,再把棒棒插入另一支粗麦秆内…
好了,接下来就是孩子们觉得牛虻唯一有用、好玩的事了:两只牛虻拼命朝同一个时针方向飞,于是孩子们有了一个自制的生物玩具风车…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69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