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有“三个半师傅”的说法,即做青师傅,焙火师傅,看茶师傅,加上最后的泡茶师傅。
泡茶师,即茶艺师,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茶叶加工制作,但在茶叶销售中扮演重要角色,可称为半个师傅。看茶泡茶、看人泡茶、因茶而异、因人而异,其中要领,亦需细心与匠心,是一门科学与艺术。
茶品冲泡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茶叶品质的最终呈现,需从以下内容学习与实践。
一、冲泡流程
准备冲泡器具—烧水—温杯—投茶—冲水—刮沫(或淋壶)—出汤—分茶—奉茶—品茶,而后重复多次(冲水—出汤—分茶—品茶);中间鉴赏干茶外形色泽、干茶香、杯盖香、水中香、杯底香、叶底香、茶汤色泽、茶汤滋味等。
二、冲泡方法
1.器具准备
主要器具:烧水壶、茶盘、陶瓷盖碗或紫砂壶、茶海、品茗杯等。
辅助器具:茶荷、茶拨、茶漏、茶巾、茶托、茶镊等。
泡茶之前把每个细节都考虑周到,不要在泡茶的时候出现手忙脚乱。
注:泡茶容器(盖杯或紫砂壶)容量以110ml~150ml为佳。盖碗冲泡方便,又便于闻香。
2.烧水
冲泡水温以现开现泡为佳。(建议用铁壶、陶壶、银壶为佳)陆羽说过: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泡茶要选对水,水是茶之母。我们溪谷留香专用水,是产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桐木关的山泉水,是泡茶用水之上品。
3.温杯洁具
冲泡茶叶之前,首先将所有器皿用开水予以温烫(20s左右),其作用:一则温杯洁具,二则醒茶提香。若直接将茶叶或茶汤倒入未经烫过的杯子里,茶汤温度会迅速下降,从而影响茶叶香气滋味的持久度。
4.投茶
取茶量并没有绝对的标准,“食无定味,适口者珍”,可按自己的口感喜好自行调整,在冲泡过程中,如果有喜欢淡一些可以减少浸泡时间或者增加注水量。
投茶后要醒茶,盖上杯盖,轻轻摇晃盖碗,使干茶在热杯中晃动,这样不仅可以去除茶叶因存放所产生的异味,还可以使茶叶本身的茶香散发出来。
醒茶后,可将盖碗递给茶客闻干茶香。同时也可在客人闻香的过程中简单介绍所泡的这泡茶。
5.冲泡时间
武夷岩茶,每泡应控制在一定的时间后出汤(依个人口感控制)。随冲泡次数的增加,浸泡时间应逐次延长。
冲泡者可根据客人的喜好调整茶汤的浓淡,方法是调整茶水比或浸泡时间。
备注:冲泡时间对茶汤的影响是毋庸置疑,但很多细节的地方常常容易忽略。如注水和出汤的时间,也是计算在冲泡时间中的,浸泡时间含冲水和出汤的时间,最好能够保持一个稳定的注水和出汤时间。
虽然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冲泡所需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但第二泡要比第一泡的时间短些。因为第一泡只是醒茶,茶叶经过第一泡的浸润之后,第二泡的内含物质析出速度要比第一次快,所以要缩短一些时间。
冲泡过8次左右,每次出茶汤后,要立即往盖碗中注水,这样在客人喝完杯中之茶,下一泡也不会太淡。
6.冲水、刮沫、出汤
冲水又称注水,是指用开水冲茶,冲水宜高冲(也不要太高,太高会使水温下降);第一泡冲水后需刮沫,第二泡以后无需刮沫;出汤是指茶水分离,每泡冲水后需控制好浸泡时间,及时出汤,出汤宜低斟。
备注:注水方式水线的高低、快慢、疾缓、走势、粗细都会影响茶汤的口感,分别影响着茶汤的温度、浓淡、协调度、均匀度和饱满度。注水时沿杯壁定点注水或沿杯壁巡回注水,避免击打茶叶,出汤时也应避免出汤过急。
7.分茶
要求每杯茶汤量均匀一致。(无论杯子大小以每杯不超过20ml、三口可以品饮完为佳,到太多客人喝不完,茶汤易冷影响口感)
茶杯要事先放在杯垫上,这样递给客人就可以拿着杯垫递给客人,避免用手触碰杯壁。
健康生活,从一杯茶开始。
晓茗之前的很多篇文章都讲过,茶汤不好,除去茶叶自身品质出现问题,剩下的唯一一个原因就是——你的冲泡方法错了!
武夷山岩茶虽然冲泡并没有很难,但真的能把武夷岩茶中独有的香气、色泽、味道完美的展现出来,还是要各位多多练习,不是看一篇文章就能速成的。
今天晓茗就给大家讲一下如何冲泡武夷岩茶的步骤,希望大家看完后能够多多练习。
使用盖碗居多
喝武夷山茶时候用盖碗来冲泡茶叶,最好是用白瓷盖碗泡出来的茶汤与茶底会更好看。为什么用盖碗来泡茶呢,因盖碗能保存住武夷山的茶香,明显的展现出茶叶本身原本的特性,好茶坏茶一眼就能看出。
控制投茶量
岩茶的投茶量跟红茶不一样,红茶的投茶量大概在3-5克左右,而武夷岩茶的投茶量在8克左右。不过这是按照正常的冲泡来看,如果自己本身对茶的浓度有追求,可以适量增加或者减少。不过这必须是老茶客才有的特权,如果你是岩茶新手,建议茶量宜淡不宜浓,宁愿味道淡一点也不要味道太浓,很多新手本身对于太浓的岩茶就不太能接受,反而会影响岩茶在心中的印象。
高冲(或低位)
选择高冲的手法能够让水直接接触茶叶,达到充分浸泡的效果,香气比较饱满,高扬。或者也可以低位冲泡,减少对茶叶的冲击,这样冲泡出来的茶汤柔和,减少岩茶中的刺激。
高水温
岩茶与其他茶叶不同,需要用沸水来冲泡才能冲泡出岩茶的韵味、香气、滋味。在冲泡前,先用沸水温杯,达到冲洗跟保温的作用。
快冲快出
冲泡岩茶最忌讳的就是闷泡,时间一久味道上就会有变化。所以前三泡一定要快速出汤,时间把握在1-3秒内。
坐杯时间
当从第4泡开始,可以增加出汤时间,时间掌握在10秒内,也不要过长,慢慢增加。从第七泡后,闷泡时间加长。时间控制在20秒到30秒以内,慢慢的增加闷泡时间。
岩茶滋味醇厚,内涵丰富,有特殊的“岩韵”。茶树品种特征能从滋味中体现;香气或高或长,高则浓郁,长则幽远,香型多样化,如花香、果香或带乳香、带密香等等;品茶时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并反复几次。闻香有闻干茶香、盖香、水香、杯底香、叶底香等等;尝味时须将茶汤与口腔和舌头的各部位充分接触,并重复几次,细细感觉茶汤的醇厚度及各种特征,综合判断茶叶的特征和品位。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72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