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中医最佳治疗

由于白血病具有贫血、发热、出血及浸润表现,如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因而常将其归属于祖国医学的“虚劳”、“血证”、“症积”范畴。由于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又有归为“急劳”者,由于常有发热,又称为“热劳”者。又根据本病临床表现有高热伤阴,热逼营血,耗气动血,神昏谵语,舌绛发斑等特点,又常将其归用于温病范畴,按卫气营血辨证施治。

国外在1845年才有关于白血病的描述,祖国医学虽无白血病的病名,但有关白血病的临床表现早在2000多年前的《内经》及其以后历代医籍中都有记载。《素问·腹中论》云:“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支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曰血枯。”此段经文描述血枯的症候有类似白血病出血及贫血的症状,《素门·六元正纪在论》亦说:“火郁之发……故民病少气……血溢流注。”这有类似白血病高热伴出血的现象。《金匮要略·血脾虚劳病脉证并治》有关虚劳的描述谓:“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又说:“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这类似白血病出血后的血虚及阴虚表现。

一、发病原因

(一)邪毒内蕴

一般将外界致白血病因索统称为“邪毒”。这包括各种理化因素、生物因素等。而这种邪毒进入机体后多能化热伤阴,因而又多将这种邪毒看做“火热之邪,”也有称之为“火毒”、“热毒”者。

邪毒在一定内因条件下侵入机体的脏腑经络,由表及里,如邪毒“量少”、“力弱”,则起病较缓慢,即有一个“潜伏期”,或病情较轻。邪毒蕴积日久化热,耗气伤阴,因而病人早期常表现出气阴耗伤的症候,临床上将此期定为气阴两虚型,为早期或轻型患者;邪毒入里,伤及气血,出现气血双亏症候,分型上又称为气血双亏型:毒邪进一步发展,侵及营血,毒入骨髓,或内陷心包,则出现壮热口渴,衄血发斑等热毒炽盛表现,甚至神昏谵语,如不及时救治,出现气阴两竭,病入膏肓。此期称为热毒炽盛型。多在前两型的基础上病情恶化而成,但也,但也可邪毒力强,或正气极虚,邪毒可直接侵入营血,毒入骨髓而见热毒炽盛之象。

(二)正气虚弱

邪毒所以能够侵袭机体是由于正气虚弱所为,正如《素问·评热论》所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医宗必读·积聚》也说:“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造成机体正气虚损的原因主要为内伤,包括劳倦、饥饱、房欲、七情,伤及肝、脾、心、肾等脏腑。《灵枢·寿夭刚柔》说:“忧恐忿怒伤气,气伤脏,乃病脏……”《素问·痹论》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宣明五气》也说:“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由于内伤,则脏腑功能失健,亦即免疫功能低下,使邪毒侵袭有可乘之机,说明正气虚弱是白血病发病的内在原因。

(三)血瘀

血瘀是邪毒内伤的病理产物,也是致病的因素之一。邪毒侵及机体,潜伏经络,阻碍气机运行,日久而出现气滞。血随气行,气行则行,气滞则凝,随着气滞的发生而出现血瘀。瘀滞日久而成肿块。《医林改错》云:“肚腹结块,必有形之血。”因而白血病的肝脾肿大多与血瘀有关;同时由于瘀血的存在,妨碍新血的生成,正所谓“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因此瘀血又与贫血的发生密切关系;另外,随着瘀血的产生而出现瘀血阻络的现象,血不循常道而出现衄血现象,溢于内脏则见咯血、吐血、便血、崩漏;溢于肌肤则见紫斑,因而瘀血又可进一步产生出血。如瘀血日久可化热,或成败血而出现高热症候。

(四)痰凝

痰凝与瘀血一样,既是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其产生的原因有二:一为邪毒蕴久化热,热熬津液而生痰.正如《咽喉经验秘传》所说:“火者痰之本,痰者火之标,故言火则痰在其中。”二为邪毒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而水湿停滞,聚湿生痰。《医生必读》云:“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何痰之有?”又说:“脾上虚弱.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膈,淤而成痰。”

因而痰之由来“非水泛力痰,则水沸力痰”。当痰留凝于经络肌肤之间则结为痰核、瘰疬等;当痰与瘀血胶结腹腔则发为腹块;正如《丹溪心法》所说:“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故白血病的发生与痰凝也有密切关系,特别是与淋巴肉瘤性白血病或急淋白血病更为密切。

二、发病机理

关于白血病的发病机理,目前基本上有三种看法。

(一)因虚致病

认为本病是一种虚证,“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为其理论根据,由于正气虚损,复感外邪而发病,常表现为气血不足,消瘦衰竭,低热,出血等症状,类似“虚劳”证,其病位在肝肾,而以肾为主。

(二)因病致虚

认为本病好发于青少年,原本气血旺盛,正气充壮,其表现为壮热囗渴,肌衄,鼻衄,便血等实证。由于邪热未除,耗伤气血而出现虚证,为因病致虚。

(三)虚实夹杂

认为本病致病前提是正不胜邪,本虚标实,邪正相争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正盛邪却,为病退,邪盛正虚为病进.

目前大多数血液病工作者倾向于虚实夹杂这一发病机理。

总之,白血病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复合造成,正常生活中应避免装修污染,食品污染,电磁污染等。

三、辨证纲目

急性白血病一般病初以邪盛为突出,而治疗应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化疗取得缓解后的早期阶段为邪消正伤,应以扶正培本为主,辅以祛邪;晚期以正气衰败为主要临床表现,重点应调节气血阴阳。临床常表现为气阴两虚、瘀血痰阻、热毒炽盛等正虚邪实证候。

四、治疗方法

本病的治疗应以扶正与祛邪并举,根据不同的时期和临床表现治疗应有所侧重。要重视整体观念,祛邪不忘扶正,正盛则邪退。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应以祛邪解毒为主。佐以扶正;其他类型白血病应以扶正培本为主配合化疗。感染及出血并发症在注重治标的同时,不应忽视滋补治法,调整气血阴阳,促使血象恢复更有利于并发症的控制,

(一)辩证选方

1.气虚血亏,肝肾阴虚

治法:益气养血、滋补肝肾。

方药:三才汤(《温病条辨》)合八珍汤(《正体类药》)加味,人参10g,白术12g,茯苓12g,炙甘草12g,黄芪20g,当归12g,生熟地各12g,山萸肉15g,枸杞子15g,女贞子12g,天门冬12g,出血重者加仙鹤草30g、茜草20g,鼻衄去黄芪,加白茅根20g、侧柏叶15g;尿血加大小蓟各15g;便血加大黄粉15g(冲服)、白及粉20g吞服。

2.热毒炽盛,气血两燔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救阴。

方药:,清瘟败毒饮(《疫疹—得》)加减。银花30g,连翘12g,板蓝根20g,栀子12g,生石膏45g,淡竹叶10g,知母12g,水牛角30g,生地12g,丹皮12g。出血重者加茜草20g,白茅根20g;囗腔糜烂局部涂锡类散或养阴生肌散;咽红肿痛加山豆根12g,射干9g;皮肤疖肿加蒲公英30g,野菊花15g,紫花地丁20g,并外涂如意金黄膏;肛门肿痛外涂九华膏;咳咯黄痰加鱼腥草30g,瓜蒌30g;神昏谵语加安宫牛黄丸。

3.症瘕痰核

治法: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药: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合消瘰丸(《医学心悟》)加减。桃仁12g,红花6g,赤芍12g,当归12g,柴胡12g,元胡12g,玄参15g,牡蛎20g,贝母12g,夏枯草15g,山慈菇20g。腹部肿块明显及胀满者加三棱15g、莪术15g;心悸气短加黄芪20g,当归15g、党参15g。

4.邪毒入髓

治法:祛邪解毒

方药:青黄散(《世医得效方》)改良。青黛与雄黄以1:1比例混匀,装入胶囊,每日服4~6g,分3次饭后服。除用青黄散外可根据临床见证辨证使用中药煎剂。

(二)中药制剂

1.益气补肾颗粒(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制剂):益气补肾。每次l袋.每日2-3次。适用于具有气阴两虚证的患者和作为化疗的辅助治疗。

2.青黄散(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研制):以青黛、雄黄8:2、7:3、6:4等不同比例组成,每次0.4~0.5g,每日1~2次,饭后囗服,适用于AML-M2b及M3患者。

3.癌灵1号注射液(哈尔滨医科大学研制):即现在的亚砷酸注射液,含砒石、轻粉等。每亳升含三氧化二砷1mg,氧化低汞0.01mg,每次10ml加入10%GS 50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4周为1疗程。适用于AML-M3,完全缓解率达80%左右,远期疗效较好,与全反式维甲酸和化疗药物无交叉耐药。

4.蟾蜍制剂:

蟾蜍每次0.15~0.3g盛入腔囊,每日 1次,睡前服。10天为1疗程或连续服用;或蟾酥注射液2ml(含蟾蜍70mg)肌肉注射,每日2次,疗程以耐受为度。对AML疗效较好。

蟾蜍酒:取125g重的蟾蜍l5只,剖腹去内脏,加黄酒1500ml,水浴2小时。过滤即成。成人每次10~30ml服用,每日3次,直至症状缓解;对ALL疗效较好。

5.苦参注射液:苦参注射液5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4周为1疗程。适用于AML。

6.六神丸:解毒利咽,每次30~50粒,每日3次。囗服,适用于AML,有一定疗效。

7.解毒维康片:用法参见药品说明书。其核心药物是青黛和雄黄。仅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和部分AML-M2b有效。作用机理为:①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②细胞毒作用致白血病死亡。③有一定分化诱导作用。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及皮损等作用。

特别强调指出,以上所有治疗应在有经验的血液专科医师的指导及处方下进行。

附:急性白血病缓解标准

(1)临床无白血病细胞浸润所致的症状和体征,生活正常或接近正常。

(2)血象:Hb³100g/L(男),或³90g/L(女及儿童),中性粒细胞绝对值³1.5´109/L,血小板³100´109/L,外周血白细胞分类中无白血病细胞。

(3)骨髓象:原粒细胞I型+Ⅱ型(原始单核+幼稚单核细胞或原始淋巴+幼稚淋巴细胞)£5%,红细胞及巨核细胞系正常。

M2b型:原粒细胞I型+Ⅱ型£5%,中性中幼粒细胞比例在正常范围。

M3型: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5%。

M4型:原粒细胞I型+Ⅱ型+原始及幼稚单核细胞£5%。

M5型:原单核细胞I型+Ⅱ型及幼稚单核细胞£5%。

M6型:原粒细胞I型+Ⅱ型£5%,原红细胞及幼红细胞比例基本正常。

M7型:粒细胞、红细胞二系比例正常,原巨核细胞+幼稚巨核细胞基本消失。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原淋巴细胞+幼稚淋巴细胞£5%。

2.部分缓解(PR)

骨髓原粒细胞I型+Ⅱ型(原单核+幼稚单核细胞或原淋巴细胞+幼稚淋巴细胞)>5%而£5%;或临床、血象中有一项未达完全缓解标准者。

(急性白血病缓解标准据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二版)》)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104599.html

(0)
上一篇 2023-08-25 13:17
下一篇 2023-08-25 13:2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