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唐僧的袈裟叫锦襕袈裟,在早期的版本中,它和九环锡杖是取代孙悟空降妖除魔的。
在《西游记》中很多法宝和武器,赞诗中吹得非常厉害,但实际上也就那样,面对妖怪起不了太大作用,比如猪八戒的九齿钉耙,连通天河上的冰块都筑不破。而如来送给唐僧的两件法宝也是如此,听起来很厉害,但唐僧却没有使用过,真实情况不知,况且有孙悟空在估计唐僧也就用不上它们了。
唐僧是如来佛祖的二弟子金蝉子转世,也是官方钦定的取经人。
《西游记》的主线就是讲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虽然说佛祖想让大乘佛法传到大唐,但也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来求取的。比如在唐僧没上路之前就有九个不知名的取经人,路过流沙河就被沙僧吃了。这些人无论是什么原因去取经,但因为都不是官方认定,所以能不能活下去就得靠他们本事了。
再比如,孙悟空、猪八戒等虽然有本事,但他们的职责只在于保护取经人,假如他们去取经,佛祖也是不会传经的。
行者道:但只是师父要穷历异邦,不能彀超脱苦海,所以寸步难行也。我和你只做得个拥护,保得他身在命在,替不得这些苦恼,也取不得经来,就是有能先去见了佛,那佛也不肯把经善与你我。正叫做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所以说,取经大业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去实施的,需要得到如来佛祖的认可才行。唐僧就是官方认定的取经人,对于这个取经人佛祖也已经安排好了一切,让他虽有劫难但始终不会丧命。
佛祖让观音菩萨去寻找取经人时给了她两件宝贝,让她赐给取经人,一个是锦襕袈裟,另一个则是九环锡杖。
即命阿傩、迦叶,取出锦襕袈裟一领,九环锡杖一根,对菩萨言曰:“这袈裟、锡杖,可与那取经人亲用。若肯坚心来此,穿我的袈裟,免堕轮回;持我的锡杖,不遭毒害。”
按照佛祖所说,袈裟可以免堕轮回,锡杖能让唐僧不遭毒害。
因为《西游记》中唐僧肯定不会死,所以袈裟是否能真正让他免堕轮回也就无法验证了。
至于九环锡杖,在菩萨找取经人时也曾介绍过:
铜镶铁造九连环,
九节仙藤永驻颜。
入手厌看青骨瘦,
下山轻带白云还。
摩呵五祖游天阙,
罗卜寻娘破地关。
不染红尘些子秽,
喜伴神僧上玉山。
“摩呵五祖游天阙”是说摩诃五祖拿着法杖在灵山凭借法术震慑众神佛的事迹。
“罗卜寻娘破地关”,说的是如来的十大弟子之一的目连救母的故事,目连拿着这根禅杖,来到阿鼻地狱,振锡杖三声,狱门自开,目连最终救出了在地府里受苦的母亲。
可以看出这九环锡杖是非常厉害的法杖。
然而,唐僧在取经时困难重重,却不曾见到这法杖有任何妙用。
这主要是因为唐僧身边有孙悟空这样本领高强的徒弟,他能保唐僧化险为夷。
唐僧的九环锡杖是吴承恩先生搜集其它版本的《西游记》改编的。
其实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就曾描写过这九环锡杖。
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唐僧师徒参加了大梵天王的斋会,天王赐给玄奘几个法宝,其中有隐形帽一事,金环锡杖一条,钵盂一只,这金环锡杖应是九环锡杖原型。
那金环锡杖是很厉害的法器,玄奘和其徒弟猴行者一路上降妖伏魔都倚仗着它。
1.唐僧师徒来到一处长坑,四门陡黑,雷声喊喊,进步不得。唐僧把金环锡杖遥指天宫,大叫:天王救我!忽然杖上起五里毫光,射破长坑,须臾便过。
2.师徒再往前走,遇上了白虎精,张口大叫一声,忽然面皮裂皱,露爪张牙,摆尾摇头,身长丈五,定醒之中,满山都是白虎。猴行者将金环锡杖边做一个夜叉,头顶天,脚踏地,手把降魔杵,身如蓝靛青,发似朱砂,口吐百丈火光。猴行者施法术杀死白虎精,夜叉杀死了满山的白虎。师徒才得以继续前行。
吴承恩版《西游记》自然是吸取改编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相关情节,并将唐僧的徒弟猴行者改编成更加强大的孙悟空,将法杖的妙用归到了孙悟空身上,也因此就用不上这法杖了。
而实际上在《西游记》中这九环锡杖可能本来就不厉害,否则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也就没必要找人来保护唐僧了!
至于锦襕袈裟也确实是个法宝,否则那黑熊怪也就不会惦记,这宝贝穿起来尊贵,让人免堕轮回,但也是相对于凡人而言,以唐僧的地位,本就会得成正果,这袈裟对他来说也就仅仅是个装饰品了。
锦襕袈裟本身除了奢侈品属性以外,也就剩个荣誉勋章的作用,其余什么用都没有。
可能会有人说,观音赐袈裟的时候说了一大堆:
“这袈裟,龙披一缕,免大鹏吞噬之灾;鹤挂一丝,得超凡入圣之妙。但坐处,有万神朝礼;凡举动,有七佛随身……”
——那是代指。
观音所谓的穿袈裟,其实是表示皈依佛门。
皈依佛门者,龙免大鹏吞噬之灾,鹤得超凡入圣之妙,成佛者自有万神朝礼,有了神佛身份,不光有七佛随身,还能带个警卫连呢。
毕竟,这件袈裟的作用,如来在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里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命阿傩、迦叶,取出锦襕袈裟一领,九环锡杖一根,对菩萨言曰:“这袈裟、锡杖,可与那取经人亲用。若肯坚心来此,穿我的袈裟,免堕轮回;持我的锡杖,不遭毒害。”
袈裟、锡杖,都是“信物”的属性。穿了袈裟执了锡杖,就表示皈依大乘,是如来的小弟,就这么个意思。
其余的,如来和观音说得这么好那么好,都是借物代指。不是说穿上袈裟拿了锡杖就大道圆满了,而是说皈依了大乘法教以后,妙处无穷。
所以你看第十二回《唐王秉诚修大会,观音显圣化金蝉》里,介绍完袈裟,后边跟一首赞诗,诗里写:
三宝巍巍道可尊,四生六道尽评论。
明心解养人天法,见性能传智慧灯。
护体庄严金世界,身心清净玉壶冰。
自从佛制袈裟后,万劫谁能敢断僧?
——很明显,这强调的是佛教本身而不是袈裟。画的饼,也是说皈依三宝明心见性以后如何如何。
那你看,袈裟还有什么用。的确是件奢侈品,有这么一个信物的意义,其他啥用都没有。
至于说招来恶徒觊觎等等,那也是在暗喻取经之难,会受妖魔阻拦。妖魔觊觎的并不是袈裟本身。
所以,一路西行,除了一个不开眼的罴怪和一个想替代唐僧去取经的黄眉童子,其他妖怪,包括天界下凡那一堆街溜子,都没对袈裟表现出什么兴趣。他们也不傻,都知道袈裟就是个摆设,为了袈裟费心,那就成了买椟还珠了。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56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