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小小螺 粒粉赛肥鹅
达尔玛苏德·杭卫
前几年,无锡有个西新饭店,门口有一副广为传播的对联“一粒丝螺抵只鹅,西新丝螺赛肥鹅”,以白汤蛳螺为特色看家菜,据说一天消费数量惊人,硬是靠差着一粒粒蛳螺,从一爿店发展到多爿店遍布本埠四区,成为无锡本帮菜的代表之一,不能不说这的确是餐饮业的一个奇迹,更是小小蛳螺的神奇魅力。
在江南还真有着 “清明蛳螺赛过鹅”的说法,其实蛳螺并不是时令性很强的食材,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得到,只是清明前肚子里还没有小蛳螺,是最肥、最干净的辰光,过了清明,小蛳螺长硬壳了,便会有些咯嘴,肠子里泥沙也多,虽然养得很干净,有时候也会有让您感到嘴中有些泥沙味而扫了兴致。
太湖边的无锡城更是广为流传着“冬天吃咸菜,热天吃瓜皮,难得难得开开荤,吃吃小螺蛳”的说法,可见蛳螺和老百姓的生活联系之紧密和珍贵,当然其中不免有调侃的成份。的确,螺蛳是下酒好菜,是从前食物匮乏时代最便宜的荤菜,也最容易获取的高质量动物蛋白。中国人吃蛳螺历史由来已久,上至官宦,下到百姓,特别在江南一带尤为盛行。
“半壳含潮带靥香。双螯嚼雪迸脐黄。芦花洲渚夜来霜。短棹秋江清到底,长头春瓮醉为乡。风流不枉与诗尝。”
这首浣溪沙(赵阁学饷蝤蛑酒春螺)是南宋祁门人方岳的词,说的就是古人吸食蛳螺的感叹。
同样清代纳兰性德也写过《谒金门·风丝袅》,写得却是另一番景象和情趣:
“风丝袅,水浸碧天清晓。一镜湿云青未了,雨晴春草草。 梦里轻螺谁扫,帘外落花红小。独睡起来情悄悄,寄愁何处好”
蛳螺或者丝螺是无锡人的叫法,上海人叫螺蛳,是江南一带及为平常的河湖沟渠渔塘中常见的贝壳类软体动物,有点象海螺但外壳却少了一圈的折皱,和广东的花螺很象,但外壳上少了花纹,身子似乎要比花螺略胖些;说到底就是迷你版的田螺,只是田螺大都生长在浅水的稻田中,况且有着许多田螺姑娘的美丽传说。
蛳螺、田螺说都是长在南方水里面的螺类,论其身份似乎和小不点的蛳螺不在一档级上,田螺不但个头大,既便在江南菜肴中,田螺也大都和荤菜搭配,比加田螺酿肉、田螺干贝。而丝螺却是个及其接地气,小老百姓喜欢的菜中小品,可作冷盘助酒,可作主菜下饭,可作零食小吮小啜,摆得上摊档,进得了包厢。
蛳螺通常生长在稻田、湖泊、池塘、沼泽及河沟等处。肉质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D和烟酸、钙、磷、铁等成分,对目赤、黄疸、脚气、痔疮等疾病有一定食疗作用,此外,食用蛳螺还对治疗水肿和狐臭也有一定功效。
据说它能清热利水:蛳螺能清心泻火、清热除烦,能够消除血液中的热毒。适量食用有清热利水的作用,也可用于治疗消渴喜饮水、小便不利、热淋、目赤热痛、黄疸等症。配伍车前子,可以加强清热祛湿的作用,治疗水肿。
还可解毒消痈,蛳螺有解毒消痈的功效,可用于疔疮肿毒等症。更奇妙的还能解酒,适量食用螺蛳对于宿醉不起的人有一定程度的治疗效果。
但蛳螺昧虽鲜美却性寒,能清心泻火、清热除烦,但胃寒病者、风寒感冒者等忌食。
蛳螺的样子很可爱,它的形状像一个龙卷风,头大身小。蛳螺是没有眼睛和嘴巴的,是靠头顶上两根长长的触须吃东西的,是伸出身子,背着壳慢慢爬行的,跟蜗牛走路差不多。夏天早晨蛳螺都会爬到湖边的石板上,人们只要稍一伸手就能摸到一大把的蛳螺。
现在没地方摸蛳螺,要吃到当时当令河浜里的新鲜本地蛳螺,菜场里卖得不便宜。蛳螺因生长环境不同,品质有异,壳有厚薄,肉有肥柴。一般来说,湖里蛳螺而要选壳薄干净,河中活水的次之,沟渠中最次,现在市场上最好的是渔塘里的蛳螺,最好,价格也贵,以前在芦庄菜场有个七十多岁的老太,专卖渔塘里的蛳螺,菜场里的蛳螺3、4元一斤,老太却要7元一斤,还不准拣,卖一斤蛳螺送一把葱,一天两大蓝,大概50/60斤,一个上午准卖完,除了下雨,天天如此。
“小小瓶子小小盖,盖子里面有荤菜“这个俗语说的就是蛳螺,江南湖塘之畔蛳螺很多,江南的小孩小时候哪个没去摸过蛳螺。
小时候,,妈妈经常会捉蛳螺来吃,可是怕蛳螺不干净,会把蛳螺养在放上淘米水的大缸盆里再滴上几滴豆油,第二天一早你会看到盆壁上爬满了象米粒一样大的小蛳螺,蛳螺顶着盖露出红或黄色的肉身干干净净地,水在中养干净了,剪去尖尖屁股就可以下锅了。
壳薄只用剪刀轻轻一碰,屁股就可以剪掉,而厚壳丝螺却用老虎钳用力剪,而常常只能剪出一个白色的印子,需要加上的锤子一敲才能搞定,如果实在不行只能用开水烫后用针搜出蛳螺肉炒韭菜了。
蛳螺肉炒韭菜是最常见的家常做法,在锅里烧水,加入料酒,姜片,放入蛳螺,煮2分钟左右捞出,用牙签或针挑出蛳螺肉。韭菜洗净切段,锅中油热后倒入蛳螺肉,加入调料炒匀出锅。另起油锅,放入韭菜和蛳螺肉炒匀即可。
烹食蛳螺的方式很多,传统红烧、酱爆是原生态的味道,重油重辣浓油赤酱,放点胡椒粉,切一只红椒,现在夜牌档大多用此家常炒法。将洗净的蛳螺用剪刀把顶尖部剪去一点,再洗净,沥干水分。炒锅上火,舀入色拉油烧热,放入葱姜煸出香味,倒入蛳螺翻炒,至蛳螺口上的盖子脱落时,加绍酒,白糖,精盐,酱油,味精和少量开水,焖烧约10分钟加胡椒粉即可。
现在的人推陈出新,用十三香等调料烧蛳螺,硬是蛳螺烧出龙虾味道,蒜泥冰镇的都有,会享福啊。
蒸鲜筒,蒸咸带鱼,我见过在江阴农村是用五花咸肉和螺蛳一起蒸的。咸鲜味浓,不腻爽口,苏东坡曾赞叹道“两排咸肉扣螺蛳,一树梨花压海棠”不知真假。
还有更绝豆酱蛳螺也是西新饭店的特色菜之一,服务员介绍螺丝都是养在豆渣里,所以即使是秋天也是特别肥美。
汤蛳螺的吃法,在苏州、无锡等苏南地区很常见,三月了,可以嗦蛳螺了。此时的蛳螺渐肥,还没籽。此时河虾也开始肥了,可以与春笋一起,把一小块咸肉切成细条,煸炒后放入春笋,热水滚开几分钟,汤发白了就下蛳螺沸煮,看到蛳螺盖子纷纷脱落,就可以关火了,撒上白胡椒粉,真叫人鲜到眉毛都掉落,辣蓬蓬里出一身汗,喝一口冰啤酒,爽啊!
哦,前几年,我还曾在南门的一个夜排档还曾经吃过蛳螺猪肺汤,白色的汤放了些新鲜的金针菜,鲜得让您齿香三日。当然还有湖三鲜,鲫鱼,蛳螺,白虾,烧汤,也是味道好及了。
江南人吃螺蛳不用牙签,也不用手捏,只用筷子夹起螺蛳,送入舌尖,一嗦一咬,螺肉下喉、螺尾吐出,口舌相当灵巧。据说用不用牙签这也是区别是不是江南人的一个方面,还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
蛳螺生命力及其顽强,繁殖力强,一粒小小蛳螺肚子里一包籽,一过清明,一粒变一窝,对环境并无过多要求,有水就行,为让水自洁,我曾在花园养荷花的马槽中放入几粒蛳螺,不曾想2个月一下,水碧波爽清,槽内爬满大小的蛳螺,真吓我一跳。
无锡还有句俗语叫作:“蛳螺壳里做道场”是指在狭窄简陋处做成复杂的场面和事情,蛳螺不值钱,是个下酒菜,蛳螺随味而安,融入快速,寓个味于盆菜间,既有自个的味道,也有复合味滋,不抢、不串,有自我,有大家,好东西!(20210716)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105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