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味中药荆芥

每天一味中药——荆芥

荆芥是唇形科、荆芥属多年生植物

【性能】

辛,微温。主归肺、肝经。

【功效】

祛风解表,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消疮止痒,炒炭止血。

【应用】

一、外感表证

本品轻扬升散,辛而不烈,其性平和,“其功长于祛风邪”,“能解肌发表退寒热”,具有祛风解表之功效,为治疗外感风寒、风热表证常用之品。

1.风寒表证

本品辛香宣散,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之轻证,以本品为主药,辅以豆豉,与酒同煎服,如《中华祖传秘方大全》荆芥豉酒。治风寒闭郁较盛者,与防风、羌活、川芎等配伍使用,如《摄生众妙方》荆防败毒散;或与防风、白芷、生姜等同用,如《实用中医方剂学》荆防汤。黄、陈皮、乌梅等品同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消风百解散;治外感风寒,痰咳咳逆,甚连声不断者,与麻黄、杏仁、甘草、桔梗合用,如《证治准绳》五拗汤;治伤风咳嗽喘满,痰涎壅塞,坐卧不宁者,以荆芥穗与旋覆花、半夏曲、麻黄等品合用,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旋覆花汤;治风寒将尽,咳嗽较盛者,与百部、白前、紫菀等合用,如《医学心悟》止嗽散。

2.风热表证

本品药性平和,亦可用于外感风热之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头晕,咽喉疼痛等症,常与薄荷相须为用。如《中国中医秘方大全》荆薄方,以荆芥、薄荷、辛夷三味,研末泡服,治表证初起,风热不甚者;《温病条辨》银翘散,为当今临床治风热表证或温病卫分证的代表方剂。若外感风热发热较盛者,还可配伍大青叶、板蓝根、蒲公英、黄芩、栀子等清热解毒之品,如《中医验方集成》退热方,《千家名老中医妙方秘典》退热灵、银菊解毒方及《中医精方荟萃》清热合剂等。

二、头目诸疾

本品轻扬上达,善“清利头目”,通过配伍,可以治疗多种头面部疾患。

1.头痛头晕

因本品“其功长于祛风邪”,故多用于因风邪所致头晕头痛。

属风邪所致偏正头痛,以之配川芎、白附子、牛蒡子为末,茶调服,如《普济方》川附散;或《杨氏家藏方》荆芥丸,以之合天麻、川芎、白附子等品。治外感风邪,头痛连及目眶或面肿者,与荆芥、白芷、升麻、葛根等合用,如《不知医必要》升麻葛根汤。

属风热上攻,头晕头痛者,可与发散风寒之品合用,如《银海精微》菊花茶调饮,用荆芥配菊花、白芷、川芎等为末,茶水调服以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属风寒者,可与辛温之品合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川芎茶调散,以之与川芎、白芷、细辛、羌活等同用。《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选》偏正头风方,以荆芥穗配防风、苏叶、木瓜等品,治外感风寒之偏正头痛。《奇效良方》六神散,以荆芥穗合川芎、防风、羌活等,治风眩烦闷,头目运转不止。

现代临床将荆芥用治三叉神经痛,如《古今药方纵横》(荆芥)在《证治准绳》治头风方(荆芥、石膏各等份为末,合生姜、连须葱白煎服)的基础上加白芷、细辛治三叉神经痛,疗效显著。

2.眼科疾病

本品功善祛风,《滇南本草》言:“荆芥穗,上清头目诸风……明目。”故风邪所致目疾最为适宜。此外,本品兼能止血,历代本草认为其还具有活血作用,故对多种眼科疾患均可使用。

(1)胞睑疾病:

以之与防风、黄连、乳没等煎汁,入炼蜜及炉甘石粉和成块,用时温水磨汁点入眼内,治沙眼,如《中华祖传秘方大全》荆防汤。以荆芥穗与防风、生地、赤芍、栀子等为末内服,治大小眦红肿疼痛或大眦赤脉传睛者,如《银海精微》七宝洗心散。

(2)白睛疾病:

与栀子、大黄、甘草为末,水煎服,治肝经有热,眼赤肿痛,如《银海精微》泄肝散。以荆芥配金银花、菊花、刺蒺藜、赤芍等,煎汤先趁热熏蒸双眼,至药液凉后即饮,用治天行赤眼、暴风客热(急性结膜炎),如《实用中医效验新方大全》祛风消赤汤。

(3)黑睛疾病:

如《博济方》之大明散(荆芥、蝉蜕、白蒺藜、羌活、黄芪、蛇蜕),治一切风气毒眼,翳膜昏暗、涩痛多泪。《卫生宝鉴》之五秀重明丸,以本品配菊花、木贼、楮实子、川椒为丸服,治翳膜遮睛,隐涩昏花;胞睑与黑睛合病,《银海精微》拨云散,以荆芥配伍蝉蜕、菊花、羌活、白蒺藜等,为细末,用桑白皮煎汤调下,治风毒翳障,睑弦赤烂。

此外,荆芥还用于其他眼科疾病的治疗。治眼底出血,用炒荆芥合茺蔚子、三七粉、党参、青葙子等,如《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选》之眼底出血三方。治目痒,以荆芥穗合羌活、防风、炮川乌、川芎,为细末服,如《证治准绳》驱风一字散,《圣济总录》荆芥散等。治眼外伤,以荆芥穗同细辛、车前子、没药等配伍,温酒送服(药末),如《仙传外科秘方》细辛散。

三、咽喉疾患本品性平而偏凉,可疏风清热,又善“消疮毒”,朱丹溪力倡“咽痛必用荆芥”,故本品为临床治疗咽喉疼痛常用药物之一。

1.风热郁阻

以荆芥穗配薄荷、僵蚕、桔梗等,为粗末,水煎去渣,徐徐漱咽,治因风热所致一切咽喉诸症,如《喉科指掌》清咽散;或配牛蒡子、炒白牵牛、甘草,内服治上焦风热,咽喉痛、胸膈不利,如《博济方》利膈散。

2.热毒蕴结

用荆芥穗与牛蒡子、甘草同用,如《鸡峰普济方》清毒散。若热毒炽盛者,常配伍黄连、山栀、连翘等品,如《咽喉经验秘传》清喉消毒散。3.喉喑

《本草权度》神效散,用荆芥穗与蓖麻丸嚼含化,治热肿语音不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荆芥汤,以之与桔梗、甘草为末煮散服,治风热壅肺,咽喉肿痛,语声不出,或如有物哽。《杂病源流犀烛》喉痹饮,以本品与桔梗、玄参、贝母、僵蚕等配伍,达清热散风,化痰利咽之效,治风热痰壅之喉痹。

荆芥既可利咽喉,又能解表退热,因此咽喉不利兼恶寒发热者,本品可发挥解表、利咽双重作用,较为适宜。如《咽喉科得效方》之荆防甘桔汤,配伍薄荷、陈萝卜英(缨)、甘草等品,用治咽关红肿疼痛,喉蛾红肿,身发寒热。清风汤以荆芥穗与蝉蜕、僵蚕、陈萝卜英(缨)等同用治感风过敏,咽关水肿,身发寒热。荆公消毒散以荆芥穗配伍浙贝母、重楼、蒲公英、马勃等治喉蛾红肿,且有腐点,颔下生核结肿,身热。

对咽喉肿痛的治疗,除内服的方法外,本品也可局部含漱。如《中医喉科学讲义》漱口方,用其与金银花、连翘、薄荷等配伍,以祛风清热、消肿止痛。《御药院方》漱口地黄散,以之与黄芩、薄荷、甘草等品配伍,煮散去渣趁热含漱,至冷吐出,治脾经风热上攻,咽喉肿痛生疮,闭塞不通者。

四、痘 疹

明清医家取荆芥“轻扬外散”之性,用治痘疹。后世从者甚众,并认为有“透疹”的作用,可用治多种出疹(或痘)性疾病。如《景岳全书》十三味羌活散,以之与羌活、蝉蜕、防风、桔梗等同用,治风壅欲作痘疹。《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竹叶柳蒡汤,用荆芥穗、薄荷、葛根、柽柳等药,治痧疹发不出,烦闷躁乱。《喉痧证治概要》解肌透痧汤,以荆芥穗配蝉蜕、鲜竹茹、浮萍、连翘等,治痧麻初起,恶寒发热,咽喉肿痛,烦闷呕恶者。《张氏医通》清热透肌汤,以本品与葛根、石膏、前胡、杏仁配伍,治麻疹未透,热甚而咳。《种痘新书》百一快斑汤,以之与升麻、牛蒡子、葛根、蝉蜕等同用,治痘毒壅不起。若血虚出痘初起,《验方新编》荆防地黄汤,以之合熟地、山药、茯苓等品,共奏扶正祛邪之效。

对小儿风疹,荆芥祛风止痒,亦为常用之品。如《幼科直言》松肌透表汤,《嵩崖尊生》升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消毒散,《医宗金鉴》荆防解毒汤等。

五、疮疡及皮肤病

本品治疗疮疡及皮肤病的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载:“主鼠瘘瘰疬生疮”,《药性论》及《本草拾遗》等皆言治“丁肿”。至宋代,荆芥已成为治疮疡之要药。

1.疮疡

本品祛风散邪,对邪毒壅滞,逆于肉理之痈肿,不仅可“消疮毒”,还能“通利血脉”。临床可单独应用,如《药性论》“捣末和醋封毒肿”。亦可入复方使用,如《普济方》之当归消毒饮,与牛蒡子、当归、赤芍合用治之,治痈肿初发。《疡科心得集》牛蒡解肌汤,与牛蒡子、连翘、牡丹皮等同用,治疮疡初起兼有表热。《疡医大全》之消痈汤,与清热解毒之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合用,治疮痈已成,热毒壅盛。若治诸疮痈疡,日久不愈,可配苦参、何首乌、胡麻等品,如疗毒汤。

此外,《太平圣惠方》用荆芥穗、牛蒡子煮散去渣入竹沥,治风毒瘰疬,赤肿痛硬。《本草纲目》引《活法机要》用荆芥根煎水外洗治瘰疬溃烂(鼠瘘)。本品还可用于痔疮治疗,如《摄生众妙方》八仙散,《张氏医通》落痔汤,《简便单方》单以荆芥煮汤外洗。现代临床亦有以荆芥外洗治痔疮的方剂,如《吴少怀医案》痔疮外用方,《实用中医效验新方大全》痔疮熏洗方等。

2.皮肤病

荆芥具有祛风止痒作用,故主要用于治疗与风邪有关的皮肤病。治风邪闭郁肌肤的皮肤瘙痒,荆芥单用即可取效。如《本草衍义》言:“风搔(瘙)遍身,浓煎汤淋渫或坐汤中。”治风热外袭皮肤者,常与寒凉祛风止痒药同用,如《疡医大全》消毒散,《中医验方汇选》疏风解毒汤,《张氏医通》鼠粘子散等。风热夹湿之瘙痒性皮肤病,常与苦参等清热燥湿之品配伍,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苦参丸、《医宗金鉴》消风散、近世《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之加减止痒全虫方等。

现代临床将西医对皮肤病的诊断与中医治疗相结合,本品成为治疗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头癣、手足癣、银屑病、过敏性皮炎等多种皮肤病常用之品。如《实用中医效验新方大全》浮萍饮,《中医精方荟萃》痒疹合剂,《赵炳南临床经验集》荆芥方等。临床报道以菊荆苦参合剂(以菊花、防风、荆芥、牛蒡子、威灵仙、苦参、见血飞各18g作为基础方)治疗皮肤病,取得满意疗效[新中医,2011,43 (9):156]。以人参荆芥散治疗女性慢性荨麻疹22例,每日1剂,煎服,2周1个疗程,连续服用4个疗程,总有效率达90.9%[中国伤残医学,2010,8(4): 126]。

六、出血证

荆芥炒炭具有止血作用,“凡一切失血之证,已止未止,欲行不行之势,以荆芥之炒黑,可以止之”(《本草汇言》),可用于治疗多部位出血。如《本草纲目》以荆芥烧研,陈皮汤调服,治口鼻出血。《太平圣惠方》以荆芥穗为末,生地黄汁调服,治呕血吐血。《本草纲目》引《经验方》以荆芥连根洗,捣汁半盏服,治吐血。《金匮翼》荆芥饮治呕血不止。《仁斋直指方》荆槐散治牙宣出血。《妇人良方》以荆芥焙研末,童子小便调服,治妇人产后鼻衄。

荆芥虽可用治多部位出血,然前人认为荆芥为“血中风药”(《本草汇言》),善祛血中之风,对肠风下血,尤为强调。故就临床实际而言,更多用于治疗便血。如《本草纲目》引《经验方》单用荆芥炒,为末服,治大便下血。《医学心悟》清魂散,以荆芥、当归二味组成,内服,治肠风,脏腑有热,风邪乘之,便下鲜血,腹不痛者。《苏沈良方》乌荆丸,以川乌(炮去皮)、荆芥穗醋调为丸,治肠风下血。《普济本事方》之槐花散,以荆芥穗合槐花、侧柏叶、枳壳,为细末,清米饮(米汤)调下,治肠风脏毒下血,便前出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肠风黑散,以荆芥炭与槐花、槐角、血余炭、刺猬皮等同用,治肠积热,大便鲜血,脐腹疼痛,里急后重者。《外科大成》槐角地榆丸,以炒荆芥配伍槐角、地榆、地黄炭等,治痔疮下血。

此外,本品“通肺气,(治)鼻窍塞闭”,还可用治多种鼻部疾病。如以《中华祖传秘方大全》苍辛汤、《杂病源流犀烛》辛夷荆芥散、《万病回春》荆芥连翘汤等治疗鼻渊。《东医宝鉴》荜澄茄丸、《中华祖传秘方大全》荆草汤等治疗鼻鼽。本品“主……手足筋急”,通过配伍也可用于治疗痉证。如《证治准绳》升麻防荆汤、《本草纲目》转引华佗愈风散、《全生指迷方》当归散等。荆芥穗炒炭用,能收涩止带,用于治疗带下。如《傅青主女科》完带汤,以黑荆穗(即荆芥炭)与白术、苍术、车前子等同用,治带下色白或淡黄,清稀无臭者。

【使用注意】

本品辛散之力较强,表虚有汗者忌用;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者忌用。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28000.html

(0)
上一篇 2023-01-08 11:08
下一篇 2023-01-08 11:1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