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逸仙药师从萎缩性胃炎的特点、临床症状、药物治疗进行介绍:
慢性胃炎分成“非萎缩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特殊类型胃炎”三大类。
萎缩性胃炎的特点:
1、 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的减少。
2、 伴或不伴纤维替代、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
3、 该病可归属中医“胃痞“虚痞“痞满“胃痛“嘈杂”等病范畴。
4、有报道萎缩性胃炎每年的癌变率为 0.5%~l%,伴有异型增生(ATP)时癌变率更高。因此,对萎缩性胃炎,特别是严重的萎缩性胃炎或伴有异型增生者应注意预防其恶变。
5、 幽门螺杆菌感染为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的主要原因。此外与环境因素、宿主对幽门螺杆菌 感染反应性、胆汁反流、免疫、遗传、年龄、高盐及低维生素饮食等因素有关。
6、 萎缩性胃炎的确诊有赖于胃镜与病理检查,尤以后者的价值更大。
临床症状:
1、萎缩性胃炎临床表现形式多样,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
2、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不良,上腹部不适、饱胀、疼痛是该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可伴有食欲不振、嘈杂、暖气、反酸、恶心、口苦等消化道症状。
3、部分患者还可有乏力、消瘦、健忘、焦虑、抑郁等全身或精神症状。
4、上述症状可由饮食不当、情绪激动或抑郁、劳累和气候变化而诱发。
药物治疗:
1、 根除幽门螺杆菌:国内、外均推荐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行根除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使胃黏膜组织学得到改善,对预防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有重要意义。
2、 抑制胃酸分泌:如H2 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或质子泵抑制剂(如泮托拉唑),主要用于有胃黏膜糜烂和(或)以反酸上腹痛等症状为主者。
3、 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硫糖铝、瑞巴派特、替普瑞酮、吉法酯、依卡倍特等可改善胃黏膜屏障,并减轻胆汁反流对胃黏膜屏障的破坏,促进胃黏膜糜烂愈合。
4、 促动力药物: 如多潘立酮、曲美布丁、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促动力药物可改善上腹饱胀或恶心、呕吐的发生可能与胃排空迟缓相关。
5、 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可用于有明显精神因素的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患者。
6、 中成药治疗:(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治共识意见,2009》)
①摩罗丹 每次 55~110 粒,每日 3 次。和胃降逆、健脾消胀、通络定痛,适用于本虚标实证。
②养胃舒胶囊 每次 3 粒,每日 2 次,适于气阴两虚证
③气滞胃痛颗粒 每次 5 g,每日 3 次;胃苏颗粒 15 g/次,口服,每日 3 次,适用于气滞证。
④保和丸 每次 6 g,每日 2 次,适用于湿滞食积证。
⑤香砂六君丸 每次 9 g,每日 2 次,适用于脾胃虚弱证。
⑥香砂养胃丸 每次 9 g,每日 2 次;附子理中丸水蜜丸 6 g/次,大蜜丸 1 粒,每日 2~3 次,适用于脾胃虚寒证。
⑦阴虚胃痛冲剂 每次 10 g,每日 2 次,适用于胃阴不足证
你好,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慢性胃炎从病理学上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和疣状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1.幽门螺杆菌感染2.十二指肠-胃反流3.自身免疫4.年龄因素及胃黏膜营养因子缺乏等。
慢性萎缩性胃炎做胃镜时可发现以下特点:胃黏膜萎缩变薄、黏膜颜色变淡、皱壁变细而平坦、黏液减少、有时可透见黏膜血管纹。本病的确诊,需要依靠胃镜下取胃组织活检。
慢性萎缩性胃炎一般症状不典型,常见中上腹部不适、饱胀感、钝痛、灼烧痛等,也可见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消化不良等。
本病的治疗,建议查一下C13呼气试验,确定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尽量行幽门螺杆菌根治性治疗,可选用质子泵抑制剂加两种抗生素口服,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有反流的可用胃肠动力及助消化的药物、注意补充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中医中药对该病常有良好效果,建议在当地找一个有经验的中医,系统诊疗一下,同时服用中草药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需要积极对待,其病理检测常伴有肠上皮化生(癌前病变),一定要定期复查胃镜(每年至少一次),才能及时发现不良情况,最大限度降低不良后果。
平时尽量不吸烟、少饮酒,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不要吃,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吃饭要细嚼慢咽,不宜过饱,饭后不宜立即平卧。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30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