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菜,非我原产,唐朝时来自西域。《唐会要》:“太宗时尼波罗国献波棱菜,类红蓝,火熟之,能益食味。”菠菜可口,而且富含铁质。
先看汪曾祺老先生的制作方法:菠菜洗净,去根,在开水锅中焯至八成熟(不可盖锅煮烂),捞出,过凉水,加一点盐,剁成菜泥,挤去菜汁,以手在盘中抟成宝塔状。先碎切香干(北方无香干,可以熏干代),如米粒大,泡好虾米,切姜末、青蒜末。香干末、虾米、姜末、青蒜末,手捏紧,分层堆在菠菜泥上,如宝塔顶。好酱油、香醋、小磨香油及少许味精在小碗中调好。菠菜上桌,将调料轻轻自塔顶淋下。吃时将宝塔推倒,诸料拌匀。这方法看着就像是苏浙一带拌马兰头、和枸杞头的制馔方法。
再看另一位老馋鬼梁实秋的烩菠菜。烩酸菠菜也是家常菜之一,菠菜下锅煮,半熟,投入一些猪肉丝,肉丝一变色就注入芡粉汁使之稠和,再加适量的醋,最后撒上胡椒粉;菠菜的颜色略变,不能保持原有的绿色,但是酸溜溜,辣兮兮,不失为一碗别具风味的汤菜。这烩菠菜有点酸辣汤的意思。
其实菠菜凉拌营养比较好,但是一定要略汆水去掉菜涩,之所以用“汆”就是不要煮透,保持菠菜的营养,哪怕就是烫一下、另外菠菜其实最营养的部分是不是叶和茎,而是那红红的菠菜根,只是清洗起来太麻烦,所以很多人都把最营养的根扔掉了。如果条件允许,菠菜够嫩的话建议保留菠菜根制馔。
我与上面两位老饕区别在于凉拌菠菜我喜欢放入粉丝,菠菜粉丝是也!蒜大一些、醋也大一些,一定要来一些芥末油,酸辣冲鼻,下酒绝佳!菠菜做汤也是家常,不过是西红柿菠菜鸡蛋汤,经常喝,菠菜没有杂味,有点淡淡的甜,西红柿略酸,放上白胡椒粉又有一丝丝辣,菠菜是绿油油的、鸡蛋花是黄澄澄、西红柿红彤彤,上面再飘着星星点点的香油,那色彩艳丽得直上头!这汤在冬日的早晨可保那暖流四射全身、立马神清气爽、精神抖擞!
菠菜略焯水可以长期保存,可拌可炒可汤,我经常是一次买回二三斤,一次焯烫,剩下一半留日后食用,放保鲜盒冰箱冷藏,这样既节省空间(菠菜焯烫除水后体积骤减)还可以免去清洗之繁琐,保鲜作用也好(鲜菠菜不耐冰箱保存很容易烂)。菠菜也可以晒干,储留过冬。做干菠菜都是拣大棵的去晒。做馅吃是很有味的,如同干扁豆角一样。
只需这一步,菠菜好吃又健康,试试你就知道了!
菠菜和“飞龙”名称的由来
二千多年前,菠菜是由波斯人栽培的,在唐贞观年间传入中国。当时中国称波斯为西域菠薐国,所以菠菜又叫做“菠薐菜”,随着时间的推移,又简化成了今天我们所说的“菠菜”。潮州音“薐”与“龙”同,“菠”是误读为“飞”还是有意读为“飞”无法考证,流传下来一直就叫“飞龙菜”,简称“飞龙”。
菠菜为什么吃起来会涩
有时候我们吃菠菜,尤其是直接炒的时候,吃起来会有一股涩味,好像舌头长了苔一样变“厚”了,其实啊这是因为菠菜里面草酸含量较高的原因。草酸不容易溶于水,所以在食用过程中,草酸容易与身体中的钙等金属离子结合,产生涩涩的感觉。而其中形成的草酸钙,不但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还会妨碍人体对钙的吸收。
那么怎么去掉菠菜这股涩味呢?建议大家在食用前,可以先将菠菜用热水焯一下再进行烹饪,这样即可以去除涩味。但是,菠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C、E、叶酸及矿物质镁、钾等,在焯水时,一些水溶性维生素、叶酸、钾及类黄酮等成分也会损失不少。因此,焯水的时间不宜过长。另外在潮汕地区经常会将菠菜与蒜苗一起炒,吃起来也可减少这种涩味。
那么,焯水会损失部分营养价值可怎么办?其实呀,平日里我们的饮食讲究的是均衡,可以从其它食物的获取中来补充丢失的物质元素。
吃菠菜会导致结石?
其实啊这个可以放心,因为只有人体一次性大量摄入草酸,且身体机能无法正常分解的时候,才有可能形成结石。草酸并不是菠菜的专利,像我们常吃的韭菜、苦瓜、芦笋等等也是草酸含量较高的蔬菜,只要消化能力正常、身体健康,少量的草酸在肠道里的吸收率并不会太高。
推荐菠菜的做法
菠菜属于深色植物,它叶汁较多且是深绿色,因此常常被用来当做食物的“调色剂”,比如深受欢迎的菠菜面、菠菜饺子、菠菜面饼等等,都是通过将菠菜叶进行榨汁后过滤取得的菜汁进行调色,煮出来的面条也好,饺子也好,翠绿的颜色使得平淡的面条、饺子也增加了一份诱人的色彩。
大家也可以尝试这种方法,在和面的时候加入适量的菠菜汁,就可以做成各种带有翠绿色的面食了,这种色彩也尤其受到小朋友的欢迎,能吸引他们好奇的目光。
菠菜的趣闻
菠菜还有一个破又有趣的事,为医疗科研贡献了一份力量。据说美国的伍斯特理工学院(WPI)的科研人员有一天在吃菠菜的时候突发奇想,觉得菠菜上的脉络很像人体的血管网络,要是把脉络变成人造人体组织的血管可不可以呢?于是他利用菠菜叶片上的脉络模拟人体血管,然后将纤维素骨架浸润在人体细胞中,让人体细胞在上面生长,没想到竟然真的成功培养出跳动的心脏组织。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69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