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区位理论主要有哪些学派和理论?

1、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在杜能假想的“孤立国”和企业经营农业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纪人”的条件下,地租收入随距城市的距离和运费率的增加而减少;地租收入为零时,即使耕作技术可能,而为某种作物耕作的极限;在市场中心即运费为零的点与耕作极限直接的连线为地租曲线;地租曲线的斜率取决于运费率的大小;同种作物当运费率不变时,离城市越远农产品价格越低。

2、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在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和产品的消费地和规模前提下,规定劳动力多数地点不能移动,劳动力成本固定且劳动力供给无限,总结了以下三个指向论。运费指向论:工业原料的性质和重量、最小运费原理;劳动力指向论:在劳动力成本的节约大于企业离开最小的运费区位而增加的运费时,劳动力指向占主导地位;集聚指向论:当集聚的节约额比运费指向带来的生产费用节约额时产生集聚。

3、 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

大多数工业企业寻求利润最大的空间点,收入和费用的差最大点(利润最大点)是最优区位。当一生产者成本下降,其市场领地扩大,从而占据其它生产者的市场领地,使空间上原有的均衡被打破。

4、 区位的相互依附学派

如果只有一个企业,无论在何点布局都能占据所有市场,如果又有一个企业进入,在两者竞争空间达到均衡时,一定是两者都在市场的中心点,如果产品有需求弹性,竞争的结果在空间达到均衡时两厂商一定是在市场的四分之一和四分之三处,此时两厂商销量最大。

5、 行为区位理论

在收益性空间界限的区位模型中,在平均费用与价格相等的区位中选择一个最满意的区位而不一定选择最佳区位;费用曲线与收入曲线的倾角越大,工业布局越集中,相反则表现出分散的倾向;经营能力较强的企业,平均成本较低,获利空间范围较大,企业在空间选择区位的余地较大,反之亦然;政府区位政策的差异造成区位条件的变化。

6、 中心地理论

不同规模的商业中心在空间分布按一定的规律呈等级分布;同级中心地具有大致相同的功能;高一级中心拥有低一级中心地的全部功能;各中心地之间的距离不取决于地域面积的大小,只取决于地区人口密度与人均购买力水平;空间大大小小的市场网络是一个等级系统,是一个多重结构的等级系统;良好的区位条件是各级商业中心形成与发展最重要的条件。

7、 胡夫的区位理论

当原料取得费高于产品输送费,企业指向原料地;当原料加工过程增重时,企业是市场指向;当使用两种以上运输方式,考虑到场站费用,企业是中转区位优先。

8、 斯坦的集市区位理论

以斯坦的集市模型为基础描述了集市向中心地的演变过程。斯坦将商品销售范围的上限与下限的组合分为四种类型。下限大于上限、下限缩小上限扩大、上限与下限的差进一步缩小、上限超过下限。而整个演变取决于区内交通条件的改善和经济发展,使之人口密度和居民收入增加,消费需求增加,外出购物的距离扩大,从而使下限不断缩小,即维持商人生存正常利润的区域范围缩小。

主要区别

在区位理论的发展史中,因为时间的不同,市场的结构和形态及完善情况都是不同的,因此,各个学派和学者提出的区位理论有所不同。我认为,这些区位理论的主要区别为:

前提假设不同。这几种理论根据自己研究的因素分析,将其他无关因素理想化,从而使其要分析的因素呈相关性变化。

研究因素和方向不同。例如杜能的农业区位论研究的是农业生产方式的配置与距离城市距离的相互关系。胡夫的区位理论是研究原料取得费和运输费的比较来确定企业是市场指向还是中转站指向。

研究定位的时间不同。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123297.html

(0)
上一篇 2024-01-25 22:57
下一篇 2024-01-25 23:0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