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浪漫

作为一位植物爱好者,周末去到野外大山中,寄情于花草树木之间,享受放空自我的愉悦。这几年在北京郊区户外活动,刷山过程中发现在植物圈里有那么一类接近“躺平”状态的寄生植物,颇得我喜爱的要数槲寄生和北桑寄生了。

槲寄生和北桑寄生属于半寄生植物。半寄生植物有绿叶,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养分,但是它们要从寄主那里“窃取”水分,有些半寄生植物自身制造养分不足,也会从寄主那里“盗取”糖类,补充自己生长所需的大量能量。半寄生植物没有寄主也能存活,但是自主存活状态不好,主要寄生在多年生木本植物上,寄生初期对寄主没有明显影响,但是后期自身群体较大后需要的养分越来越多,就会对寄主造成越来越大的伤害。

槲寄生

顾名思义,从字面意思看槲寄生就是一种寄生于槲树上的寄生植物,槲寄生中的槲指的是壳斗科的栎属植物。但实际上,除了槲树之外,它还能寄生在榆、杨、柳、桦、梨、李、苹果、枫杨、赤杨、椴属植物上。而且随着寄主不同,结出的果实颜色也各不相同,据记录寄生于榆树的呈橙红色,寄生于杨树和枫杨的呈淡黄色,而寄生于梨树和山荆子的槲寄生果呈红色或黄色,其颜色不同的机理并不清楚。实际上以上提的果实颜色与寄主的关系也不尽然,也常见有不一致的情况。

进入花友群之前,我对槲寄生的认知仅仅是停留在“这是一种出现在西方圣诞节的花环、花束中的传统装饰物”,甚至不知道其真实的名字,只是觉得看着眼熟或者在电影或西方绘画作品中似曾出现过。后来慢慢了解了关于槲寄生的传说起源于北欧神话,爱神赐予槲寄生以“爱,和平,宽恕”的意义,在槲寄生下亲吻情侣可以幸福终身。而且在寒冷萧瑟的冬季仍然存活的带红色果实的植物材料很少,槲寄生那鲜艳的颜色及丰硕的果实的确是非常喜庆,很有节日的气氛,因此也成为西方圣诞节装饰的不二之选。

近几年,有幸跟着花友大咖们多次到郊区看了不同生长阶段的槲寄生,主要包括花期和果期。在延庆区有一条被花友称为“槲寄生大道”的公路,就是安四路从黄花城往北那一段,公路两侧的行道树杨树上有大量的槲寄生,在秋季杨树落叶之后,没有了浓密的树叶的遮挡,远远地就可以看到一簇簇一丛丛的槲寄生景象,甚是壮观,从远处猛地一看,可能会以为是鸟巢。除了行道树杨树,在延庆区大庄科乡我们还看到了寄生于杏树和山楂树、板栗树上的槲寄生。

冬至系列|浪漫or贪婪?——话说寄生
槲寄生大道—安四路及
丛生槲寄生冬至系列|浪漫or贪婪?——话说寄生
冬至系列|浪漫or贪婪?——话说寄生冬至系列|浪漫or贪婪?——话说寄生

有一次我们偶遇了板栗果园的主人正在修剪掉被槲寄生侵染的枝条,于是我们意外“收获”了一大丛槲寄生,顿感美滋滋的。果农对这些槲寄生深恶痛绝,他们知道一旦槲寄生越长越多,严重影响果树的产量和寿命,因此一旦发现,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解决掉,对于果树而言,这些“吸血鬼”会消耗树体的水分和营养,最终会导致果树的衰弱枯死。

槲寄生的红红的果实,是鸟儿们的大餐。前不久和花友一起在延庆区有幸看到了一大群太平鸟啄食槲寄生果实的场景,只可惜我们的手机装备不能清楚拍摄记录现场的热闹,而且阴天手机拍摄效果不好,无奈只好从网上搜一张太平鸟和槲寄生的同框图了,这就是买家秀和卖家秀的区别吧!但那天我们的确是看到了太平鸟和槲寄生同框的现场,也激动了好半天呢!

正是槲寄生果实为鸟儿们提供了饕餮大餐,依据互惠互利原则,鸟儿们也在客观上帮助槲寄生传播了她的种子,这也是槲寄生分布群落相对集中在延庆、怀柔那一带的原因之一吧。虽然鸟儿们可以尽情享用,据说槲寄生果实对人有毒,人吃了却容易造成严重的消化道反应。但我们有好奇的花友品尝过说口感微甜且太黏糊,并不好吃。其黏黏糊糊的果肉即使经过鸟儿的消化道随着排泄物排出体外时,仍然保留了较大的粘度,这样可以更好地黏着在树木的枝条上,便于争取到更长停留时间,保证其种子可以发芽后进入寄主枝干,这也算是一种长期演化适应的结果吧。

冬至系列|浪漫or贪婪?——话说寄生冬至系列|浪漫or贪婪?——话说寄生

太平鸟和槲寄生

北桑寄生

在追着看槲寄生的过程中,还在延庆区多处长城遗址附近见到了另一种寄生植物叫北桑寄生。在去年冬季看到北桑寄生时,只有光秃秃的枝条和黄灿灿的果实,并没有看到叶片,听花友说,是因为我们去晚了,叶片已经脱落了,其实是有叶片的。所以要经常不停地刷山才会有更多的惊喜。

冬至系列|浪漫or贪婪?——话说寄生冬至系列|浪漫or贪婪?——话说寄生

北桑寄生

冬至系列|浪漫or贪婪?——话说寄生

桑寄生的拍摄现场

北桑寄生属于桑寄生科,其实寄主并不限于桑树,我们在延庆区山上看到的应该是杏树、山楂树,目前为止尚未看到寄主为桑树的北桑寄生,以后继续留意一下能否找到桑树寄主上的北桑寄生。

北桑寄生(Loranthus tanakae)和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虽然名字和形态有点像,但从植物分类学角度并非同一科的植物,北桑寄生属于桑寄生科,槲寄生所在的槲寄生属过去曾经也被归为桑寄生科下,但后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槲寄生属在最新的分类系统里已被改划入了檀香科。

自然界中的每一个物种经过成千上万年的自然选择和演化,形成自己特有的生态位,通过其独有的方式,能够一代又一代地把基因延续传承下去,就是一种成功。通过自然选择和适应,演化出来的各种寄生机制,也是植物自身的一种生存智慧,从这个角度看,寄生植物也没有彻底 “躺平”,他们仍然在努力地顽强地争夺自己的生态位,而且丰富了植物多样性乃至生物多样性,我们也不必狭隘地过度关注其危害,大可不必把寄生植物视为洪水猛兽般加以控制灭杀,本来自然美也是另一种美,希望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能够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中实现和谐共生。

冬至系列|浪漫or贪婪?——话说寄生冬至系列|浪漫or贪婪?——话说寄生

排版:王洋

冬至系列|浪漫or贪婪?——话说寄生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84760.html

(0)
上一篇 2023-06-24 13:59
下一篇 2023-06-24 14:0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