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的央视 315 晚会,曝光了河北青县在养殖肉羊的过程中添加「瘦肉精」的现象。
而这种吃了瘦肉精长大的羊,又会流入全国各地的农贸市场。
新闻一曝光,就引发了网友的担忧「早年听说过猪肉里有瘦肉精,怎么羊肉也有了?」「瘦肉精到底是个啥,人吃了会有什么危害?」
我们迅速咨询了食品工程专业和食品检测行业的专业人士,关于瘦肉精的危害和规避风险的方法,看完这篇你一定有收获。
瘦肉精到底是啥
—
「瘦肉精」的学名叫做「β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它是一大类药的总称。
「第一代瘦肉精」包括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等,「第二代瘦肉精」包括莱克多巴胺等。不管是第几代,发挥作用的方式是相同的。
在上世纪末,人们发现这类物质能够通过激活 β 肾上腺素受体,让猪、牛、羊等牲畜的心率加快,体温上升,基础代谢率升高,从某种程度上抑制脂肪堆积,从而达到「增肌减脂」的目的。于是这类物质就被大量应用在畜牧业,用来给畜肉增产。
吃瘦肉精长大的羊
人吃了会有什么影响
—
如果你吃到的羊肉内还残留着较高剂量的瘦肉精,那可能会引起急性中毒症状,具体症状包括:恶心、头晕、肌肉颤抖、心悸、血压上升等。
而且,瘦肉精在动物内脏中会比较容易蓄积,对于常吃内脏的中国人来说,更是要特别注意它的危害。
别的肉类也会用吗?
—
其实,之前偷偷用瘦肉精比较多的是猪肉和牛肉,但由于监管更严格,近年来已经很少听到这类案例了。
除了猪牛羊肉以外,鸡肉也可能会在养殖过程中用到,但会很少,因为鸡肉的瘦肉率已经很高。
而瘦肉精对鱼的作用并不大,水生动物也不太容易用药。
为什么听说
美国还允许使用?
—
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严格禁止畜牧业使用「第一代瘦肉精」。
因为自从上世纪末畜牧业开始广泛使用「第一代瘦肉精」,就出现了不少严重的中毒案例。食用含瘦肉精的肉类以后,很多人出现了四肢颤抖,恶心头晕,心悸等中毒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因为心跳骤停导致昏迷或死亡。
但是,对于「第二代瘦肉精」—— 莱克多巴胺来说,情况就复杂得多了,因为各个国家的法规对此态度不同。
包括中国、欧盟在内的大部分国家认为,目前的毒理数据还无法确保它的安全,因此从 1997 年开始就严格禁止使用,2002 年起开始大力推进监管。饲料中只要添加「瘦肉精」,就是非法添加物。
我国明令禁止使用「瘦肉精」。
但美国 FDA 认为这种瘦肉精相对来说毒性低一些,并且在动物体内代谢速度很快,在限量范围内可以保证安全性。
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少数国家和地区允许它合法使用,只在残留量上做出了限定。
如何规避风险 / 鉴别
—
如果你非常在意瘦肉精的风险,我们建议去比较大型的超市买肉,或者尽量买大品牌、品质有保证的肉类。这些渠道的肉类为了确保品质,往往会进行瘦肉精的批次检验。
目前有些超市会把兽药检验记录表贴在超市的墙上,也有些会提供可追溯标签(或者二维码之类),通过标签可以追溯到具体批次的瘦肉精检测结果。买这样的肉类就可以放心很多了。
我们也咨询了从事食品检测与动物检疫的专业人士,他们建议如果大家实在担心的话,可以去搜「克伦特罗 试纸」「莱克多巴胺 试纸」或者「沙丁胺醇 试纸」,记得尽量买三种都一起检测的,务必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这是一种食品检测和农业监管中用来快速筛检的试纸,准确率还是相对比较高的。
根据厂家的包装宣传,使用试纸的检测结果和瘦肉精检测国家标准采用的方法对比,结果符合率为 96.3%。不过,用试纸主要是在家自测心里有个数。消费者自己拿着得到的结果往往不具备监督执法机构的法律效力,用它来维权的话,可能会有点难。
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总是令人揪心。
我们也很想知道,为什么从 1997 年起就明文禁止添加的「瘦肉精」,还会出现在市场上?为什么从监管部门到进货的市场,全都失了灵?作为消费者,什么时候才能有不担惊受怕的一天?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shys/29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