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和益智的区别

不知道大家对于学习与益智的概念有什么感觉,这里分享一点自己的经验。

活到老学到老是至理名言,坚持学习和坚持锻炼是一个道理,这样,我们先来聊聊大脑。

大脑和肌肉具有同一模式,我们一般称为“肌肉模式”,简称“用进废退”。对于普通人,练肌肉不一定把目的定在健美的人员的肌肉形状上,只要身体整体素质上来,对日常生活和健康有个有力的保证就可以了。但是肌肉不会一直保持你锻炼巅峰时的状态,它衰退的速度远高于你练成的速度。大脑也是如此,它的“衰退模式”就是定期清除它认为无用的东西,比如,你喜欢数学,学了很多数学分析的东西,但是突然有事很久都不学了,也不复习了【不复习当然意味着不会用它】。大脑会认为这么久了,数学分析的东西对眼下你在忙的内容毫无帮助,留着它们浪费能量而且一无是处。大脑会逐渐清除它们,对于你印象深刻的定理,它清除的慢,对于你走马观花的内容,它清除的快。它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更多的、能处理眼前事物的知识体系。

等你再捡回它们时,只要不是太长时间,在大脑没彻底清除它们之前就会很快捡起,否则就是重新学习。

为何你学新知识会犯困?那是因为大脑启动的“保护机制”。新知识,只要不是你天生或者已在经有意识地感兴趣的情况下,你接受知识的量不会太多,而且需要一遍遍地复习和练习。不然或者记得快忘得快,或者记得慢忘的快。这种保护机制是大脑在塑造你的认知体系的过程,它就像你用哑铃练肌肉一样,你练多了,肌肉酸甚至是疼了,下次就不能练了,大脑的保护措施相当超前,它不会等疼了再反应,而是提前释放睡眠信号,让你哈气连天。

比如,你没学过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让你学微分几何,这其实相当难为你了,开始讲讲曲线你可能还感觉可以【一个弗雷内标架跟着曲线走嘛,但是运动方程你肯定不明白】,等到了切向量和切空间你就彻底懵了:咦,老师不是说那个是求什么偏导数的符号吗,怎么成了空间的基底了?啥是线性无关啊?这几个偏导符号咋就可以表示空间的任意向量了?基向量一般不是选单位长度的吗?这东西是不是单位长啊?…….

这时的大脑,会使劲寻找各种储备知识,消耗极大能量,就像你从没练过很重的哑铃,现在让你一口气举30个——这会有两个结果,你使出吃奶的劲,最后胳膊累酸了,肌肉拉伤,或者你压根就举不起来,同理,当大脑怎么也找不到时,它意识到在这么下去,大脑会累坏的。所以它开启了保护机制。而当你的脑中已经储备了好了知识时,课上讲的东西都是你大脑有的,或者只需些许哪怕是大量的“学新知识”,只要在大脑承受范围之内,只要它能和你已有知识建立稳定、不间断的联系且能让你在疲劳之前就彻底理解这些新知识,它都不会“犯困”,

当新知识与旧知识形成完整的链条,你运用自如时,你会觉得你不仅学会了今天所教的而且是彻底掌握了,那么大脑会开启奖励机制,正强化作用会让自信且兴奋。你会非常享受这种知识牢牢握在手里的感觉。通常这种情况下,你会在午饭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就开始饿了,因为大脑为了学新知识消耗了很多能量,它早就耗光了你豆浆油条提供的那点能量。

重点来了。想要真正对大脑“益智”,外层的辅助是没啥大用的。比如吃什么益智食物,注意,我说的是“没啥大用”,而不是没有用。就像你想练肌肉,但是这几天你连续熬了几个通宵,也没咋睡觉,然后去健身房举哑铃,你觉得你在状态吗?可能你困的连路都走不明白了。益智食物就是这个道理,吃益智食物好比休息好,规律作息,规律饮食,睡好觉,这只能给你身体营造一个好的基础,让你有精力去锻炼。对大脑来说也是如此,营养全面,荤素搭配,以菜为主,再加上益智食物,比如蓝莓,核桃之类的。你的大脑会有一个非常好的状态来学习,注意,只是状态——比如,益智食物能让你有更多的能量来负责大量数据的记忆,其它食物提供不了这么多,吃了益智食物,你可能背个几页答案也不饿,那种效果甚至比你吃糖——补充能量——都有效。

但是注意,这种有效可不是立竿见影的,这需要经常吃,你指着那五六个核桃立刻让你的大脑精神、抗疲劳,那不现实,那还不如你直接睡一觉来的快。

益智食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你的反应速度,但是不会增加你的智商、知识与技能的含量、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像规律的作息不会增加你臂膀的肌肉一样。

真正增加大脑能力与知识、提高智商的是学习!这就好比肌肉的负重训练【例如,哑铃训练】。再说一遍,大脑就是“肌肉模式”,用它,训练它,才是真正的强化它,就像肌肉一样。同理,上面大脑的运行模式也提醒我们,训练要坚持,要适度,要适合!

不坚持就容易遗忘,大脑会自动清理无用信息;学习的量必须适度,稍微过度一点可以,太过度,大脑接受不了,会累;内容必须合适,要与已有知识建立连接,如果是学一门从没接触过的学科,那么打基础时务必循序渐进,步步为营,否则,你进度太快,知识体系就空中楼阁,那么学到高级时,你同样会发现大脑搜寻不到你需要的知识,你还是会犯困【感觉四处碰壁、毫无头绪】,这时从进度讲,你已经很远了,可是你再也前进不了了,知识的大厦的地基已经不足以让你盖更高的楼层了,你只有放弃,但你肯定不甘心,最好不要出现这种矛盾,切记——“欲速则不达”。

最后,给大家的忠告是,真正锻炼大脑的标志是你参与深度思考。你看电视剧和小说,浏览所有非学习性质的、新闻娱乐性质的网页都不算锻炼大脑。你确实是在用脑,但算不上锻炼。这就好比,你去健身馆看人家锻炼,但是你没用你的胳膊拿起你能拿起的哑铃做负重训练。读文章、背文章,分析人家的创作思路和意图,或者自己写文章;做习题,思考人家的证明与计算思路,甚至思考人家构造理论的角度,这种深层次地思想碰撞才算你真的让你的大脑举哑铃了。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56110.html

(0)
上一篇 2023-03-27 14:30
下一篇 2023-03-27 14:3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